Mon Mar 31 2025 14:33:41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新加坡

台灣賴清德今就職 演說稱維持現狀、兩岸互不隸屬 籲中國停止散布恐懼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20
台灣於5月20日(周一)舉行第16任總統、副總統宣誓就職典禮,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呼籲中國停止對台灣的「文攻武嚇」,確保全球免於戰爭的恐懼。他認為,中國要和台灣政府在對等尊嚴的原則下,以對話取代對抗。
黃循財接任新加坡總理 強調獨立外交美國非盟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16
黃循財帶領新內閣團隊在總統府宣誓就職,新加坡第4代領導團隊正式成形,而李顯龍則宣誓就任國務資政。黃循財表示,他的任務之一,是物色更年輕的新加坡人加入領導團隊。
範式須變:經濟未來不可能重複過去
作者:張炳良2024-05-09
再出發征途上香港須認清大勢,不尚空言壯語,也不故步自封;弄清自身強弱虛實,不捨長取短,有所為有所不為;不凡事求大,但要做穩,沉着進取,由點及面。
假如我是真的——中東王子的故事
作者:陳景祥2024-04-19
商人曰利,政府曰治。2019之後特區政府的角色已生大變,必須帶頭振興經濟;但這並不表示政府官員要事事參與,甚至為商人、投資者「站台造勢」。香港過去何嘗不是如此?
李顯龍5月交棒黃循財 新加坡內外政策料無大變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17
新加坡傳媒指出,黃循財性格低調沉穩具親和力,疫情期間帶領星洲抗疫有成,公務員生涯及執掌各部門表現突出,各方都期待他如何帶領新加坡走出家族政治,開啟獅城新篇章。
千金買馬骨
作者:湯文亮2024-04-17
我覺得香港政府浪費了一次機會,就算不是王子又如何,王室知道一個遠房親戚都受到香港政府熱烈招待,其他王室成員甚至王子就夠膽投資香港──《戰國策》之千金買馬骨。
《但願人長久》折射一代人的信心
作者:艾雲豪2024-04-08
這是《但》鏡頭之下,1997年香港的「工業」面貌,鏡頭令我感到一絲惋惜。想起我的父輩,也是70年代來港的新移民,許多就是《網中人》中的阿燦,都是在膠花紗廠等的工廠裏上班,被純香港人和早來的同鄉調笑。
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中國怎樣處理與東南亞關係? 習拜會後中美關係何去何從? 為什麼不能得罪李光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02
2002年11月,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和東盟十國領導人簽署《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他表明若協議未來對中國好處太多可重新談判,這在貿易談判中是前所未聞的。中方為何這麼做?中國怎樣處理與東南亞關係?
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中華文明為何歷久不衰? 西方為什麼必須依靠中國? 美國靠美元和軍隊稱霸世界 還能維持多久?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3-22
1945年2月,美、英和蘇聯領導人秘密出席雅爾達會議,二戰後世界被重新繪制。沙特阿拉伯為何支持美元?美國又是如何維持其全球霸權的?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為何能有長歷史周期?一起聽聽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分享。
房屋政策催生「躺平」文化 何濼生指會削弱香港競爭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3-21
何濼生教授建議,港式組屋仿傚新加坡,放棄入息和資產審查,而平均價定於有經濟活動家庭年入息八倍,只供自住,惟買賣毋須補地價,希望此舉能恢復向上流的誘因。
「當廣告費都抵」 即是蝕錢
作者:湯文亮2024-03-20
獅城學者咁樣講,令我質疑Taylor Swift演唱會未必達到預期的經濟效益,所以話當廣告費都抵。事實上,新加坡攞了咁多世界第一,全世界認識新加坡的人多過中國,仲使乜做廣告。
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六四事件後新加坡怎樣幫香港人度過難關? 金庸、李嘉誠有何反應? 李光耀怎樣看待香港這個對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3-15
六四事件後,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首次接觸香港,彼時的新加坡有何反應?李光耀為何決定發聲?他怎麼看港星關係?一起聽聽他的分享。
星人囂了 東盟散了
作者:湯文亮2024-03-13
印尼方面亦表示,對於有價值投資,政府亦會秘密資助,這句說話代表東盟開始瓦解。新加坡政府話今次雖然用高價搶到Taylor 的演唱會,但有5億美元經濟效益,其實,長遠來看,新加坡的損失很大,得不償失。
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未來5年中國經濟為何會超越美國? 面對不確定的未來 怎樣做好準備? 西方聯手圍堵華為將付出什麼代價?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3-08
未來5年中國經濟將繼續發展、超越美國成為第一嗎?比較中國共產黨和天主教會,哪個更任人唯賢?數字經濟興趣,下一階段的全球化會是什麼樣子? 作為華為的新加坡顧問,怎麼看美國執意要封殺華為的背後目的?
