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知識

香港人要改變,重拾求知慾,社會才進步:好奇心的五大類,你屬於哪種?
作者:李偉民2024-09-13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我們不需要做一個Mr. Know-All,但是,怎樣都不要活在「空窗期」,要100歲唔死都有新知識充電;不好奇的人,天天「西線無戰事」,在無知中老死。
市場制度的巧妙
作者:古多迪2024-04-02
大部分人對競投私人飛機、限量名車這些奢侈品沒很大興趣,也對於馬斯克投入的航天科技沒有很大興趣。在市場制度下,大家將財富分配到自己主觀認為最重要的事情,各得其所,不是挺合理的安排嗎?
以綜合應用能力為學生學習的中心──香港小學教育的課程發展路向總結
作者:徐俊祥2023-09-30
知識的綜合與應用是一體兩面。很明顯,知識需要綜合,才能應用;沒有應用機會的知識,根本就無法綜合。
變或不變?怎麼變?
作者:洪 蘭2023-04-15
世界上大部分的變化是漸進的,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我們常常感受不到,但是等到感到時,往往已經來不及了。本書講述的就是人如何改變思維來適應新情境的一些研究。
ChatGPT捨棄你,還是愛上你?
作者:楊佩珊2023-03-06
ChatGPT的確是一把兩刃劍,它便利了我們尋找和整理知識,但同一時間也讓我們失去了創造知識的演練機會。ChatGPT為學界帶來的挑戰將會崛起,學界如何應對?
生命要負起的責任與價值
作者:釋證嚴2022-07-18
我們盡量、認真的做到如何增加力量,如何承接社會責任,我想這是人間最有價值的,這也是最近常常說的,「生命要負起生命的責任價值」。
苦才是人間的正道
作者:釋證嚴2022-07-11
現在人間,既有我們充分的智慧,也有慈悲,當然需要身體力行,那就是彌勒菩薩。
知識都要Keep Fresh
作者:車品覺2022-05-31
身體固然需要Keep Fit,知識也需要Keep Fresh,尤其是在漫長的疫情下更不能怠慢,否則待疫情過去後,你可能才驚覺追不上時代的步伐。
幹了ESG Impact 30年
作者:管仲連2022-05-23
30年前,筆者白手創立了ESG Impact企業。作為一家堅持可持續林業發展的企業,不但矢志可持續發展理念原則的實踐,更對傳統林業產生衝擊,推動林業革命。
有錢人的好榜樣
作者:林沛理2022-05-03
哲學家伯克說,出錢相助是富人向天才致敬的方式,在今天已經過時。倒不如說出錢相助使知識更普及,是富人對社會的責任。
老師、牧師、醫師:三「師」而後行
作者:高希均2022-04-15
古人告勉我們「三思而後行」。現代社會擁有了新「三師」:「老師」的教導奉獻,「牧師」般的愛心擴散,以及「醫師」們的濟世利人,每個人就應當要結合知識、愛心、健康,不再遲疑,勇敢前行。
聽總是比說學到更多!那些芝麻小事裏的人生智慧
作者:洪 蘭2022-03-24
所有的變法立意都是良好,敗都敗在人身上。想想歷史,果真如此。難怪記者問維珍企業的李察·布蘭遜成功的秘訣時,他連着說「人,人,人」3個人。
唸書、背書、熟書之路
作者:何漢權2022-03-15
香港是東西文化薈萃之地,至今,求學方法大抵仍然是西風壓倒東風,「唸書、背書、熟書」之途,被視為死記硬背,但這種方法真的沒有用嗎?
學習「創新」
作者:紀治興2022-02-17
追求創新的人很多,但結果變成「創笨」也不少。任何創新產品或服務都不是「無中生有」,往往具有固有經驗和實踐的顯性或隱性內涵,不能把固有的東西完全抛棄,十分關鍵的環節在於如何整合。
為何歐美人就是不戴口罩?原來我們天生不理智!
