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 Apr 01 2025 16:47:22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2025財政預算案

香港《財政預算案》是一盤帳還是兩盤帳?
作者:羅祥國2025-03-31
政府今年的實際總赤字應為2249億,而非政府經常引用的670億元,其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的6.7%,以任何國際標準來說,這都是非常高的。
政府發債掩赤違《基本法》
作者:何民傑2025-03-10
特區政府認為透過加大發債額度可以不斷獲得新資金推動基建,但恐怕會令本港幾代人累積的財政儲備全數花光。
如何穩健管理財赤和債務
作者:尹瑞麟2025-03-03
政府擬大舉發債推進基建,唯經濟前景不明朗,令人憂慮公共財政狀況。財政司長指債務比率可控,但未計及非顯性債務,如退休金等。社會資源運用效率亦受質疑,諸如西九文化區需出售住宅維持營運等問題。政府應制定更透明的財政指標及有效運用資產,而非單靠發債解決財政問題。
世上沒有無痛改革 節流減赤不能再拖
作者:陳景祥2025-02-28
香港現在正處於回歸以來從未經歷過的大變局,政府必須再來一次長遠公共財政大檢討,從收入和開支兩方面重新評估香港的處境、面對什麼風險,以及應該採取什麼對策。
《財政預算案》的財技操作
作者:陸振球2025-02-28
香港有四分之一的GDP屬於政府公共開支,而大家都知道公營機構相對私營經濟效率一般較低,亦容易造成浪費,且公營項目一旦洗濕了頭,要收縮便極難。
預算案燒到高教界 校長們如何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27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新措施昨(26日)公布,未來三年(2025─2028)將對八所資助大學的常規撥款每年削減2%,共28億元,有媒體引述政府消息指,八大要在111億元一般及發展儲備基金中,歸還40億元給政府。校長們均表示有責任與香港共渡時艱,聽聽他們怎麼說。
劉洋:港府發債水平健康 加稅削赤多是高債國家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27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曾分析財赤因由的香港大學副教授劉洋認為,去年政府經營帳目下的非經常開支佔比回落至個位數,屬正常水平,略降開支就能解決政府經營帳目。劉洋亦引述有學術研究發現,世界各地百多個財政整合計劃,加稅削赤的國家多處債務高階,而香港的發債水平健康,情況不同。
公務員凍薪不減薪 學者認為按平衡經營帳目邏輯論 做法合適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26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發表,學者莊太量教授認同凍薪的做法。他說,本港經濟有實質增長,失業率處於低水平,港股升且樓市成交暢旺,加上訪港旅客上升,多個經濟指標均向好,唯一最大問題是財赤。
葉秀亮教授:公務員、公營機構如何彈性上班削政府開支? 商界裁員怎樣學新加坡? 香港要經歷多久痛苦才能恢復競爭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25
公務員彈性上班取代減薪是雙贏方案?香港如何由競爭力強淪為全球生活最貴城市之一?一起聽聽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葉秀亮教授的分析。
陳茂波:預算案將提加強版財政整合策略
作者:編輯精選2025-02-24
港府將在周三發表新《財政預算案》,聚焦加強版財政整合策略,嚴控開支、適度開源、善用資源,在維持民生服務的同時,投資未來,把握創科機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封面湖水藍,寓意發展藍海和無限機遇。
麥萃才教授:香港財赤屬結構性還是周期性?政府滅赤與商界削成本有何不同?馬斯克AI查數提升政府效率,有值得借鏡之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21
香港財赤屬結構性還是周期性?政府滅赤與商界削成本有何不同?馬斯克AI查數提升政府效率,有值得借鏡之處?一起聽聽香港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怎說。
羅祥國博士:港府要恢復財政平衡 須做哪七大動作? 成立預算責任辦公室 可怎樣彌補現有制度不足?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21
經濟學者羅祥國博士在專欄撰文,表示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任內恢復整體財政平衡已是不可能的任務。要制訂恢復財政平衡的方案,先決條件是要能更準確的預測財政收入。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雷鼎鳴教授:香港六年財赤為何高達7000億元? 為何不能靠發債? 中美角力白熱化 怎樣化解美元資產風險?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12
香港六年財赤為何高達7000億元、GDP不升反跌?中美角力日趨激烈 怎樣化解美元資產風險?一起聽聽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雷鼎鳴教授的分析。
中總蔡冠深籲開源節流  陳國基:香港經濟正穩步復甦
作者:編輯精選2025-02-07
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強調,香港工商界要擔當經濟發展主力軍,演好「超級聯繫人」及「超級增值人」角色,協助內地與國際接軌,對外講好中國故事、大灣區故事和香港故事。
怎樣的財赤問題?
