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Apr 04 2025 20:39:10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建制派

定義香港的愛國標準:對反對派的啟示
作者:盧兆興2020-11-16
如果香港的反對派人士希望以議員的身份進入立法會,他們別無選擇,只能成為「忠誠反對派」。他們駕輕就熟的拉布策略或必須非常謹慎及很少採用。
香港需要愛國的反對派
作者:陳文鴻2020-11-16
在過去20多年回歸時期,撇除反對派議員的破壞,特區政府與建制派議員的表現,連差強人意的要求亦達不到。沒有反對派議員,他們會勵精圖治,抑或更得意忘形地怠慢職守呢?
留低難 離開更難
作者:湯文亮2020-11-14
我們一向都聽到那一班非建制議員講,「留低是很難,離開是很容易」,其實,我覺得他們沒有講出真心話,他們應該與我的租客一樣,「留低是難,離開是更難」。
當局先忍後發 泛民欲留終棄
作者:王永平2020-11-13
人大常委會決定現屆立法會繼續運作至少一年,但沒有表明被DQ的4位議員不可留任。泛民決定留任。他們想不到的是,立法會復會後不夠一個月,人大常委會竟然決定DQ四位以為過了關的議員。
誰殺生金蛋的鵝?
作者:劉銳紹2020-11-13
人們不斷觀察香港近年的變化,都問同一個問題:「如果這隻生金蛋的鵝死了,那麼,兇手是誰呢?」
建制派沒有人才 人才在哪裏
作者:曾鈺成2020-11-02
政治人才不只是建制派沒有,建制派以外也沒有。為什麼具有政治領袖潛質的香港人,不願意出來當政治領袖?這才是最值得探討的問題。
周永新:普世價值非洪水猛獸 香港人同是中國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0-23
政府真的要好好正視年輕人的價值觀念,及他們對自己身份的看法;與其採取敵對的態度,總是教訓年輕人不應這樣做、不應那樣做,政府是否有更好辦法疏導他們的不滿?
國泰屠龍的源頭
作者:羅海雷2020-10-22
國泰這次大規模裁員,我們應該去發掘問題的根源,這就是香港控制疫情做的不夠理想。
政局求變 要另請高明
作者:呂大樂2020-10-14
以什麼態度來對待林鄭月娥未來的《施政報告》,或多或少會反映出當事人的自我政治定位。
民主派留任議員須肩負三大任務
作者:王永平2020-10-09
只要留任的民主派議員肩負以下3個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任務,並且貫徹始終,那麼,即使在個別事項上反對無效,依然會在過程中產生積極作用。
重構政治光譜 迎戰民粹時代
作者:袁彌昌2020-10-07
以民粹主義框架分析香港的政治與社會問題,筆者在之前的一系列評論中已作嘗試,不過這次從該框架中卻找出了一條新的政治軸線,可補完目前建制派民主派的單純分野,更立體地標示及整理不同的政治立場與取向。
湯家驊:社會回歸平靜是假象
作者:劉寧榮2020-09-24
社會已經回歸平靜,但這是假象。社會的確少了暴動、縱火事件,但是那套不信任政府的意識形態仍然存在。
湯家驊:中間路線在香港為何失敗?
作者:劉寧榮2020-09-23
香港要走中間路線的政黨是無法走下去的。這是否和全世界一樣,如今不是左,就是右?所有走中間路線的黨派都無法生存呢?
全民檢測是否浪費金錢?
作者:湯文亮2020-09-17
香港有很多建制派人士,經常在公開場合表態支持政府,今次國家檢疫隊到香港,他們又登報鳴謝。但如果問他們有沒有去做檢測,結果或者會出乎大家意料之外,很多建制派人士沒有去做檢測。
「三權分立」謀殺案
作者:劉銳紹2020-09-04
港府引發有沒有「三權分立」的爭論,試圖一錘定音:「沒有!」跟着,官員和建制派紛紛拿出理據,合力炮製一宗「三權分立謀殺案」。
沒有政治考慮 倒有政治智慧
作者:曾鈺成2020-08-31
雖然有了《國安法》這根「定海神針」,但要把香港推向「攬炒」的力量依然存在,大規模的社會動亂依然極可能發生。堅持如期進行選舉,無異於要引爆一個政治火藥庫。
跟車太貼易撞死
作者:劉銳紹2020-08-28
作為下級多數要按上級指示辦事,但我經常跟體制內的朋友說:不要跟車太貼,否則可能自己撞到車毀人亡!