作者:洪 蘭2020-10-30
人有很多不理性的行為。我一邊看古倫姆斯的《反智》,一邊想「人怎麼可能這麼愚蠢?」但是事實卻是如此。
邊走邊讀
作者:温志倫2020-10-29
幼兒本身對整個世界的認知有限,我主張邊走邊學邊閱讀,實體學習和閱讀是十分重要。透過「行萬里路」與「讀萬卷書」互相配合,將幼兒的生活經驗應用於書本中知識。
為未來做準備,學習如何學習
作者:雷兆恆2020-10-15
面對急速變化,不可知的未來,我們需要做的,並非單單掌握更多「新知識」(to learn),而是能掌握「學習新知識」的能力 (learning to learn),即是「學習如何學習」。
實踐主義知識論──社會建構和具文化相關的知識
作者:朱啟榮2020-06-26
「實踐為本主義」相信知識滲透在社群之中,是人們在工作過程中發展並實踐出來,與其發展的環境不可分割。延續上期介紹,筆者將介紹「實踐為本主義」知識論觀點的另外兩個特徵。
實踐主義知識論
作者:朱啟榮2020-05-25
實踐為本主義知識論觀點除了挑戰人們知道與做事二分法,還挑戰客觀主義觀點固有的心身二分法。
「停課不停學」的啟示
作者:程介明2020-03-27
「停課」,不免使人懷念校園的生活。很多學生,從小學到大學,都忽然感到與同學共同生活的珍貴,渴望有人「傾偈」。沒有學校,就沒有了群體活動,青少年的生活就完全不一樣。
知識管理中的「知識論」
作者:朱啟榮2020-03-17
定義「知識」一詞並非易事。筆者集中關注知識管理文獻中如何定義「知識」;儘管已收窄探討焦點,「知識」的本質仍不易釐清。
從一所個案學校看創科與教育的現況
作者:楊佩珊2020-02-17
要在課程中達至綜合知識,學以致用,協作解難,發揮創意的目的,現在只是展開了小成功的一步,學生還需要更大的空間發揮他們的創意與潛能。
從戰術和戰略的角度簡介和分析《深度思維》一書
作者:黃顯華2020-01-04
人們經常說:「選擇比努力重要,格局比能力重要。」那麼,怎樣在人生的重要關口,做出大格局、效用超越普通努力的智慧選擇呢?
在一流大學呼吸自由與包容的空氣
在世界範圍內,哈佛大學都是無可爭議的一流大學。 其歷史、影響力和財富為世人景仰。 那麼,它究竟是憑什麼成為了世界一流大學? 這些,又能給我們哪些啟示?
又見PISA
作者:程介明2019-12-13
當務之急是要研究「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因為青年人價值觀與社會觀的建立,成為許多社會的主要關注。
思想的終結
作者:鄭永年2019-11-21
當知識生產者依附意識形態、資本、政府或者其他的時候,他們就都是被圈養的人。一旦成為被圈養者,思想的終結變得不可避免了。
108課綱大變革!不強調知識,但要提升什麼「核心素養」?
作者:洪 蘭2019-09-14
「知識」並不等於「智慧」。108課綱強調「素養」教育,回歸最初,其實沒有任何事比「態度」更重要。
時事通識廣泛閱讀
作者:周慧儀2019-08-28
廣泛閱讀,同時包括了通識閱讀。在此資訊爆炸、知識浩瀚的世代,我們仍要再追問:究竟怎樣才能獲取有效的資訊和所需的知識?
人腦與電腦
作者:常霖法師2019-07-02
人腦與電腦有一點很相似,有些電腦的硬碟容量很大,可以儲存很多資料;人腦也是一樣,有些人記憶力特別好,有些人卻只能記得很少東西。
最好的語言啟蒙 在餐桌上
作者:洪 蘭2019-05-18
孩子需要聽大人說話來模仿,父親有回家吃晚飯的孩子,詞彙量和語言能力比較強,因為大人對話時,用到的文法和句型比較複雜,詞彙也比較抽象,這會幫助孩子建構新的知識架構,使其更容易吸收複雜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