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專資會)4月14日(周五)邀請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學術及對外關係)暨歷史系教授、立法會議員劉智鵬教授,分享在當在地緣政治的語境中,如何閱讀中國歷史。
來長崎想遊軍艦島,一定要跟本地團,不可單獨闖島,而且上島前,還需要簽署一份「生死狀」。
「不許說自己國家的壞話」,沒有能夠維護所謂的「國家形象」,反而使得國家形象更顯得野蠻,而且遲滯了問題的解決,造成數不盡的人間悲劇。
萬事如棋,苦功「本手」,方有珍瓏之「妙」棋。如墮煙海般尋覓,落得「俗手」誤己,反被深深桎梏。願君遇事沉着迎戰,執「本手」之根蒂,得道「妙手」,務實求脫「俗」,落子無悔,大殺四方。
每年的「國家公祭日」,全港學校師生都必須重視,這是很具教育意義的情意教育,是愛校愛家愛國愛民族的教育,不能拖拉含糊,顧左右而言他。
誰是第一個日本自遊行的香港人?日本人曾經來香港學習過什麼?浸大歷史系榮譽教授周佳榮博士今年出版兩本近代日本歷史書籍,順道為大家建構香港對日本走向現代化的影響。
誰是第一個在日本自遊行的香港人?香港社會又如何發揮它對亞洲的影響力?浸大歷史系榮譽教授周佳榮博士近日出版兩本關於近代日本的歷史書籍,並娓娓道來香港對日本走向現代化過程中的重要影響。
有問日本在疫情衝擊,經濟衰退,國力下降,人口老化之下, 國運如何?
人生享樂無常,唯恐光陰短促,繁華轉瞬變幻,一切虛無飄渺,此類版畫統稱「浮世繪」,日語稱作「錦繪」,是源自明朝的版畫。正逢巴黎舉行世界博覽會,日本展館內展示一批「浮世繪」作品,使梵高醉心於島國情調。
令人擔憂的是,如今中國的大眾媒體不斷炒作盲目愛國情懷,利用百年國恥來哄抬恥辱感的敘事,甚至將中美矛盾提升到東西方文明衝突, 認為中美必須決一死戰。這一系列現象都與二戰前的日本所經歷的如出一轍。
後藤新平與總督兒玉源太郎1898年上任,第二年即成立「台灣總督府醫學校」,此即台灣大學醫學院的前身,如同孫中山入讀的香港西醫書院,亦即香港大學的前身。
由筆者編寫的《明治維新的教導》日前在日本正式出版。這本書站在一個外國人的角度講述了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歷史,並為應如何看待如今的中國提供了一些參考。
每當我閱讀日本之時,有句話總時時迴蕩在耳邊:日本是中國的鏡子,也是中國的鞭子。以日本為鏡子,中國可以知道自己的進退得失;以日本為鞭子,中國可以讓自己保持警醒。
一定程度而言,反修例運動其中一個重要客觀意義,就在於民主力量終於與商界和外國取得聯繫,在關鍵時刻連成一氣,情况與薩長同盟的形成以及在背後取得外國支持十分相似。
津田梅子一直致力推動日本女子教育,她更曾代表日本女性於美國發表演講,指出全球婦女都需要接受教育,實現真正的解放。
《VACA小牛角特約 : 明治憑甚麼》由旅遊達人項明生(James)主持,逢星期日晚上10時30分於香港開電視77台播映。節目播出以來收視及口碑俱佳,香港開電視特此頒贈「深度旅遊王」予節目主持項明生。
日本自明治維新開國振興,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侵略戰敗吃原子彈,不過百年光景(1868 – 1945)。今粗略介紹具影響力人物,從側面察看日本近百年國運。
明治維新沒有遭到國家大臣強烈的阻撓,在艱辛的時勢仍能昂然舉步,皆因拜朝中重臣集體考察歐美強國,同心同德,心意共識。使他們眼界大開,齊心協力建設盛世藍圖。
粵港澳大灣區在許多方面比東京灣區更多樣化。一國兩制、三個關稅區和四個核心城市是最顯著的特徵之一,因此在大灣區發展規劃中,協調溝通成為最具挑戰性的一環。
一個民族或者說一個國家,現代轉向的徹底成功首先是現代意識成為其成員的共同意識,就是以現代意識代替傳統意識。
日本相對而言,其現代發展非內生於其本身的文化,而主要移植自西方的觀念與制度。
美、日兩個國家的元勳不以國家入私囊,後來人又有誰敢於這樣做?這種道義力量,真聖賢們之所謂仁義智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