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pr 17 2025 16:55:08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抗日戰爭

愛國主義教育需要感染力和創意
作者:郭一鳴2025-03-21
愛國主義教育需要感染力和創意。過去一年粵語版《我們的家》已經走進幾百所學校。除了音樂歌曲外,還有其他類型的愛國主義教育嗎?
看抗戰劇集 思兩岸情勢
作者:郭一鳴2025-03-14
今年是中國抗戰勝利80周年。當年浴血沙場保家衛國的國民黨老兵都已凋零,薛岳將軍於1998年去世,享年103歲。他晚年退休隱居寶島鄉間,不知道午夜夢回,是怎樣思念舊日河山?對於民進黨當局鼓吹新「兩國論」,不承認台灣人是中國人,那些戰死疆場的民族英雄在天之靈,該作何感想?
羅叔清談抗日勝利80周年
作者:廖書蘭2025-03-06
羅叔清說︰「部分香港人對香港歷史並不了解,有的甚至一知半解。」在日本佔據香港的歲月裏,有不少可歌可泣的抗日故事,有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也有民間的愛國華僑和新界原居民參與自發性的組織來保家衛國。
道聽途說的故事:白筆山晚上現身的幽靈
作者:李偉民2025-02-21
這裏的人說:「香港淪陷時期,日軍殺戳無數人,到處都有亂葬崗,但死者已矣。」也說得對,把生活困在回憶當中,有意義嗎?白筆山於是熱鬧起來,只有崖下的骸骨,依然孤獨。
青山處處埋忠骨的抗日歲月
作者:何漢權2025-02-20
2025年,時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亦是日本仍然拒不承認南京大屠殺等滔天侵略罪責的80周年,是美西方書寫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80年紀念,仍然遺忘中國戰場對反法西斯侵略戰爭,擔當不可或缺的作用。
80年家國
作者:何漢權2025-02-13
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勿忘日本侵華苦難。文章回顧二戰歷史,強調和平發展的重要,呼籲學界向年輕一代講述抗戰故事,反思戰爭的深遠影響。
從費城樂團訪華的前世說起
作者:周光蓁2023-12-19
小小剪報,解釋了為何1973年費城樂團獲領導人接見時,被形容為中國的「老朋友」,而「中國是不會忘記老朋友的」。同時也許說明,芸芸美國大樂團之中,費城樂團獲選訪華的原因之一。
豐子愷的古與今
作者:劉銳紹2023-10-09
人生就是一條選擇題,有時有答案備用,但更多時候眼前沒有答案。所以,只能努力尋找和準確選擇,那怕中間迂迴曲折。在《豐子愷》一劇中,警句和「景句」(心從景發,景由心生)頗多,值得從中領略和思考。
須重修歷史教科書的觀點
作者:劉鴻輝2023-09-25
如今,國家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已26年,過去因着受限英殖管治的史觀,是時候檢討了!
抗戰時期的翁文灝
作者:關品方2023-09-20
中日戰爭14年間,翁文灝主管全中國的戰時工業生產及經濟建設,對於怎樣保障中國的礦產資源免遭日本掠奪有極大貢獻。
歷史不該被遺忘!《今文觀止》彌補了當前教科書的不足
作者:洪 蘭2023-01-18
人物是歷史的靈魂,是他們創造了歷史。但是學校教的近代史不但內容少,裏面的人物更少,除了名字,沒有介紹他們的生平,還有更多應該知道的名字連提都沒提。講起來,我們的近代史有讀跟沒讀,沒什麼差別,很是可惜。
蘇維初:蔣介石錯失和平契機 國共走上內戰不歸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2-22
香港大學中文學院蘇維初名譽教授表示,蔣介石於1927年開始發動「清黨」,往後10年他和共產黨都在「圍剿」和「反圍剿」的鬥爭中拉鋸。
4/7、7/7,生活與歷史
作者:黃冬柏2022-07-05
獨立後的近百年美國都是一個農業國家,為何會變成今日的全球霸主?擁有最強的武裝力量和左右全球商經規則話語權?
