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一國兩制

陳茂波:習近平講話讓人更信心堅定 更好發揮香港獨特優勢
作者:編輯精選2024-12-23
在澳門回歸25周年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了重要講話,全面總結了「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與實踐經驗,並對香港和澳門的未來發展提出了重要指導意見。
習近平主席關於澳門和香港的言論及其影響
作者:盧兆興2024-12-23
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是最重要的,從而實現核心的全面管治。這也意味着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原則不會改變。
一簽多行鼓勵南下消費
作者:徐家健2024-12-22
北上消費成風,中港兩地價格嚴重脫節當然是主因,港人北上愈來愈方便亦起一定作用。一國兩制下,法治制度和金融制度是兩制最重要的體現。人才和資金往來,一國之內是交易費用是愈低愈好的。
中山到香港車費低至43元 票價交易成本都有待降低
作者:阮紀宏2024-12-20
香港與內地確實有很多不同,但不能以一國兩制為不能改變的藉口。小小的改動,諸如取消港鐵不合理收費、實施一地兩檢、港珠澳大橋金巴全面採用電動車等等,都可以降低有形的費用成本和無形的時間成本。
香港特首赴京述職的啟示和影響
作者:盧兆興2024-12-16
如果中央領導層授權香港在對外關係發揮更積極的作用,香港就必須增強特區的軟實力,例如香港在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中有更多參與。
改變是香港發展的關鍵
作者:謝祖墀2024-12-11
非常渴望讓香港變得更好的強烈願望,對我而言,這是香港韌性最重要的動力之源。
兩岸社會互動新進展
作者:盧兆興2024-12-02
近來兩岸社會互動的發展呈現出新的趨勢,台灣的國民黨元老一直扮演著重要的中介角色,而大陸方面則不僅僅以中華文化復興的概念作為訴求。
期待新時代嶄新的「香港特色資本主義」
作者:何志平2024-11-27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使台海局勢愈加複雜。11月12至17日,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殲-20、殲-35A等尖端武器的展示,進一步加強了對台海各方的震懾。
躬身力行愛國愛港
作者:何漢權2024-11-21
如果說香港情懷、國家觀念、世界視野的三結合,是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全球華人流行金曲大匯演」呈獻就是三合一寶貴的香港價值。
香港政商關係的變化
作者:盧兆興2024-11-18
習近平主席回信勉勵祖籍寧波的香港商界,以及隨後夏寶龍主任與香港特首李家超與工商界會面,對於香港特區政商關係的變化具有重大意義。
美國變天 香港對未來風險要心中有數
作者:張炳良2024-11-15
特朗普今重返白宮,旁邊盡為對華鷹派,只會給香港帶來更多麻煩。對未來變局的風險,要心中有數,被動待變不如主動出擊、變中求進。
李家超:香港不斷求變 定能遇強愈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11
李家超表示,香港是外向開放型經濟體,全球經濟、投資、社會環境不斷變遷,香港面對各種機遇和挑戰,但在一國兩制獨特優勢之下,香港的機遇大於挑戰。要把握機遇,我們必須看清方向,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
十周年專訪|范徐麗泰:堅實的國家安全 是經濟發展必備基石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07
原全國人大常委、立法會前主席、勵進教育中心理事會主席范徐麗泰認為,香港回歸27年,近年來更深切感受到中央對香港的關心。一國兩制的實施更是重中之重,希望藉由這個舉世無雙的創舉,解決一些歷史遺留的問題。
岑浩輝訪京接受任命之旅的分析
作者:盧兆興2024-11-04
在北京與澳門的關係方面,澳門行政長官對中央負責的責任已經牢固確立和制度化,在澳門獲得中央重新定位下,有必要在中國的開放進程和現代化進程中發揮「更好的作用」
「識變、應變、求變」:克服改革阻力的途徑及辦法
作者:宋恩榮2024-10-22
雖然改革道路難免漫長曲折,但古今中外改革者為我們累積了豐富經驗。只要我們小心汲取,不但可避免重複歷史宿命,更可站在前人肩膀上看得更準、走得更遠。
陳茂波:香港在世界黃金進出口量位列前茅
作者:編輯精選2024-10-21
