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Apr 14 2025 10:22:24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大灣區

特首東盟拓商機.親歷個案柬埔寨
作者:編輯精選2024-08-09
就讀高中,參加帶路先鋒公開賽,贏取冠軍,獲獎外訪,但被安排去了一個落後的東南亞國家。然而,它卻燃亮了我的世界,這竟是一次畢生難忘的旅程──柬埔寨絲路之旅。
公營醫療系統壓力不勝負荷 冀政府平衡資源配置應用創新科技
香港有優質的醫療制度,卻出現醫療資源配置失衡問題,令公營醫療系統壓力不勝負荷,加多公私營協作是不二做法,引入更多合標準的境外醫生,提升中醫角色亦有助改善問題。
蕭耿:以制度創新 疊加港深優勢 共建世界級科創樞紐
作者:香港國際金融學會2024-07-30
在大灣區的雙循環經濟環境下,香港與內地城市之間的合作與競爭並存。要突破「二選一」的困境,關鍵在於實現「1+1>2」的創新制度安排,將香港的國際化優勢與內地的廣闊市場空間有效結合,釋放新質生產力。
陳萬雄:大灣區對中華文化「一體多元」的貢獻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7-24
講座上,陳萬雄提出一個重要觀點,就是中華民族和文化的一體多元;嶺南文化也是一體多元的,不僅廣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和雷州文化在大灣區和諧共處,今天到鶴山市龍口鎮,還可找到鮮卑人聚居的古村落。
國家全面深化改革與香港在國家發展中的角色
作者:劉兆佳2024-07-24
中央不得不慎重思考如何提振香港的經濟活力的問題,並出台不少惠港政策和措施推進香港經濟的轉型和增長,總的趨勢是加强香港與内地在經貿和金融上的聯繫,從而增加香港的發展機遇。
會計師公會訪京 連接中港人才與機遇
作者:香港會計師公會2024-07-24
香港的專業服務業多年來蓬勃發展,不僅推動了本地經濟的穩步增長,也為國家經濟的騰飛作出了重要貢獻。然而,香港會計界需要善用國際化優勢,與內地同行加強交流合作,確保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淺談博物館與香港學生在大灣區的活動
作者:劉煦元2024-07-15
當香港學生遊歷大灣區9市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大灣區博物館聯盟的24間博物館,學生由小四至中六這9年的博物館教育遊課程,無論在價值觀、對國家的認識及人生觀都會有莫大的裨益。
酷暑之夏
作者:項明生2024-07-06
長期躲在香港蝸居冷氣房之中,會不甘寂寞,於是項明生今年計劃了暑假4個短線團。
以改革開放為坐標 替香港定位
作者:陳景祥2024-07-06
香港的制度優勢獨特,可補充內地體制之不足,內地或難以複製香港的一套。自改革開放以來,香港在國家發展進程中都有無法取代的作用。
2024香港書展 主題影視文學 聯同海外共揚閲讀文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27
書展文化活動顧問團投票選定今年書展年度主題為「影視文學」,並以「從香港閲讀世界:漫遊光影文字間」點題,希望透過廣受歡迎的主題,讓更多市民及旅客發掘閱讀的樂趣,細味香港影視文學的獨有魅力。
粤港澳同上一堂課:探討幼稚園傳統節日愛國教育
作者:温志倫2024-06-20
6月14日(周五)粵港澳同一堂課·愛國主義教育(幼稚園)交流研討活動在佛山市舉行,粵港澳三地學前教育工作者同台交流,如何以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為載體,促進幼兒愛國情懷萌芽的實踐經驗。
三中全會下月召開 大灣區有哪些看點?
