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Apr 14 2025 10:22:24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大灣區

河套一河兩岸、一區兩園 協同未來十年四大發展方向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21
政府20日晚公布《河套香港園區發展綱要》,提出用兩個五年推進四大發展方向。21日,港、深政府分別於各自園區成立國際臨床試驗所及試驗中心,實行樹立一區兩園、一所一中心首個標竿。
周永新籲正視觀念分歧 尋求縮窄彼此距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21
周永新教授日前在《明報》撰文,呼籲政府要正視不同市民之間的觀念差異,尋求縮窄彼此的距離,這樣才不至妨礙社會的發展和改革,使香港踏上和諧和共融之路。
構建全方位的體育教育
作者:何劍輝2024-11-21
教育局可以跟香港體育學院合作,建立完善的香港退役精英運動員轉任體育教師的機制。這不只能為學校引入具有豐富實戰經驗和專業技能的體育教師,也為退役運動員提供新的職業發展方向,提升體育科的國際專業水平。
拆牆鬆綁 推動低空經濟
作者:何民傑2024-11-15
推動低空經濟是香港提升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透過完善的法規、技術研發、公眾教育、和基礎設施建設,香港可以在這一新興領域中取得成功,為市民提供更高效便捷的生活方式,成為香港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香港特區怎樣為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改革創新的貢獻?
作者:關品方2024-11-01
香港特區現時對於低空經濟產業的前景好像還未有一個明確充分的了解和部署。將來整個珠江口岸東西兩岸的水上飛機碼頭或將會乘時而興,5至7年之內,整個大灣區的低空運輸生態(人員及貨物)將會徹底改觀。
澳門發展下一步
作者:鄭永年2024-10-30
橫琴可以率先踐行「港澳+」模式,即在全面對接銜接港澳規則規制的基礎上,加上新的規則規制。在這個基礎上,可以「以點帶面」,最終擴散到珠海甚至整個大灣區,從而實現基於統一規制規則之上的大灣區區域共同市場。
香港可做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又可否成為產業經濟?
作者:李偉民2024-10-25
想改變未來,應從自身做起,從目前優勢開始,香港,這艘經典帆船,尚有百年老本,如法治、教育、文化。未到江心,為時未晚呀。香港要成為國際教育樞紐,絕對樂觀的!
樂此不疲顯真章
作者:周光蓁2024-10-08
杜自持在音樂會中不僅展示了其對音樂的深厚理解,還巧妙地將爵士大樂隊的元素融合進管弦樂團的演出中,營造出懷舊而又新穎的氛圍。
澳門行政長官唯一候選人岑浩輝的競選綱領分析
作者:盧兆興2024-10-07
如果岑浩輝的改革計劃順利實施,將可為澳門重新定位為一個特殊的多元文化、經濟均衡發展和高質量城市,並在未來幾年加速與大灣區進行更深層次的社會經濟融合,我給與這份政治綱領80分(滿分100分)。
張炳良:香港須重拾中介角色 政商界要解放思想 勿走入政治正確窄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02
張炳良教授表示,勇於改革的政府,需要爭取社會認受性、擁有逆向思考,與社會各界和公民社會緊密聯繫,才能有效動員各方資源,較能承受轉型帶來的陣痛。
陳茂波:降息周期開始 內地大力挺經濟 金融市場氣氛顯著改善
作者:編輯精選2024-09-30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9月29日發表網誌,指隨着利率下調周期開始,以及內地公布多項大力挺經濟的政策措施,近日金融市場氣氛顯著改善,港股更創出單日成交4000多億元的新紀錄。
香港變化大 周永新籲政府多解釋 消除市民困惑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27
周永新表示,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論述過於宏觀,而且內地的創科產業早已建立起來,香港卻仍在起步階段,怎樣配合國家的發展大局及在其中發揮所長?他建議,特區政府在有關宣傳時必須多作解釋,並且以具體事例說明。
比較在大灣區跟香港看電影的感受:碰到《抓娃娃》和《逆向人生》兩部特別電影
作者:李偉民2024-09-27
請大家每星期入戲院一次,讓這有意義的地方不會消失!你看,一家又一家的香港戲院在結業,假若有一天,在路上再也見不到戲院的招牌,像好友離世,多般失落!所以,當我從大灣區回香港時候,還是多找一齣電影看。
香港大格局面臨質變
作者:袁彌昌2024-09-25
香港大格局面臨的近因之一固然是內地經濟環境惡化,但更根本的原因恐怕是今後內地難以再一次為香港提供如過往的機遇。
參考深圳以「產業鏈」規劃創科發展
作者:尹瑞麟2024-09-24
深圳由原來的「三來一補」和輕工業為主,經多年努力,近年一躍成為「中國矽谷」。深圳當局的策略取態方面與香港有什麼不同?當中是否有值得香港借鑑之處?
