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估計北部都會區建設需要20年才竣工,其中單是洪水橋連接深圳前海也需要7年之久。所謂「遠水不能救近火」,香港創科發展絕對不容停下來,筆者建議政府可先摘下《施政報告》中的「低垂果實」。
筆者當然認同特區政府應改善港人居住條件。但一下子建造大量樓宇,若重挫樓價,其實反而會窒礙「換樓住好啲」的運作。
《施政報告》提出北部都會區概念、建立國際創科中心。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為我們解讀林鄭提出的大戰略,「兩地三圈」概念有助創科發展,相信香港和深圳的高科技合作將會邁向新里程。
特首林鄭月娥在第五份《施政報告》中提出不少規劃大計,同時也着手處理舊有社會問題。她在接受秦玥獨家專訪時表示,公屋會蓋得更快,之後分配給輪候冊的市民,並且即將通過「劏房」租務管制條例,保障房屋供應。
特首林鄭月娥發表今屆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出不少措施將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她在接受秦玥獨家專訪時指出,政治環境改變令政府可以做到更多工作,整合不同策略發展北區;但同時也必須改善管治效能才能應付。
在完善選舉制度之後,議政風氣有望撥亂反正。終於迎來一個客觀、科學、就事論事的環境,可以理性地辯論政策措施的優劣好壞,藉此吸引政商界人士加入議會甚至管治團隊。
香港的民主和言論之地已一寸一寸地消失;如今,連飛鳥鳴禽、水中魚蝦也難獲南生圍半寸棲息之處。能不令人悲哉!
目前市區重建的速度太慢,想加快就得向發展商提供誘因,否則就很難達到加速重建的社會效果。為了吸引更多的發展商參與市區重建,我建議在地積比率上為發展商提供20%的額外發展權。
「北部都會區」方案落成之日,屆時香港將徹底改變南市北郊、中環單一經濟火車頭的傳統發展模式,形成維港都市區和北部都會區雙翼齊飛的新格局,這樣的願景的確令人憧憬。
不少聲音認為《施政報告》是林鄭競逐連任的功課。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指出,施政報告能配合國家發展政策,為香港前路鋪墊,是值得讚賞的。另一方面,香港貧富懸殊,堅尼系數屢創新高,未見解決方案,實在令人失望。
有不少傳媒叫我評論林鄭的施政報告,我話無謂啦,評論都是嘥氣,一個唔覺意美國話香港的施政報告不符合美國優先的原則,林鄭的施政報告就變成一份參考式的施政報告,沒有實際效力。
特區政府如能夠明確施政立場是維護弱勢社群,凡事不致過度向既得利益階層和資本壟斷集團傾斜,已經足夠。就算是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的產物,如果是違反公平公正原則的,都應改變。50年不變,不是什麼都不變。
太古集團近日在中環香港海事博物館舉行展覽,紀念在香港發展150周年,回顧及展望集團與香港社區的互動演變。
富不與官爭,大地產商富可敵國,但政府掌控權力,可以制定政策,也可以改變遊戲規則,到最後地產商都只能選擇與政府合作。
特首林鄭月娥周三(10月6日)早上發表今屆政府最後一份、連附篇長達220頁的《施政報告》。當中包括多項基建,包括「北部都會區」、研推「智慧港口」等等。政界中人均表示長遠有利香港。
在共同富裕問題上,政府瀆職失責,21%的人口仍在貧窮線下,是香港的恥辱。在即將推出的《施政報告》中,會有幾個段落回應這個舉國目標?
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透露,科技界建議施政報告,在大灣區舉辦港產音樂比賽吸引年輕人,設立組織吸收不能出國的優秀學生,香港數據與內地互相流通,讓香港年輕人認識科技數碼國情 。一起聽聽黃教授怎說。
特區政府人事變動產生馬太效應,整個管治團隊似乎重拾努力進取的動力,被坊間批評「不作為」的現象有所改變。除了特首和財爺,多名政府高官在鏡頭前的表現也顯得放鬆從容得多。期待未來的《施政報告》更有作為。
據統計,特區政府由1997至2017年合共收地169次,平均每年8次。相比之下,今屆政府在收地上的態度和速度,明顯異常保守和極端緩慢。
第6屆政府將會在明年成立,社會都有熱切期望。現屆政府作為配合及政策上的延續,對產業政策應該盡快建立一個有系統的研究機制,研究六個關鍵問題。
我們看見的問題如貧富懸殊、樓價高企、青年缺乏向上動力及歸屬感,是因還是果?若是現實的果,那麼因是什麼?
像香港演藝學院系主任袁卓華這樣的優才,對香港舞台的科技發展,將貢獻良多。他是好奇的白馬,往一個又一個山坡奔跑。一起看看他對科技融入藝術的想法。
初創公司在大灣區「人生路不熟」,起步並非那麽容易,尤其是面對「商對客」(B2C)商務,不熟悉內地文化將會舉步為艱。
政府能尋找大量土地及設法促成更多樓宇單位落成,急市民所急,實在其志可嘉,問題是無特定的目標,效率成疑。
剛發表的《施政報告》揭露政府為配合重建華富邨和「躍動港島南」發展,要求港鐵公司於本年年底提交南港島線西段項目的建議書,有關部門會適時推展項目,重新燃點設置瑪麗醫院站的期望。
港府「明日大嶼」計劃距離實施落地尚遠,現時面對困境的解決辦法或可借鑒1960年代興建第一階段地下鐵路的經驗。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認為特首《施政報告》講的是長遠規劃,市民可以即時受惠的項目不多,市民不見得對報告感到興奮。
在中國飛速發展的今天,愈來愈多的香港年輕人有機會在內地城市尋求發展機會。中國良好的創業及創新的氛圍使得香港人可以透過這些機會完善自我、獲取新的知識,更能拓寬眼界、培養全球視野。
是次政府提出的通識科改革恰如其分,着力培養學生明辨慎思及理性分析的能力。通過改革,希望能引導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特首本年的《施政報告》在押後宣讀個多月後,終於出爐了。我們今天利用一些篇幅,講述一些對青少年發展及教育方面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