走了抗爭派 抗爭停不了
作者:曾鈺成2020-08-24
如果泛民議員走一批、留一批,留下的本來不是抗爭派,留下之後都要變成抗爭派。除非泛民總辭,否則立法會來年仍是不會平靜的。
破格思考民主派去留立法會的困局
作者:王永平2020-08-21
既然議員毋須重新宣誓才可履行職責,有需要時,實行杯葛的議員可以出席立法會會議,參與辯論或投票。這個既留守又杯葛的做法,符合“be water”的原則,或者可以避免民主派去留相持不下造成的分裂。
在死局和虛局之間 尋求政治重建的第三條路
作者:張炳良2020-08-13
風雨飄搖,尤須堅定向前。若有求變意志,未來一年可成為政治反思、重建、具特殊意義的過渡期,望各方珍惜。
林行止:延選改革特區機不可失 付買路錢李登輝訪母校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8-06
立法會延期選舉仍然是熱門話題,《信報》創辦人林行止在該報《林行止專欄》指出,「不少港人尤其是大部分青年人不滿建制情緒日益高漲」,因此一再談及立法會延後選期。
曾鈺成:群眾投票感染風險高 押後立法會選舉合情合理合法 《主席開咪》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7-31
政府正式公布原定9月6日立法會選舉押後一年,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是最早提出將選舉押後一年的人,他認為今次押後選舉完全合情合理合法,因為無人可以保證投票沒有感染風險。一起聽聽曾主席的怎樣分析。
中央宜趁押後選舉檢視對港政策
作者:王永平2020-07-31
押後選舉不可能沒有政治考慮。去年區議會選舉,建制派大敗,今次立法會選舉,中央不容有失,卻想不到民主派初選有這麼多市民響應。
豈只DQ咁簡單!
作者:劉銳紹2020-07-28
大規模DQ的可能性不低,因為官方不僅不希望出現「泛民35+」的過半議席,也不希望泛民繼續擁有超過三分之一議席的關鍵否決權。
這個辯論真的意思!
作者:劉銳紹2020-07-17
泛民初選前,校方安排了一次辯論比賽,題目是「反對派立法會選舉初選違法!」政治非常正確,並由校長擔任評判。比賽進行前,剛好有視學官到校。
逾60萬人投票 威脅嚇不倒香港人
作者:褚簡寧2020-07-16
林鄭和她的北京主子擔心,反對派可能會在9月贏得立法會的多數席位。他們應該研究羅斯福的名言──我們唯一要恐懼的正是恐懼本身。
林行止:特事特辦延後選期 重整港府一舉數得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7-16
泛民初選投票人數高逾60萬。《信報》創辦人林行止認為,觀乎「候選人及選民毋懼『懸劍』、冒着燠人的溽暑及隨時被毆被捕風險的堅定意氣,反建制派在9月6日的選舉中獲過半數席位,並非奢想」。
曾鈺成:9月立法會選情深度剖析 《港區國安法》將發揮什麼影響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7-10
9月立法會選舉泛民原本信心滿滿,但《港區國安法》令到選情出現變數,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在今集主席開咪,深入分析《國安法》的訂立,將會對9月立法會選舉帶來什麼影響?
中間派在立法會選舉有空間嗎?
作者:曾鈺成2020-06-29
每次立法會選舉都有自稱「中間派」的人參選,但這些候選人當選後,都被歸入兩大陣營之一,最多被視為間中會背離陣營立場的動搖分子。
港官推銷惡法口是心非
作者:張宗永2020-06-16
已故總理周恩來在1954年提出「四個現代化」: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過了大半個世紀,依我看,中共今天最需要的是「管治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