灣區低空經濟聯盟成立 林世雄稱已開展前期工作 孫東料明年政府電子服務全用智方便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23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預料,2025年讓所有政府電子服務採用智方便。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表示,政府正密鑼緊鼓進行低空經濟發展的前期工作,民航處正積極檢視可行的低空經濟試點項目。
0比7之後—大灣區足球聯賽再探討
作者:陳景祥2024-09-20
經過幾年改革,中國足球依然毫無起色。《方案》提出要振興中國足球的雄圖大志,看來是落空了。上周敗給日本0比7是最後一根稻草,徹底壓垮了民眾希望國足打出頭來的良好願望。
第八屆深港澳大數據論壇 籲釋放數據價值 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
作者:編輯精選2024-09-16
第八屆深港澳大數據論壇以「釋放數據價值 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為主題,旨在推進深港澳數據融通,助力大灣區經濟發展。
互聯網專業協會慶祝25周年 孫東:數字政策辦公室有助提升施政效率及服務
作者:編輯精選2024-09-16
中聯辦副主任劉光源、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出席互聯網專業協會25周年晚宴。孫東表示,新成立的數字政策辦公室主張推動以數據、市民和結果為本的數位政策。
從香港例外主義到現實主義的過渡
作者:袁彌昌2024-09-13
回想當年政府仍有管治威信,香港多少也處於順境,要解決的問題不過是要改善貧富懸殊、令社會公平一點,而不是像今天般需要大刀闊斧改革,以達至經濟轉型、為香港另覓出路。
秦泗釗校長:數字時代的博雅教育
作者:編輯精選2024-09-11
在數字時代,博雅教育的理念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嶺南大學作為亞洲博雅大學聯盟的創始成員,致力於成為數位時代有影響力的文理綜合研究型大學。
中央期待香港能更好配合國家對外開放戰略
作者:劉兆佳2024-09-06
針對國家對外開放新戰略的主要部分,香港可從四方面與國家戰略對接。
粵港幼稚園交流的現狀與前瞻
作者:黎淑儀2024-09-05
筆者認為在本港幼稚園學習內地幼稚園經驗的同時,本港幼稚園自身發展的特點,也能成為內地幼稚園的有益參照。
把握機遇,引領創新
作者:何劍輝2024-09-05
新加坡學者馬凱碩最近指出,西方民粹主義強烈反對引入移民,反而為香港提供了機遇。香港政治穩定,可以進行長期規劃,向全球人才敞開大門,吸引國際及國內企業落戶。
如何在不確定的世界中尋找新機遇和新活力?這場論壇給出答案!
作者:編輯精選2024-09-04
鳳凰灣區財經論壇2024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政府官員、行業領袖和財經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澳門回歸25周年、全球經濟變局、中國企業出海、資本市場破局等多個主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2024年《施政報告》理大提交建議書:四大核心主題,共繪香港可持續發展藍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02
理大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就2024年《施政報告》提交建議書,圍繞四大核心主題——碳中和城市、香港及大灣區的發展、一帶一路的合作、生命科技健康和醫療,為香港的可持續發展出謀劃策。
盈盈產子看香港運勢
作者:蔣匡文2024-08-31
海洋公園的大熊貓盈盈以19歲高齡產下雙胞胎,都是又一個吉兆,都是香港「旺丁」、「旺人才」之表現。
陳繁昌校長:西方覺得香港與中國已無分別 如何用新手法說好香港故事? 香港怎樣與深圳協同發展 追趕最後機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8-23
香港科技大學前校長陳繁昌教授轉戰中東10年間,他看到了什麼?石油美元協議結束後,沙特阿拉伯和香港的教育制度有什麼分別?我們的教育有什麼改進的地方?一起聽聽他一系列的分享。
香港轉型中的期望管理
作者:張宗永2024-08-21
我相信大家都接受香港需要求變,但香港的問題不是短期服一兩劑藥可以解決得到,更不是等9月聯儲局減息便天下太平。這求變的過程,會是漫長而且痛苦的。
跨境調解有什麼挑戰?培養人才有四大策略
作者:梁淑瑜2024-08-15
大灣區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需要強大的法律支援體系來支持企業的發展,唯在處理跨境爭議時,往往欠缺相關人才。香港須從四方面培養更多跨境調解人才,提高香港在國際舞台上的調解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