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 Mar 29 2025 21:44:29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創新科技

民企成創科主力 激發活力貢獻巨
作者:雷鼎鳴2025-03-27
民企座談會上,習近平罕見出席。會後市場反應正面,股市上揚。會議釋放支持民企發展訊號,如同鄧小平南巡,有助增強企業家信心,促進經濟發展。
憶科大創校校長 科教灣區先行者
作者:雷鼎鳴2025-03-17
家瑋是大灣區這概念的第一人。30多年前我每到他辦公室,都會見到一張巨型大灣區地圖,他每每滔滔不絕地論述這地區應如何發展,香港應如何配合等。據陳繁昌校長的考證,1997年科大畢業典禮中家瑋的演說便是以此為主題。當年沒有多少人明白大灣區的重要性,但這更顯出真正的先行者的眼光。
黃廷方慈善基金與信和集團 捐兩億推動AI研發應用 支持香港創新科技
作者:編輯精選2025-03-11
黃廷方慈善基金董事暨信和集團副主席黃永光期望透過前沿研究和落地應用,建構一個更具包容性的人工智能未來,讓香港市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陳茂波:發債確保北都不因公共財政狀況而受制約
作者:編輯精選2025-02-17
發行債券以支持基建工程、投資未來,是國際慣常和普遍做法。有國際機構的報告就指出,儘管香港計劃發債以支持基建,但債務水平仍處於低水平。
陳細明:人工智能超算中心與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作者:編輯精選2025-02-17
人工智能的市場估計未來五年將持續快速增長,市場規模將從1840億美元增至8267億美元。而香港擁有五間世界百強大學和大量高質量數據。只需要加強算力資源以滿足大型人工智能項目的需求。
陳茂波:新年新氣象 金蛇獻瑞來
作者:編輯精選2025-02-03
陳茂波司長網誌指,香港新春市道暢旺,旅客回升,消費信心恢復。政府將積極舉辦活動,發展創新科技,推動經濟增長。經濟穩步向好,但仍需應對外圍風險。
2024年政府創科投資增加  產業發展蓄勢待發
作者:黃錦輝2025-01-13
創科局2024年取得豐碩成果,提升香港國際排名,奠定創科發展基礎。資金、人才、基建和政策到位,河套綱要明確方向,將於2025年助力香港實現新質生產力及國際創科中心的目標。
大學城不等於牛潭尾
作者:張量童2025-01-07
牛潭尾擬建大學城及醫學院,佔地約46公頃,另預留9公頃土地興建醫院,新增人口3.6萬。本文認為此規劃未與新田科技城協調,建議大學城選址新田南約260公頃土地,打造官產學研投生態圈,而非分散於牛潭尾等多處零散地塊。
陳茂波:料本港全年經濟增長2.5%
作者:編輯精選2024-12-30
財政司司長在今年最後一篇網誌展望2025年,地緣政治和較長的高息環境等不明朗因素,會令市場增添波動。
何國良:為何香港教育制度難培訓研發人才?high tech揩嘢、low tech撈嘢還適用於現今香港科創發展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23
為何香港教育制度難培訓研發人才?high tech揩嘢、low tech撈嘢還適用於現今香港科創發展嗎?聽聽中原家族辦公室顧問何國良的分析。
今非昔比──上海22年所見中國吉光片羽
作者:張建雄2024-12-16
中美科技各有領先之處是公論,只要是人可以想出來的東西,中國人最終都可以想出來的。美國當然仍然擁有超高發明新事物的能力,也欠缺有如中國、印度、非洲各自擁有14億的人口。
改變是香港發展的關鍵
作者:謝祖墀2024-12-11
非常渴望讓香港變得更好的強烈願望,對我而言,這是香港韌性最重要的動力之源。
家康體健「腸」為本,亮拔醫精「創」是心──專訪陳家亮教授
作者:馮珍今2024-12-06
陳家亮教授認為如果做人沒有夢想,純粹滿足於現狀,就不會有進步,「所謂不進則退,我們要為下一代設想,立下榜樣,好好地耕耘一塊肥沃的土壤,讓他們繼續發展下去⋯⋯」
香港未來經濟發展繫於政府與工商界協同發力
作者:劉兆佳2024-11-28
香港必須銳意改革,主動作為,在變局中打開香港新天地。要大力推動創科發展,加大創科資源投入,壯大創科產業規模。
IMD世界數碼競爭力公布 細看全球第七香港的短板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14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最新發布的《2024年世界數碼競爭力排名》,香港升3級至全球第7位,在科技、知識方面繼續表現出色,稍遜的數碼準備程度方面亦微升兩級。
以中國為核心的全球企業戰略
作者:謝祖墀2024-11-14
對某些公司而言,中國戰略依然代表着如何在中國做好生意,但對更多的公司而言,中國戰略將代表着如何與中國做好生意,我更喜歡稱之為「以中國為核心的全球戰略」。