日佔期間馬會跑木馬
作者:鄭明仁2021-12-30
80年前聖誕節香港淪陷於日敵,香港進入三年零八個月的黑暗日子,大多數香港人挨飢抵餓、朝不保夕。另一方面,日佔政府為了粉飾昇平麻痺人心,開動宣傳機器鼓動娛樂消遣行業盡速復業。
香港新聞博覽館歡慶三周年 將加強傳媒素養公眾教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28
香港新聞博覽館周日(12月26日)慶祝成立三周年。博覽館主席陳祖澤博士指出,博覽館未來將與市民大眾更緊密地接觸,希望提高公眾整體的傳媒資訊素養。同日亦舉辦了講座回顧日佔時期的香港。
香港淪陷80周年
作者:鄭明仁2021-12-16
還有幾天便是日軍攻港、香港淪陷80周年。前事不忘, 後事之師,多個民間團體先後舉辦活動,對當年參加香港保衛戰的中外戰士致敬,同時提醒大家不要忘記香港三年零八個月的慘痛日子。
白先勇:我從不懷疑父親是一位愛國家、愛民族的傑出軍事戰略家
作者:編輯精選2021-10-13
90年前,九一八事變掀開抗日戰爭序幕,其中一位抗日名將便是知名作家白先勇之父白崇禧將軍。10年來白先勇教授致力為父親立傳,為什麼他有這個念頭?他又如何看待父親的功過?他在與毛升的專訪中與我們姥姥道來。
九一八事變90年 瀋陽敲響警世鐘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9-19
90年前的9月18日,日本關東軍蓄意製造九一八事變,成為抗日戰爭起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趙樂際在紀念儀式中表示,落後就要挨打、發展才能自強,要牢記和平是需要爭取、也是需要珍愛和維護的。
彈雨餘生 張贛萍
作者:鄭明仁2021-09-16
張贛萍把軍旅生涯出生入死的經歷寫入小說裏,處處有他的身影。他寫人物有血有肉,寫中華兒女同仇敵愾,寫國家、民族大義,夾敘夾議,文筆生動,吸引大量讀者。
仇章的間諜小說
作者:鄭明仁2021-05-06
仇章雖然被譽為華文世界間諜小說之王,但有關他的個人資料不多,現時流傳下來的仇章生平資料,只有香港報人湯仲光在報紙寫過的一、兩篇介紹文章。
汪精衛妻舅陳耀祖 「落水」而為大漢奸
作者:黃振威2020-12-18
陳耀祖歪曲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為戰爭服務、為日人所主張作宣傳。不僅如此,還又稱頌發動侵華的日本,可見其通敵程度之深。
回首叫,雲飛風起──緬懷清末民初抗戰的讀書人
作者:管仲連2020-12-10
清末民初讀書人處身的環境是中國3000年未見的大變局,但他們不怕變亂,更主動推動改變,因為他們眼光遠、胸襟闊、氣魄大,所以才能挺得住日軍侵略,於動盪歲月譜寫出一段讚歌。
亂世讓無情生根
作者:何漢權2020-10-21
世界歷史上亂世的出現,首先面對的是生靈塗炭,愈亂,大眾受傷程度愈廣愈深。家破人亡,見慣不怪,無法無情,蒼天無語。
吳耀章與吳永輝父子:抗生素與西藥業的巨人(下篇)
作者:趙粵2020-07-10
吳永輝從1973年起在耀章公司掌舵超過47年,期間把握中國改革開放的機遇,重回內地市場發展,令公司業務再登高峰。吳永輝今天仍然在耀掌舵,日理萬機,對香港繼續作為全球金融中心與中西文化的交匯點充滿信心。
從歷史科試題看教改問題——能力為主、知識為次、價值消失
作者:黃家樑2020-06-12
是次中學文憑試歷史科考題事件顯示了當前教改「能力為主、知識為次、價值消失」的問題。如果當局不撥亂反正,「吹水式」思考或分析習慣,將會在新一代的心中落地生根,影響至深且遠。
馬鼎盛:憂國憂民的馬師曾精神
作者:編輯精選2020-06-11
1941年香港總督向日寇投降,日本逼馬師曾登台演出,為日寇佔領香港作賀。馬師曾斷然拒絕,帶領全家冒險偷渡澳門,輾轉投奔抗戰大後方,繼續投身抗日演出活動。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近80年來不斷被人們傳誦。
如果傷害民族感情的課題不應該考 香港再沒有歷史教育
作者:編輯精選2020-06-04
任何在官方眼中有可能傷害國民的感情和尊嚴的課題和史觀都不應該教或考。但如果有這一天,香港也再沒有歷史教育。
身為讀日本研究的人,我怎麼看考評局事件
作者:編輯精選2020-05-17
對於宏觀歷史,尤其是「中國跟日本,1900-45」這樣寬廣而又繁雜的大歷史,是不可能以非黑即白思維進行判斷的。
「日本對華利多於弊」試題惹爭議 考評局宣布取消評分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5-15
中學文憑試歷史科有題目惹爭議,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表示,試題有引導性,考生可能因而達至偏頗的結論,亦嚴重傷害在日本侵華戰爭造成大量喪生的國民感情與尊嚴,加上不能配合課程目標,因此決定取消這條試題。
不用膜拜西方價值
作者:何漢權2019-08-23
從生命教育看,西方價值是可參考,卻不能膜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