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求創新的人很多,但結果變成「創笨」也不少。任何創新產品或服務都不是「無中生有」,往往具有固有經驗和實踐的顯性或隱性內涵,不能把固有的東西完全抛棄,十分關鍵的環節在於如何整合。

如果單靠成立委員會、喊口號和大量撥款,而未能以全面和科學化的政策研究作為制訂和執行的基礎,對香港經濟幫助是不大的。政府的投入,其長遠經濟效益可能是有疑問的。

相對西方資本主義制度而言,美國不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都只是代表統治階級精英階層的利益,啃噬被統治階級弱勢階層的利益。

香港所謂的貧窮人士,不少有自置物業,子女亦可以在香港,甚至到外國升學。不過,他們與那些住十幾億一個單位的人來相比,的確是貧窮人士。

目下美國面對的是一場空前的價值危機。它真正需要的不是反壟斷法、金融改革、稅務改革或政治改革,而是德國哲學家尼采所說、對今日一切價值的深切反省和重新評估。

現在的年輕人沒有耐性,網購兩盒即用即棄的隱形眼鏡,要零售個別輸送。加上疫情一年,食物外賣和Uber叫車,碳排放加劇。

跟《上流寄生族》一樣,《魷魚遊戲》將社會底層的生存處境「遊戲化」,這樣題材的作品在今天的大陸逃得了和尚,也逃不了廟。大陸的「好戲不出門」,只有自己人欣賞,不是沒有原因的。

中國經濟崛起;相反歐洲資本主義千蒼百孔,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指出,歐洲現況令到習近平帶領中國走新的社會主義道路。一起聽聽施生分析。

特區政府如能夠明確施政立場是維護弱勢社群,凡事不致過度向既得利益階層和資本壟斷集團傾斜,已經足夠。就算是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的產物,如果是違反公平公正原則的,都應改變。50年不變,不是什麼都不變。

香港樓市情況與內地剛剛相反,我們是供應不足,極需要地產商增加規模,加快興建,否則根本沒法解決香港的房屋短缺問題。

今天,我嘗試先從國際層面去分析一下,為何一度沒落的社會主義事業,可以重現生命力。

如果一個國家容忍資本無序擴張,消費者的選擇就會由資本選擇所代替。社會需花更多的精力吸引投資者,令股價節節上升。中國政府認為這導致一個社會傾向務虛,不願意務實。

中央提出共同富裕政策引起外界關注。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指出,中國出現貧富懸殊、社會內需不足,中央希望經濟得益讓人人分享,並汲取資本主義的經驗教訓。

地產經紀工時較一般工作長,所受的精神壓力亦比一般工作高。所以八成以上的新入行者,未做滿三個月的試用期,已宣布放棄。可見地產經紀要賺取佣金,遠比顧客想像中困難。

西方進行的第二次分配與第三次分配都沒法改變社會的基本矛盾,西方社會正因此而走向衰落。中國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應再跟着西方的尾巴去鑽死胡同。

過度自信無疑是一種有助我們適應,甚至駕馭現代社會的特質,但今天美國從阿富汗的「撤退大災難」卻提醒我們,那源於過度自信的「以為一切皆在我們掌握之中的幻覺」同樣可令我們垮下來。

然而,一份全球協議並沒有達成,大國之間不但未能合作,反而美國因遏制中國而掀起貿易戰,進而推動西方陣營跟中國脫鈎。對中國而言,全球化帶來的美好歲月已所剩無幾,中國必須因應形勢重整發展策略。

新冠疫情後,更令中國青年看清楚西方治理不善,亦看清楚西方對中國的敵意,不斷妖魔化自己的祖國和千方百計遏制中國,西方政客和媒體已經現出原形,只有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們仍在夢中。

現實是金融體系亦是中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足以影響實體經濟及國民的日常生活;政府應積極發揮它的社會功能,而不是隨意摧殘。

林行止認為,在中國經濟活力充沛之下,加上「數字人民幣」成功運作,即使中美政治各走各路,香港股市於自由體制外別樹一幟、綻放光芒,是完全可能的事!

香港的年輕人時常埋怨,行行都已被大企業進駐,市場被壟斷的情況已十分普遍,初創企業很難找到可以立足的空間。然而,內地社會的流動性相對大。各行各業的龍頭都在換位,社會流動性高。

資本主義社會歌頌工作的價值,但荒謬絕倫的是,在這個社會,最重要、最生死攸關和最需要全力以赴去做的事情,卻從未得到我們賦予工作的重視和報酬。

今天中國已毋須一定向西方看齊,重複資本主義的道路,可以開始走自己的路,演化出一個優越於現存資本主義的制度與社會。

前任政府以地產商是最大的納稅人,因此也接受了商業由商人運作的錯誤概念,因為商人要謀取最大利益是天公地義之事,結果一定是大資本家有先天優勢,打勝小資本家,小資本家又勝於一般創業人士。

西方資本主義沒有這些種族滅絕的強盜行為,沒有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的劫掠,會壯大成長嗎?可以打敗傳統的帝國嗎?中國或其他國家要移植西方資本主義與民主,是否也要採取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的手段,掠奪他國呢?

按《基本法》,香港特區政府應該忠誠實施資本主義制度,不應干預市場,包括廣播業內的商業決定。政府以某個界別利益為由,用公帑干預市場,又不容港台參與,難不惹人憶測。

資本主義的最大弱點,貧富極度懸殊是救不了,美國最大成功是吸引了全球人才到美國,一齊開發高科技,才有今日。但白人至上主義在過去4年勝出,高端人才如今要三思美國夢了。

變革不能只是口號,需要實質的政策建議,更重要的是,變革的方向是什麼?要造就怎樣的新香港?

沒糾正英殖的隱諱流弊,沒將該批評的昭示,甚至連該說好的中國故事,也沒教好,哪算符合求真精神?既然作為脊樑柱的理念基礎從開始已歪了,又豈是殺通識一科便能挽狂瀾於既倒?

年過九十的巴菲特,狀態之佳為人樂道,要訣之一,相信是他熱愛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