由於靠近內地和印度這兩個主要的黃金消費市場,地理位置優越,香港在世界黃金進出口量位列前茅。本港的黃金交易量亦持續增加,過去十年金銀業貿易場的九九金成交額穩步上升,複合年增長率超過18%。
岑浩輝高票當選成澳門候任特首 首談與港關係 冀各自發揮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13
岑浩輝承諾會全面準確落實一國兩制方針,加快推進經濟多元發展,為民為澳恪盡職守,守護社會公平正義,團結帶領市民,政府要發揮引導作用、聽民意聚民力,讓市民更多幸福感。
澳門行政長官唯一候選人岑浩輝的競選綱領分析
作者:盧兆興2024-10-07
如果岑浩輝的改革計劃順利實施,將可為澳門重新定位為一個特殊的多元文化、經濟均衡發展和高質量城市,並在未來幾年加速與大灣區進行更深層次的社會經濟融合,我給與這份政治綱領80分(滿分100分)。
學習貫徹三中全會為香港拓展機遇
國家發展與個人前途息息相關,國家日漸富強,生活不斷改善,人民才能提升幸福感,學習貫徹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具有迫切需要,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功課。
張炳良:香港須重拾中介角色 政商界要解放思想 勿走入政治正確窄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02
張炳良教授表示,勇於改革的政府,需要爭取社會認受性、擁有逆向思考,與社會各界和公民社會緊密聯繫,才能有效動員各方資源,較能承受轉型帶來的陣痛。
改革為何總會面對難以克服的阻力?
作者:宋恩榮2024-09-27
縱使改革對大多數人有利,改革過程往往仍會招惹激烈反對,以致不少對社會大眾有利的改革容易胎死腹中。改革為何總是如此「惹火」?
教育要改革
作者:陳文鴻2024-09-23
從最近的中產移民潮,可看到美國價值對香港社會凝聚力的破壞。大中小教育,乃至社會教育,都受害於由大眾媒體、教育等傳播的失去應有社會制約的美式價值思想。美國社會已陷於解體趨向,香港不能不有所反思。
從香港例外主義到現實主義的過渡
作者:袁彌昌2024-09-13
回想當年政府仍有管治威信,香港多少也處於順境,要解決的問題不過是要改善貧富懸殊、令社會公平一點,而不是像今天般需要大刀闊斧改革,以達至經濟轉型、為香港另覓出路。
10國官員6000政商領袖聚香江 共商一帶一路新10年合作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12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一帶一路倡議啟發了許多國家和經濟體共同分享機遇、發展和文化交流。香港作為中國最開放及最國際化的城市,是實現一帶一路倡議願景的關鍵節點。
從「50年不變」到「識變、應變、求變」
作者:宋恩榮2024-09-10
從一國兩制框架出發,香港「由亂及治」主要是中央的憲制責任。不過,「由治及興」卻不能單靠中央「落單」,還需要香港特區政府、社會精英主動及積極參與。
陳繁昌校長:中東近年愈趨開放 港人有什麼商機? 外國人士愛定居香港 怎樣保持國際吸引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09
香港科技大學前校長陳繁昌教授轉戰中東10年間,他看到了什麼?西方覺得香港與中國已無分別?如何用新手法說好香港故事? 香港怎樣與深圳協同發展?一起聽聽他一系列的分享。
中央期待香港能更好配合國家對外開放戰略
作者:劉兆佳2024-09-06
針對國家對外開放新戰略的主要部分,香港可從四方面與國家戰略對接。
自由、多元和改革
作者:郭一鳴2024-09-06
其實大排檔應作「大牌檔」,是昔年香港政府批給一些需要照顧的人員的福利,政府沒有錢給他們,就發一個牌照給他們的家屬去合法經營幫補生活,這就是變通。面對難題善於變通解決,這是老友心目中的香港。
如何在不確定的世界中尋找新機遇和新活力?這場論壇給出答案!
作者:編輯精選2024-09-04
鳳凰灣區財經論壇2024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政府官員、行業領袖和財經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澳門回歸25周年、全球經濟變局、中國企業出海、資本市場破局等多個主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馬丁·雅克:中國綠色技術領先全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8-28
英國劍橋大學前高級研究員馬丁·雅克認為,中國與美國的現代化將會非常不同。中國的做法受到儒家的入世思想影響,具有社會責任感;美國的態度則基於個人權利和對市場的不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