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主義的秩序裏,列強間的優勝劣敗大多由經濟實力所決定,美蘇之間也是如此,與它們的意識形態沒有多大關係。
如果美國有信心贏的話,應不怕在全球遍地與中國較量,進行自由搏擊才是;毋須脅迫盟友,處處讓路美國,讓美國得以優先。
經歷了多年的內耗與折騰,香港已元氣大傷,港人猶如魚兒困在乾涸的水池相互依偎,相濡以沫以苟延殘喘。
自去年區議會選舉抗爭派大勝,香港的政局已經開始以高速朝一個畸形、令人擔憂的方向發展。那就是市民對政治和民主選舉的參與顯著上升,但政府的合法性、管治權威和執行政策的能力卻持續下降。
20多年來國民教育的發展一波三折,甚至胎死腹中。如今由虛到實,變成轉世靈童倉卒出台;再加上《港區國安法》的震懾效應,實在令人擔憂中、港教育將要無縫接軌,斷送我們學術和言論自由的優勢。
按照中共固有的思維及行為模式,大陸的《國家安全法》列明的18項安全概念將會不知不覺中滲入香港的工作,變成被監控的物件和事宜就遠遠不止「四項罪行」了,而是包括種種社會經濟事項了。
決定一個國家抗疫成敗的因素是多種的。制度很重要,但制度並非唯一的決定因素。這也說明,制度決定論會導向很多謬誤。在危機之際,把制度簡化成為一種類似民主和專制那樣的意識形態更是危險。
世界如何變得如此憤怒?沒有多少年前,人們都還在講全球村、一體化、互相依賴、世界和平等等,但今天的主題詞則變成了逆全球化、脫鈎、衝突和戰爭了。短短數年,今非昔比。
「民主勝於一切的意識形態」認為任何與民主沾上關係的東西和事情都值得支持甚至犧牲。他們的實際利益可能受損,卻永遠覺得自己在道德上立於不敗之地。
當知識生產者依附意識形態、資本、政府或者其他的時候,他們就都是被圈養的人。一旦成為被圈養者,思想的終結變得不可避免了。
10年前的金融風暴肯定了中國的經濟勢力在世界上的地位,那是一個契機;特朗普的出現摧毀了美國一直把持住的道德高地,是中國爭取全球話事權的一個契機。這次的中美角力歸根究柢是意識形態之爭,貿易只是藉口而已。
無數歷史事例說明,「限制社會上不同意見的表達和討論」的弊端,更應被加入成為當前一項具顛覆性的錯誤,妨礙着中國的崛起。
法國知識分子真的沒落了嗎?從法國國內而言,關於知識分子的詰問不可謂不多,但是,此話題關鍵並非在於提出問題,當今的法國,知識界缺乏眾望所歸的思想領袖乃是不爭的事實。
在毛澤東看來,若是缺少了中國文革那樣的革命運動,即便俄國有了十月革命的勝利,成果也是保不住的,廢於半途,一整套正宗社會主義制度都變色變質、徹底潰爛。
行為藝術是二十世紀的現代主義藝術運動中,出現的一種精神表達方式。行為藝術在戰後的日本十分盛行,反映日本社會現實的一面。
中國必須學會搞軍事摩擦,必須對印度進行軍事擠壓而非恫嚇,必須逼迫印度走上軍備競賽的道路。
香港真的是變了嗎?還是回到過去,返到一個某一兩代人曾經努力嘗試改變的狀態呢?
大國的「命運」在招呼中國,但如果繼續受制於意識形態和局部利益,將很難實現真正的崛起。
香港的這次被外國傳媒稱為雨傘革命或雨傘運動,其中一個特點,是資訊科技造成的虛擬力量。這種力量不只造時勢,也造就手機世代成為英雄;不只傳播消息,也令討論都失去了實事求是的理性;不只動員,也使運動一步步陷入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