雷鼎鳴:西方為何喜歡誇大中國債務問題? 實際欠債有多大? 哪些才是全球最高欠債率國家?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3-05
西方傳媒常常報道中國經濟發展面臨許多挑戰,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雷鼎鳴就認為,按世界標準,中國並非高欠債率國家,而且借貸制度依然穩健。
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失去美國支持 香港還有沒有希望? 新加坡已不把香港放在眼內? 習近平怎樣救了中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3-04
亞洲金融中心第一的位置屬於香港還是新加坡,幾十年來爭論不斷。而近兩年討論格外激烈,稱兩地競爭已見分曉?港經濟表現不佳與國家安全法有關?新加坡人是如何看待競爭的呢?讓我們一起聽聽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的分析
重整香港總部經濟策略
作者:鄧希煒2024-03-02
發展總部經濟,既可帶來新產業和高增值經濟活動,亦可吸引多元人才及投資。此舉有助於香港推動經濟轉型,並提升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及競爭力。
國際金融中心的興衰法則
作者:袁彌昌2024-02-28
固然專制帝國對國際金融中心構成嚴重威脅,但無論誰對誰錯,一旦國際金融中心遭殃,基本上難逃衰落一途。故此對於國際金融中心自身也好,專制大國也好,均需要保持克制,否則只會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拱手相讓。
大仔增高速度比細仔慢
作者:湯文亮2024-02-28
祈耀年講完之後,匯控在業績理想下,股價仍然下跌 5%,或者,這是睇衰香港的人對祈耀年發出的一個警告,如果唔跟着劇本講,匯控有排冧。
國際數據港 上海志在必得
作者:車品覺2024-02-26
我們可以看到上海在國際數據跨境流通方面的努力,上海對國際數據港有志在必得的決心。目前亞洲比較有希望成為區域數據樞紐的地方,分別是上海、新加坡及香港。筆者期望香港能更加重視,增強在這方面的部署。
城大將成立數碼醫學研究院 梅彥昌校長:有意進駐北都不考慮遷校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2-21
梅彥昌校長表示已向政府表達城大有意進駐北部都會區,在北都校園設立研究院課程和特定學科,但不會搬遷整個校園至北都。梅校長認為內地有龐大資源,被問及城大(東莞)項目進度,他表示有待國家教育部批出相關牌照。
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以巴熱戰之後 白宮會繼續支持以色列嗎? 新加坡遊走於華府、北京之間 如何應對台海危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2-20
中國會繼續支持被削弱後的俄羅斯嗎?美國會繼續支持被削弱後的以色列嗎?新加坡如何應對潛在的台海衝突?團結統一的歐洲能完全成熟至一個獨立的極嗎?讓我們一起聽聽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的看法。
如要香港資管業龍騰飛躍 必須享有國民待遇
作者:譚新強2024-02-05
香港資產管理行業已是香港金融業的最核心服務,老實講,重要性已遠遠超過股票經紀業,發展潛能甚至超過傳統銀行業,但資管業完全不受政府重視。
港府重啟投資移民 遲到好過冇到
作者:湯文亮2023-12-27
我們經常聽到香港人移民,但原來亦有很多人喜歡移居香港,除了持其他國家護照的內地人士之外,東南亞甚至台灣都有很多人喜歡移居香港。當政府暫停了投資移民計劃之後,那些人當中有不少移民新加坡。
世界正經歷大變局 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中美博弈是陣痛 星不重與港競爭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2-11
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表示,當前擾亂世界的緊張局勢並不是衰退的跡象,而是從美國主導的秩序過渡到多極秩序的一部分。針對香港與新加坡之間的競爭,他則認為港人的困擾比新加坡人要多。
我們離「金融中心遺址」有多遠?
作者:陳景祥2023-12-02
相比香港,新加坡沒有被美國制裁,跟中國關係友好,左右逢源,令區內競爭優勢正向新加坡一方傾斜。而由於香港面對的困局不容易扭轉,長遠來看我們的處境十分不妙。
地契年期與土地價值
作者:區雅俊2023-11-29
因應2025年起至2047年將有數以萬計的地契到期,沿用傳統機制與業權人逐一查核業權及簽訂新地契的安排並不可行,當中的不確定性或對業權人及樓市造成困擾。除簡化地契手續安排外,有關可續之年期亦值得探討。
香港與星洲的財政儲備政策
作者:尹瑞麟2023-11-17
擴大點而言,國際地緣政治和內地經濟急劇變化,特區政府原先對未來財政收入的預測,有否需要重估?內地地方政府相繼陷入嚴重財赤,香港應如何引以為戒?
星洲將首次由非開國家族掌國
作者:崔少明2023-11-15
西方記者出於意識形態和本位利益,不時挑戰李光耀對言論的控制。李也絕不手軟,充公批評新加坡和他的英文報刊,更將西方記者告上新加坡法庭。不用說,他照例勝訴,經常驅逐批評他的記者出境。
扶貧:是扶「躺平」,還是扶「向上流動」?
作者:洪雯2023-11-04
我認為,香港各界是時候檢討,到底福利的目的和邏輯應該是什麼?──是用福利來扶基層市民躺平,還是扶他們為自己努力、扶他們向上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