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南美或北美,地方景色宜人,諸國各有歷史文化,是不錯的旅遊資源,但社會發展卻存有不少問題。未來教育或需要讓學生能夠有機會去認識拉丁美洲,或其他地方的社會和它們的歷史文化。
《香江神探》是19世紀末英國著名偵探小說福爾摩斯故事的仿作,將故事搬到晚清的香港,把虛構的案件與真實的正史人物、香港街道掌故、社會習俗穿插在一起,以小見大還原了香港在晚清時期中西交流的獨特地位。
縱觀過去近200年的海外華人移民歷史,便可結論出無論海峽兩岸的政情,將來有怎麼樣翻天覆地的變化,海外華人和他們的後代,大規模回流中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筆者建議國際調解院可以招募具有多種語言翻譯和文化背景的調解專家,並提供跨文化培訓,以確保各調解當事人能夠充分理解和參與調解過程,有效、專業地處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糾紛。
筆者由一人肩負學校支援工作到現在發展為接近10人團隊,服務十多所學校及300多名老師,惠及過千名學童。筆者希望各成員能合作無間,從多方面優化我們的幼教服務。
香港的構成一向多元,建立共融和諧的香港社會有賴各個群體彼此尊重,香港新聞博覽館舉辦「推動多元文化,建立共融和諧社會」講座,意在推動多元文化融合,另「我們的女勇士」專題展覽展期至 11 月初,歡迎參觀。
本周節目,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教授到訪法國的巴黎文理大學。大學創立於2012年,是由11所專業學院所組成的綜合型大學。這11所學院各具悠久歷史和研究專長,為法國培育了無數專業人才。
隨着機構不斷增長及機構的多元文化政策落實,我們在澳洲的幼教場所需要開拓更多招攬人才的渠道,包括有興趣到澳洲從事幼教工作的日本朋友。他們的背景比想像中多元化。
子晴說她在中學時,有一次在圖書館看到「一本叫《蘋果橘子經濟學》的書,發現經濟學是關於人、關於自己。我對世界經常有疑問,又很想找答案,看來選讀經濟,是選對了」。
呂大樂教授認為,「香港崇尚自由,但並不等於香港社會是一處多元化,多導向的地方」,而中產人士教育兒女上的思路,大多是在「嚴重的精神分裂,口不對心,自相矛盾的情況下進行的」。
國外的教育到處喊苦,忙於彌補「學習虧損」(learning loss);在這時刻,香港學校的情景,而且不限於一兩所學校的情景,探索如何在疫情之中帶領學生開拓新境界,是否應該譜寫一個香港故事?
我們希望通識教育基礎課程可以帶領我們在「幫助年輕人學會為自己發聲,並尊重別人的聲音」,以此培養「善於思考、有潛在創造力的世界公民」的目標上更進一步。
成功移民的關鍵,就如木匠的座右銘「量度三次、鋸切一次」,鋸開的木,是可以用膠水駁回,但斷痕仍在。
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教授認為,理想的高教組合是學術自由,大學自主,政教分離。
現今的青少年喜歡別人給他們表現及閃爍的平台,也需要彼此的認同及欣賞。半日的上課形式可能還要維持一段時間,老師及同學們真的要好好利用這個機遇。
朔夜當選中大學生會幹事會內閣政綱涉嫌違法,校方近日暫停學生會享有的權利,學生會幹事上任後隨即集體請辭。對於新一代年輕人,中大校長段崇智教授認為,校方會盡力教育他們,並努力重建大學多元共融的文化。
什麼有價值?什麼沒有價值?而價值觀的表現,不在「有」與「沒有」,「1」與「0」之間,而是價值的比較。
GPA代表「平均積點」,是大學課業的評分。可是我今天希望大家留意的GPA,有另一種含義。
同樣是英國殖民地的馬來西亞,東馬,更是教育界所忽略的,其實卻是遊學資源豐富,值得推薦的好地方。早於晉朝(414年)高僧法顯赴印度取經,曾到過此地。
「我對西九徹底失望!必定一事無成,將來只會是個大型公園而已。政府根本選錯了發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