作者:張炳良2025-02-07
香港公共財政陷困境,儲備急降。財赤是周期性還是結構性?本文分析指出,地緣政治變化、內地經濟波動及人口結構改變,令香港經濟模式不再,財赤恐難短期解決。重塑國際角色、改善財政紀律、提升生產力,方能應對挑戰。
如何利用創新科技幫助政府減赤/滅赤?
作者:陸振球2025-02-07
說到善用科技以減省人手,筆者早前便指出,香港政府現仍聘用數百名打字員及相關的監督職位,而電子文書處至少已有20至30年的歷史,政府如何善用科技?
香港不會死  但香港要轉型
作者:陳景祥2025-01-24
無可否認,香港正處於困難期,而且當前處境,跟以往很不同,要走出困境必須大膽嘗試,走出一條新路!萬變不離其宗,國際化、資金自由進出、自由出入境、資訊自由,不管如何改革,這些要素缺一不可。
港連年巨額財赤 重見盈餘該怎辦
作者:雷鼎鳴2025-01-23
儲備減少了這麼多,是否香港公共財政上已到窮途末路,危機四伏呢?倒未至於斯。特區政府除了財政儲備外,尚控有兩筆巨款,一是歷年政府外滙投資回報積累起來的基金權益,比財政儲備更多,且財爺完全有權動用;二是政府基金及法定組織存款,共3800億。
《財政預算案》調整賣地政策可有效開源  冀帶領經濟穩步增長
香港面對發展北部都會區、賣地收入下滑,以及社會福利、教育及醫療等必要開支難以大幅削減的情況下,財赤問題不可能迅速消失,但政府必須正視問題,盡快尋求並確定開源節流的方法,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
破解財赤與樓市困局:公共政策的成本效益新思維
作者:何濼生2025-01-21
公共財政緊絀,本文續談開源節流。開源方面,建議違建可有條件合法化,並補徵差餉地租;政府應善用閒置官地。節流方面,不應停聘公務員;亦不應加利得稅,宜取消標準稅率,提高最高邊際稅率至20%。所有措施須考慮社會成本效益。
葉秀亮教授:港樓低迷何時走出谷底?影響樓市關鍵因素有哪些?地價愈賣愈平 如何為香港財政開闢新收入?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21
港樓低迷,何時走出谷底?影響樓市關鍵因素有哪些?地價愈賣愈平,如何為香港財政開闢新收入?一起聽聽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兼任講師葉秀亮教授的分析。
呂大樂:領袖重複單向唱好  市民卻感「等運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20
呂大樂指如政府不斷單向唱好,市民只會覺得這個政府望天打卦,難以爭取民心。過去三至四個月,大眾議題由施政新項目轉到公共財政管理未夠妥善,民情迅速逆轉,「特區政府領導全無招架之力」。
香港經濟的漫漫長夜有否黎明?(上)
作者:宋恩榮2025-01-13
根據和富社會企業去年12月發表的調查,香港整體開心指數只有5.63分(以10 分為滿分),是近7年最低;經濟狀况成為最困擾市民的因素。
安永預測港府財赤980億元  香港大學預計2025年經濟增長2.5%至3.0%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10
安永建議可考慮向海外平台開徵電子消費稅,政府亦要審視現有稅法能否有效捕捉到非香港居民在香港提供的部分電子服務和內容中取得的收入,為香港零售業和香港網上平台創造更公平的營商環境。
如何應對香港的財赤
作者:何濼生2025-01-06
今天香港經濟低迷是內外交困的結果。美國帶頭的打壓影響巨大,加上同被制裁的內地也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內部則是本港低迷的樓市,卻是跟錯誤的房屋政策有關。
阿根廷休克療法對港的啟示
作者:何民傑2024-12-27
香港與阿根廷同樣受着財赤的困擾,但香港有背靠祖國的優勢,經濟所面對的困難不似阿根廷般嚴重,但卻不能讓財赤進一步惡化,以免出現結構性財赤,繼而要借貸渡日,長遠既影響信貸評級,嚴重破壞香港營商環境。
譚新強:香港經濟復甦須進行哪些改革?中國要重建聲譽 應怎樣妥善處理債務危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10
香港經濟復甦須進行哪些改革?中國要重建聲譽 應怎樣妥善處理債務危機?一起聽聽中環資產投資基金(CAI)創辦人、行政總裁兼投資總監譚新強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