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學研1+計劃花費的是公帑,政府官員有責任做好把關工作,但申請者面對的實際困難,亦請當局深入了解,在可行的範圍內幫忙解決。

從經濟學角度出發,作者補充了一些宏觀市場上有關治療肝癌的最新HIFU技術histotripsy新醫療技術應用的前因後果。

通過ITMO機制,全球碳市場得以擴大覆蓋範圍,增加市場流動性和透明度。碳減排成果可以在國際間交易,促進碳市場的多樣化和成熟,這使更多的國家和企業參與其中,為碳市場注入新活力,推動其發展。

按照施密特所要求的「理想」創業者與員工,中國其實形勢大好,拋離美國幾條街。

AI微學習與小內容已經並將繼續改變現代成人教育的模式,隨着人們對靈活、高效學習需求的增加,這一趨勢在未來幾年內勢必會更加明顯。

有危便有機,中國的華為看準非洲寬頻落後這機會,正在建造70%的非洲4G網絡,電力需求亦加快了再生能源發展,瀑布、陽光、甚至地熱,非洲都不缺。

作為一個自駕出行服務平台,蘿蔔快跑在技術和服務方面固然展示了一定優勢,實際營運卻仍面臨一系列挑戰和限制。假以時日,隨着技術進一步成熟及政策的支持,這些問題有望得到解決。

互惠利他主義之所以如此有效,核心在於一項簡單的經濟學原理。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中大校董會主席查逸超、中大校長段崇智同場出席創業展並發表講話,這是自中大換校徽風波調查結果公布後,查逸超和段崇智首次同場出席公開場合,兩人並在台上握手。

隨着跨境數據流通重要性日益突顯,滬港應充分利用這一機遇,加強合作溝通,共同推動數字經濟和智慧城市建設。

開源AI代表着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契機和安全保障,也可以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和更高的全球安全水平。

十四五規劃將香港定位為八大中心,要求香港發展新興產業,以人工智能(AI)為核心推動新質生產力。政府大力投資AI研發,建設AI基礎設施,並鼓勵商界廣泛應用。

無人駕駛出租車蘿蔔快跑的試運行,為人工智能在交通領域的應用提供了一個生動的案例。1900年到1913年紐約街景的變化為比喻,預示無人汽車將會以同樣的速度取代傳統汽車。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表示,麻省光子技術決定落戶科學園及創新園,將其前沿技術及經驗帶來香港,將成為本港微電子產業及新型工業化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2024未來科學大獎結果將於8月16日在北京、香港兩地同步揭曉。捐贈人王強說,「科學精神是一種啟蒙,一種傳承。」大獎負責人、港大任詠華教授希望建立科研氛圍,感染更多新世代投身創科及基礎研究。

香港教育局正在發展運用資訊科技策略的教學資源,包括多媒體教材及教學工具、數碼互動教學平台、數碼學習遊戲、軟件等,滿足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幫助他們掌握讀寫、社交、情緒調控等技能。

數據驅動軟件正在取代傳統軟件,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新趨勢。數據驅動軟件的開發和維護較為複雜,企業需要平衡兩種軟件類型的應用,才能最大化數字化轉型帶來的價值。

「香港」這個品牌向來代表着高質素和高效率,而在內地及區內享有良好的品牌效應。為協助中小企開拓內地龐大的市場,香港貿易發展局將於8月舉辦首屆「香港好物節」,讓更多內地消費者接觸香港優質,達致多方共贏。

香港面臨着碳足跡過大的挑戰。近年來,香港政府積極採取各種措施,致力實現205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此外,政府還提出了利用氫能源作為實現碳中和的關鍵措施,未來將積極探索如何生產和利用綠色氫能。

人類正面臨四大存在性風險:地緣政治失控、全球碳排失控導致氣候變化、疫情失控,以及 AI 超越人類智慧。這些風險並非單一獨立,而是相互關聯的複雜問題。

人工智能(AI)的應用逐漸形成趨勢,個人私隱和監管規範問題為社會帶來了擔憂,世界各地正制定不同的措施以作應對。香港亦已推出規管AI的框架,以協助企業善用人工智能,促進產業創新及升級轉型。

為了支援低空經濟持續發展,深圳不僅在技術和應用層面創新,並在政策和法規層面實施先行先試。2023年,深圳出台全國首部低空經濟立法,明確了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並鼓勵投資低空經濟產業。

香港回歸27周年,透過參訪科技初創企業,我們見證了香港在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領域的嶄新發展。這不僅帶來前所未有的創新和效率,更激勵着年輕一代對未來的熱情。

市民對的士這種類型的交通運輸需求殷切,能夠將這個需求更有效率地滿足起來,將有力提振生產力。在今時今日,我們還不好好利用科技帶給人類的好處 ?

近年來生成式人工智慧(AI)工具愈來愈普及。我相信在採取適當的保障措施下,AI的使用將可以為大家帶來更大的益處。我希望《模範框架》可幫助中小企對症下藥,更安心地採購、實施及使用各式各樣的AI系統。

兩天的會,很有實質內容;提出的幾點,不約而同都提到學生要面對變幻的未來,也都提到ChatGPT的挑戰。雖然背景是馬來西亞,得到的啟示,很值得和讀者分享。

本來我的預測是Nvidia可在10年內打進世界市值頭十名的黑馬,連我都意料不到可提前這麼多達標,且直飈上榜首。

經過多年的努力,香港的競爭力持續提升,在全球67個經濟體中排行第五位,較去年上升兩位。

科技創新是國家、社會和地區發展的硬道理,是出路。面對未來的挑戰和機遇,我們要重視科技的進步,加大投入,培養更多創新型人才,而有助發展。

筆者認為數字教育是推動教育現代化、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一環。當局應該加大投入力度,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創科學習能力、數字倫理意識和安全防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