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相對獨立的貿易區,對世界來說是好是壞呢?正常來說,世界分開兩個貿易區,各自花費資源建立自己的標準,也限制選用最優質、最廉價、或最適合自己的産品,當然比整世界各國自由貿易較差。
華為被封殺固然令中國的全球5G布局遭到重大挫敗。目前以深圳為基地的華為遭封殺、廣東省的工廠大舉撤離,香港因《逃犯條例》修例而令其特殊國際地位岌岌可危,亦令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前景蒙上厚厚陰影。
任正非先生任重道遠,帶領華為登上5G高峰,放眼世界,他倡議公開、公平競爭,與各方全面合作,為全人類謀取最大福祉。
從正面的角度來看,當前的貿易摩擦對中國是挑戰也是機遇,將加快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步伐。
特朗普上台後奉行的「美國優先」,實際上是把美國自我孤立,把國際企業和本土大企業趕出國門之外。當然,美國還可耍的陰招是,在全世界製造動亂,破壞美國以外的國家經濟市場的穩定發展。
射人先射馬,如果美國把矛頭對準香港金融市場,不管真假,甚至是「莫須有」的罪名,大張旗鼓搞幾件「大案」示眾,香港金融市場固然受創,也可同時擊中內地要害!
在美國看來,華為等中國公司產品進入的網絡空間愈大,表明美國所佔份額的減少;華為所佔網絡空間愈大,美國所能收集到的信息就愈小。
美國今次封殺令的目的,不僅是打擊華為現時的手機供應,更是刻意阻礙其在5G的發展。
自去年中興事件後,華為已起了強烈的戒心,大量購買零部件,足可供未來6至12個月生產所需,這便為她對美國的突襲留下了應付的空間。
特朗普政權正走上瘋狂之路。結果會怎樣呢?當然是眾叛親離,美國內部的反戰、反極右鬥爭會全面蔓延,這便是美國的世界霸權全面崩潰之時!從歷史發展來說,正是必然之勢。不信者,可拭目以待。
應對美國的「橫蠻無理」,中國該行「君子報仇十年不長」之計,此事令筆者想起特朗普對中國癲言瘋語肆意攻擊期初,筆者便有類似的說法……可惜,如今中美關係已走不了回頭路。
媒體日日報道的中美貿易戰,究竟誰開了第一槍後,還繼續開第二槍、第三槍?但須知道,美國對華日甚一日的貿易霸凌,中國還是以「貿易摩擦」稱之,野蠻與文明已有分界。
美國政壇上下對中國進行大力抨擊,這有可能將貿易戰變成一場曠日持久、具備破壞性的經濟冷戰。現在這個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逼切地需要政治智慧,以及一種極度缺乏的、領導者應當具備的膽量。
作者: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編輯部2019-05-22
任正非說,過去華為的方針是砸錢,芯片光砸錢不行,要砸數學家、物理學家等。光靠一個國家恐怕不行,雖然中國人才濟濟,但還是要全球尋找人才。
王志民和林鄭月娥的強硬措詞,會不會是復活第23條的前奏?沒有人可以肯定,因為大陸的領導人經常用模稜兩可的措詞讓人們猜測。
1900年八國聯軍攻打中國之後更加劇了下行趨勢,一直到1978年中國GDP佔全球比重達到最低後,終於又出現了拐點——一個振衰起敝、轉衰為盛的轉折,此後40年來一路上行。
政府的「幫助之手」是很多國家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東亞的「發展型政府」尤其是日本、韓國和新加坡,政府的「幫助之手」發揮到了極致。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歐盟峰會上表示,歐洲(對中國)天真的年代已經過去。香港人不要天真,以為全球起哄跟中國叫板的時候到了,香港也可以跟着一哄而起。
5G的應用領域廣泛、潛能無限,各國對開發5G技術亦趨之若鶩,期望從中產生龐大的經濟效益。有謂今年是5G發展年,香港又是否已經準備就緒迎接5G網絡新時代?
對中國來說,不開放導致「挨打」和失敗,這是大歷史的教訓。所以,中國不會走回頭路。近年來,即使西方盛行貿易保護主義,中國也一直堅持繼續的開放政策。
一直以來,「以香港之所長,配合國家所需,開拓國際商機」是香港與內地發展的目標。國家雖然面對5G國際市場受阻問題,憑藉大灣區的龐大內需市場,以及香港國際化的軟實力優勢,必然可以協助國家走出困局。
以貿易戰去削減貿赤現已證明是蠢招,美國的政客後知後覺,但在事實面前亦已改口說現在主打的是科技戰。
5G普及之地,生態昌盛。築好網路,應用等生態圈將順勢而生,華為發展定必冠領環球,形勢比人強。一旦上錯車,往後十年淪為次級科技公園,推動經濟難矣。
華為先後就孟晚舟事件及美國禁止政府機關採購設備一事,分別反告加拿大及美國政府,最重要訊息是中國既不讓步,更要在法律框架下在國際爭取及鞏固話語權。
美國是包含法律面前,政府與民眾、企業平等,司法獨立,三權分立等西方價值的首席代表。華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是反擊美政府打壓的一招漂亮反手球。
美國的政策和官員不可能全用錢收買,收買一批,還有另外一批反對,因為這是美國霸權的生死攸關、利害之爭。除非中國不復興,否則無終結之途。王毅代表的據理力爭,是中國應對唯一之策。
從前這場會議,被外界視為歐美「曬恩愛」,但短短兩年,歐洲各國經歷一次次的特朗普震撼,這次,他們終於忍無可忍了……
說回中美貿易戰,由於3月1日是談判死線,相信日內將會揭盅,白宮傳出或會把向中國強制徵關稅日期延後60天的說法,可能只是兩手準備,我個人傾向相信3月1日前會有初步協議。為什麼?
大企業進駐對城市的就業、稅收以及經濟增長都有一定的幫助,不過城市之間的競爭會否「過度」,送出大量優惠後最終令城市本身得不償失?
在市場競爭上眼看要敗下陣來,美國政府竟有如用槍指着盟國的腦袋,要她們也一同抵制一家不斷進步的民企,這在世界史上,我想不到有任何相似的例子,不能不佩服特朗普政府破壞自由市場價值觀功力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