作者:關品方2024-06-07
中央最近出台促進流動性的政策(重點針對房地產市場),估計三中全會將會進一步為擴大總需求(包括消費、民間投資、國家投資、公共開支、高增值出口,對外直接援助及投資等)推出強力有效、有針對性的政策。
「格力創新──邁向綠色未來 成就美好生活」香港站圓滿結束
作者:編輯精選2024-06-04
格力日前在香港舉辦「格力創新──邁向綠色未來 成就美好生活」世界巡迴論壇香港站,於活動上除展示綠色解決方案的重要性及綠色、環保和節能產品外,更宣布推出為期5年總額100萬港元的格力大灣區香港獎學金。
香港航空業面對嚴峻的挑戰
作者:羅祥國2024-05-27
香港在疫後的復航浪潮中不進則退,中期而言,筆者提出5點香港航空業面對的問題,期望政府和業界能共同攜手,作出改善。
陳茂波:特區政府外訪有助釋除誤解
作者:編輯精選2024-05-27
事實上,儘管當前地緣政治錯綜複雜,但應對氣候變化是全世界的共同責任,各國須建立更穩固的合作基礎、更暢通的溝通渠道,才能讓全球邁向零碳有更大的成功機會。
香港大學申作軍副校長:大灣區跟上了矽谷創科水平嗎? 大學聯盟怎樣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25
第二屆大灣區國際科創峰會在沙田舉行。香港大學副校長(研究)申作軍教授與我們分享,大灣區跟上了矽谷的創科水平了嗎? 大學聯盟怎樣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
ICSD創立CEPAR® 五步方法 獲國際期刊認可 設瑞士日內瓦分部 認可ESG策劃師課程拓展至大灣區
作者:編輯精選2024-05-22
國際可持續發展協進會(ICSD)推出全港首個認可ESG策劃師CEP®課程,ICSD創會主席葉榮鏗指出,市場上的ESG課程欠缺一套實用而簡明的方法去解決實務的問題,CEPAR®正好填補這一個空缺。
ICSD創立CEPAR® 五步方法 獲國際期刊認可 設瑞士日內瓦分部 認可ESG策劃師課程拓展至大灣區
作者:編輯精選2024-05-22
國際可持續發展協進會(ICSD)推出全港首個認可ESG策劃師CEP®課程,ICSD創會主席葉榮鏗指出,市場上的ESG課程欠缺一套實用而簡明的方法去解決實務的問題,CEPAR®正好填補這一個空缺。
陳智思:年輕人在港從事文化藝術大有可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22
「今時今日更需要了解不同範疇的行業資訊,什麼都要懂一點,從而將不同界別聯繫到一起。今日不是說人有我有就可以,而是要多元化、多創意,眼界要開闊,思維要打開,才能提升香港的競爭力。」──陳智思
大灣區研究產出大增 產學研合作激發新質生產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21
大灣區作為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區內的活躍研究人員數目在2018至2022年,5年間幾乎翻了一倍,複合年均增長率達19%。
香港教育大學鄭美紅副校長:教師培訓如何配合大灣區發展? 6P策略怎樣適應AI教育未來?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16
第二屆大灣區國際科創峰會在沙田舉行。香港教育大學副校長鄭美紅教授與我們分享,教大如何改善教師培訓,配合大灣區和人工智能的發展。
深圳創建中學歷程
作者:曹啟樂2024-05-16
在尋找校舍的過程之中,才發現原來深圳從事民辦(私立)教育的機構很多,特別是高中階段的教育。而港式教育在內地落實,需要靈活處理,務實考慮。
無創產檢之父盧煜明教授:香港創科企業怎樣走進大灣區? 有什麼優勢助力國家 建設科技強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14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教授相信,21世紀是生物學的世紀,香港創科產業也前所未有地擁有龐大資源,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時機。一起聽聽他對香港和中國創科發展的看法。
美泇化粧品創辦人陳礎基:香港創製造有什麼優勢?如何做好產品開拓大灣區及海外市場?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03
香港創製造有什麼優勢?如何做好產品開拓大灣區及海外市場?
許楨:拼經濟單靠長官意志難成事?夏寶龍主任說走新路 意味中美關係變質?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29
拼經濟,單靠長官意志難成事?夏寶龍主任說走新路,意味中美關係變質?一起聽聽智明研究所總監許楨分析。
本地生成式AI首次展出 郭毅可教授:全港市民將可使用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16
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發中心在香港國際創科展2024上,首度展示了10項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和應用,參觀者可親身體驗創新科技的成果。10項服務和應用均透過HKGAI自主開發的模型製作。
推進大灣區調解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作者:梁淑瑜2024-04-11
大灣區調解機構的角色是促進對話、解決爭議、提供建議和促進交流,以增進和維護各地之間的合作和互利共贏,同時維護一國兩制原則。
中醫藥發展基金推進業界發展新里程 傳承中醫藥文化
作者:香港生產力促進局2024-04-10
生產力局作為中醫藥發展基金的執行機構,在推動中醫藥發展方面,我們積極配合國家政策,充分發揮香港獨特優勢,以創新科技賦能業界,加強政、產、學、研合作,成就新質生產力發展。
大灣區開辦職訓課程 培育中端技術專業人才
作者:黃錦輝2024-04-09
當局也可以考慮擴大IANG中「非本地畢業生」的範疇,容許香港職業訓練機構內地分校完成培訓的畢業生也有資格申請來香港就業,豐富香港的技術及專業人才庫。
對北上消費熱的一點看法
作者:郭一鳴2024-04-05
近幾年香港吃喝玩樂沒有太多變化,來來去去就這些,消費者的選擇遠不如大灣區內地城市多姿多彩。據我所知,每逢周末和假期到潮汕的高鐵都爆滿,不少人是專程去潮汕吃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