科技園違規處理差 恐為港深創科園立壞榜樣
作者:陸振球2024-11-08
政府應比以往更審慎理財,防止有任何大花筒的情況出現,不止是政府部門本身,任何牽涉到公帑運用的機構亦然,尤其是一眾自以為是土皇帝的公營機構。
理大舉行創科×校友日 展出豐碩創科成果 滕錦光:過去5年科研人數翻倍 推動專利試用政策加快成果轉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20
政府積極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有見及此,香港理工大學今年舉辦創科x校友日,展出上至太空下至地理多個科研成果,包括配合低空經濟熱潮的最新無人機技術。大學管理層希望多個技術可以擴展應用場景。
陳茂波率團訪西班牙創科機構 網誌:美國減息 大環境向好 把握機會推廣香港
作者:編輯精選2024-09-23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抵達西班牙馬德里,展開訪問行程。他在網誌撰文指,寬鬆的金融環境利好資產市場氣氛和工商業經營環境,在大環境逐步轉為相對利好的背景下,更須加大力度推廣香港市場。
盧煜明成中大校長唯一候選人 最快周五正式任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22
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研究)的盧煜明教授成為大學第九任校長唯一的候選人。中大校董會將在9月26日(周四)舉行非正式會議和盧教授見面,然後在27日(周五)會議上正式投票決定。
把握機遇,引領創新
作者:何劍輝2024-09-05
新加坡學者馬凱碩最近指出,西方民粹主義強烈反對引入移民,反而為香港提供了機遇。香港政治穩定,可以進行長期規劃,向全球人才敞開大門,吸引國際及國內企業落戶。
趙偉仁院長:中大醫學院跨學科團隊怎樣創新不斷 領先全球? 做醫生為何要有心有力? 從李國章、鍾尚志、沈祖堯身上學到什麼?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03
40多年來,中大醫學院就好像一個璀璨的星空,留下了許多醫學名宿的事蹟,1980年代初仍不起眼的小小醫學院,到2024年已然打入世界醫學科目30強。中大醫學院新任院長趙偉仁教授接受專訪暢談。
「產學研」合拓創科 5難題如何解決
作者:黃錦輝2024-09-03
產學研1+計劃花費的是公帑,政府官員有責任做好把關工作,但申請者面對的實際困難,亦請當局深入了解,在可行的範圍內幫忙解決。
中大走出校園辦創業展 查逸超與段崇智同台握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8-23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中大校董會主席查逸超、中大校長段崇智同場出席創業展並發表講話,這是自中大換校徽風波調查結果公布後,查逸超和段崇智首次同場出席公開場合,兩人並在台上握手。
科技人才爭奪戰 應向美國搶精英
作者:雷鼎鳴2024-08-22
香港可以從內地輸入人才,這雖無可避免,但並非最上策,因為這等於把家人的飯搶過來自己吃,內地也是殷切需要人才的。更好的方法是盯着歐美的人才,尤其是美國的華裔科學家或工程師。
香港轉型中的期望管理
作者:張宗永2024-08-21
我相信大家都接受香港需要求變,但香港的問題不是短期服一兩劑藥可以解決得到,更不是等9月聯儲局減息便天下太平。這求變的過程,會是漫長而且痛苦的。
香港開設賭場  關鍵議題是什麼?
作者:羅祥國2024-08-20
根據《基本法》第119條,特區政府已獲中央授權制定促進旅遊業發展的適當政策。所以,香港開設賭場不是能不能開辦的問題,而是如何能開辦得更好的問題。
公營醫療系統壓力不勝負荷 冀政府平衡資源配置應用創新科技
香港有優質的醫療制度,卻出現醫療資源配置失衡問題,令公營醫療系統壓力不勝負荷,加多公私營協作是不二做法,引入更多合標準的境外醫生,提升中醫角色亦有助改善問題。
賽馬會運算思維教育計劃逾300師生獲獎 旨在支持學生運算思維培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7-04
隨着人工智慧(AI)技術的日益普及,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變得更為重要。今屆「賽馬會運算思維教育計劃」(CoolThink@JC)頒獎典禮首設「傑出助教」獎項,而表揚老師和學校的貢獻。
創新就是硬道理
作者:何劍輝2024-06-20
科技創新是國家、社會和地區發展的硬道理,是出路。面對未來的挑戰和機遇,我們要重視科技的進步,加大投入,培養更多創新型人才,而有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