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張君勱所言,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中國民主社會黨(張君勱所創建)都是社會主義政黨。關於社會主義,張堅持認為它既不是唯物史觀,也不是階級鬥爭的理論,而是一種社會經濟制度。
張君勱主體思想包括三大部分:一是民主憲政;二是社會主義思想;三是新儒家思想。在民國初期至五四運動前後,張君勱對社會主義各種理論的學習和研究絕對是超越整個知識界和同輩的先驅者。
張君勱帶有中間派特點:政治上主張憲政,領頭起草中華民國憲法。雖強烈批評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的專制政治,卻又立場鮮明反對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他反對唯物史觀,也反對自由主義的西化派。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政府作出干預時會表現出家長式作風,特別是當確認時機成熟時,它會在宏觀層面毅然作出調整,所以9月26日的政治局會議可以被視為社會主義果斷的表現。
美國體制,問題更嚴重而不肯承認。中國正在主導未來產業:電動車、電池、無人機、太陽能電池、稀土、登月等等,美國只能以「產能過剩」和「大量津貼」來掩飾,甚無可奈何。
《大道薪火》以獨特的視覺,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革命中金融行業發展的空白,也讓我們知道,其實中國共產黨發展金融業以推動社會發展,並不是1978年改革開放才出現的新事物,而是在1931年已經開始。
中國對於美國,最大的弱處是金融,已是體制與文化問題。二是意識形態,深入到社會倫理、價值觀,且無處不在,成為中美衝突的重心。在各個方面的基本條件下,也使得中美之爭,意識形態成為中國的最易被攻破之處。
我不認為成為另一所中國城市是什麼問題。香港本來就是中國的城市,但香港的獨特之處在於可以擔任一種複合的角色。羅奇的一些觀點我是認同的。但他(和不少其他人)對中國前途的判斷可能並不準確。
歷史上趕超成功的國家,如德國、蘇聯、日本,開始時用英美模式,發展成功的卻靠創新戰略。中國在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功,亦是在模仿的同時有本身的創新,從而能跨越種種困難。
陳茂波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具有傳統的漸進主義預算原則,即任何預算的調整和改革都必然是漸進的、零碎的、一步一腳印的。
米萊反其道而行之,把政府干預視為是西方問題的根源。意料之中但又出乎意料的是,米萊的講話在中國也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但是,我們需要提出的問題是:米萊是拉美奇蹟的一個開始?或者是另一失敗的開始?
香港的資本主義生活方式,《基本法》寫明只到2047年為止,到時便要改為一國一制的共產主義,這個改變很難一蹴即就,必須有一個過渡時期的,現只剩下24年的時間,就算過渡已經開始或正在積極部署中亦無可厚非。
儘管在一些領土主張上存在分歧,但中越領導人務實地擱置分歧,利用社會主義兄弟情誼的意識形態共同性,最大限度地減少、淡化和管控領土分歧,推動雙邊關係邁上新台階。
許家印的倒下和恆大的財務困境表明,在中國混合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社會主義的政府干預方式,在控制紅色資本家及其企業的行為和績效方面仍然具有決定性和干預性。
昆德拉有名言:「人類對抗權力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也許他最恐懼的,是他抗爭權力的歷史已經被人遺忘。
越南在「革新開放」的過程中,或會被美國特權階層的糖衣炮彈打中,搞資產階級自由化和民主化。尤其是越南南方,估計有相當一部分人對美西方抱有幻想,這是最大的不確定因素。
巨浪滔天的新中國建國後的發展,標示着執政者要不斷地解讀現實變化的意識形態。比起鄧小平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的新時代思想「新」在哪裏?
最近,經常聽到政府說,要講好香港的故事。我看關鍵不在於「講好」,而是在於如何「做好」政府應該做的事情。香港之前之所以對海外僱員有這麼大的吸引力,是因為香港比西方國家更資本主義。
香港一向被譽為全球最自由的資本主義社會。不過,近年社會上已出現一股社會主義思潮,希望可以借助更多的政府行為去彌補市場機制的不足。在房屋問題上尤其如是。
從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G20和APEC峰會,以及他在兩個重要國際組織的演說和講話,可見他已經對毛澤東的三個世界觀進行了重要的修正、恢復和更新。
「中國式現代化」不但是中國走向富強的必由之路,也會造福全人類,包括美西方的民眾,從而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廣闊胸襟、聰明睿智和對其他民族的人文關懷,因此前景廣闊,會得到全世界愈來愈多的認同。
新一批較年輕的中國領導人已經在黨中央就位,他們將繼續在發展強國、戰略目標明確的中華民族復興道路上繼續努力奮鬥。意識形態正當性在黨的二十大報告的撰寫方式和黨章的修改方式中表現得十分明顯。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周日(16日)早上10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代表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
中共十九屆七中全會10月12日(周三)在北京閉幕並發表會議公報。外界分析,按會議公報的表述,這是10月16日(周日)召開的中共20大,習近平獲得第3個總書記任期的重要標誌。
企業如果被認定損害了社會的利益,將會是一件很麻煩的事,個別市民或民間團體會興訟,被纏上後可能要作出天額賠償或承諾才能脫身。
蘇聯最後一任領導人、前總統戈爾巴喬夫,當地周二晚因為長期重病醫治無效,於莫斯科逝世,終年91歲。
出差去內地,等於飄萍於四海。要紮根於大陸,必須要常駐在某地,最好就是北京與上海。北京是政治中心,做大買賣,離不開北京。上海是商業與金融,生活比較方便,人文氣色濃厚,與香港比較接近,香港人宜居的地方。
不少民調皆顯示政治氣候已經開始好轉,港人對國家和一國兩制的印象有顯著改善,而中央亦釋出不少信號,明顯有開新局的意味。
通過俄烏戰爭,中國人了解到自給自足的重要性。除了美國人外,全球對「新冷戰」缺乏興趣。和中國脫鈎不易,保持緊密聯繫吧,這是瑞士的意見。
習主席在參加慶典時發表了重要講話,為香港提出了「四個必須」與「四點希望」。今天在這裏先與大家一起探討一下這「四個必須」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