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使用「戰艦外交」在中國掠奪,將中國尚在萌芽發展階段的民族資本與民族工業扼殺於無形。而今,中國已經有能力抵禦任何外國的武力脅迫,國企、民企不但在國內有自由發展的空間,還有充裕資金、技術及管理能力對外投資。根據長和集團出售港口的交易所透視的問題,比併是在中美以外的第三方。

戰場上俄羅斯佔優,美國總統特朗普急於扶持其他傀儡? 歐盟欲擺脫美國,英法兩國意圖合組新軍事聯盟?一起聽聽政治學者陳文鴻教授的分析。

日後梁文鋒、王興興只會更多。中國小地方出英才,軟實力絕不只72.8分,英國人還是好好調整那55項分數。中國只會處之泰然,巍然不動。

儘管特朗普經常胡來及語不驚人死不休,美國確實也到了一個必須改變其一貫二戰後角色的時候。與此同時,二戰後或冷戰後的世界秩序亦面臨重大變遷,我們可能將迎來一個「後單極霸權時代」。

英美為何拒簽巴黎AI峰會聲明? AI有哪四項隱患全球須警惕?一起聽聽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的分析。

如果學生計劃赴英國及其他英聯邦國家學習,GCSE是更好的選擇;如果目標是留港升學或就業,DSE更符合需求。

美聯儲局在2024年9月後大降息,那只是短期,但長期利率都在攀升,因為市場認為風險高了。

英國削減公務員、美國推動政府效率改革以及阿根廷的財政成功經驗,都為香港在削減財政赤字方面提供了寶貴的啟示。

新加坡在我得以擺脫貧困並享受豐富的外交和學習生活上,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路易斯湖是洛基山脈中的一個冰川湖,湖面海拔1750米,湖表面積0.8平方公里,有「洛基山藍寶石」之稱,是加拿大最負盛名的風景勝地之一。

問題來了,是否西方一人一票的民主制度真有這些奇效,其他制度卻是不行?自中國崛起及西方國家衰落後,「不方便的事實」充斥,樣樣都挑戰這3名學者所代表的西方意識形態。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9月29日發表網誌,指隨着利率下調周期開始,以及內地公布多項大力挺經濟的政策措施,近日金融市場氣氛顯著改善,港股更創出單日成交4000多億元的新紀錄。

香港珠海學院陳文鴻教授認為,歐盟被美國騎劫,所以被迫介入俄烏戰爭,以至目前有歐洲大戰爆發的危機。一起聽聽他的說法。

在唐人街吃過一頓不過不失的午餐(其實是不會再去幫襯),順步到附近公園走走,就遇到小松鼠了。松鼠大概見慣路過的人,不見慌張,繼續找尋可吃的。原來漫無目的的旅程,不用計劃什麼,最為寫意。

接納移民及難民的問題,本來一句話就講完:量力而為。而這個力,不同的地區可以差天同地。但現在由於極左的風氣,包括聯合國在內,只要求發達地區開門收納,不顧當地實情。

今次英國的排外騷動蔓延得那麼迅速,行動又那麼暴烈,反映民間的不滿情緒已十分普遍與強烈,令新上台的工黨政府亦不得不修訂一下英國移民政策。

英國工黨上場,背後有什麼因素?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認為,工黨向關注社福,保守黨重視大國策,因此更能夠取得基層選票。

英國政壇變天,國際大格局要重寫?俄烏戰線曠日持久,不利烏克蘭?一起聽聽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的分析。

智明研究所總監許楨博士認為,在西方主導格局下,中國新外交戰略獨樹一幟。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透過英國學校的示例,參加遊學團的準教師能思考如何應用當地優良的元素,融入香港的教學環境,更有助塑造教學理念,將來投入於價值觀教育。

我在過去的採訪生涯中,真的看了不知多少怵目驚心的政治殘暴和詭詐。所以,還是與政治保持距離為妙,愈遠愈好。政治從來沒有普羅大眾相信的善惡,只有爭名逐利者決戰的勝負。

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指出,間諜罪是嚴重指控,要看英國當局有何確實證據,認為事件有可能演變成中英外交風波。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普京得票率為87.32%。得票第二位的俄羅斯共產黨候選人尼古拉·哈里托諾夫(Nikolay Kharitonov)得票率僅4.32%,其餘候選人得票率均不超過4%。

2023年G7其實甚慘,英國也是第三季-0.4%,第四季-0.6%而進入「技術性衰退」,反而俄國GDP成長了3.6%, 千年老二也不好當。

法理是明擺着的,歷史是改變不了的,成敗輸贏,事在人為,祝君好運!

當年的大英帝國,今天的政策不是以國民為先,而是無靈魂地附庸美國。從中東局勢的發現,悲哀者還有人在。不同之處,巴人獲世人同情。

術數名家文相濡用立春八字預測2024年中國、香港及歐美各國運程。認為2024年要特別注意特大交通、水災和地震等天災。香港股巿和地產仍然處於低潮。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據美國傳媒報道。以色列內部的好戰分子在考慮部署核戰爭。時事評論員關品方估計,在耶誕節臨近之前,美軍、英軍將調動頻繁,配合以色列。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因應2025年起至2047年將有數以萬計的地契到期,沿用傳統機制與業權人逐一查核業權及簽訂新地契的安排並不可行,當中的不確定性或對業權人及樓市造成困擾。除簡化地契手續安排外,有關可續之年期亦值得探討。

辛偉誠竟能重新起用因公投脫歐而聲名狼藉的過氣首相,其荒謬處如同香港的特首李家超可以重新任命林鄭月娥做政務司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