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的他來到這裏,見證漁港蛻變成國際都會、東方荷里活的整個過程。如今年逾80了,仍天天努力轉彎,矢志拍出70億人都會看的喜劇,年輕一輩怎麼不發揚獅子山精神,再續往日香江的輝煌歲月呢?
《三代人》這本書表面上是紀錄個別中大社會學系校友畢業後的人生起伏,但它的敘事視角將個人故事緊扣時代洪流。雖然它是學系與出版社合作的新書,但書中沒有流於官腔,一面倒地說好社會學故事。
這一篇説不上是典型悼念的文章,更多的似乎是一種自我回顧,也爲了陳sir和我之間的經歷及緣分,留下了一點點的痕跡。
這《聖經》故事成為了社會學所謂「馬太效應」的原型,即「富者愈富,窮者愈窮;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兩極化。馬太效應在生活或職場上十分普遍,例如表現好的人會愈來愈忙,愈忙愈多,表示他有更多表現能力的機會。
經過3年疫情,香港社會已有所改變;而內地訪港旅客的期望和興趣亦會發生變化。呂大樂教授認為,「很多張力、矛盾、衝突,並不需要等待來港旅客回到高峰時期的半數,便會陸續浮現」,需要預早做好管理。
4年的商場木人巷,加上彤叔的提點教育,以及觀察多位前輩行誼,略有脫胎換骨之感,起碼明白「商場不外乎人情事理」,把人與人、人與事、事與事的關係和互動協調妥當,讓資源及情報通暢流動,便大致營商得宜。
音樂有正面作用,也可以相當複雜。法國哲學家阿蘭·巴迪歐認為「音樂是當代意識形態最主要的操縱者」,「是一種能征服人心和思想的秘密武器 」;2017年BBC做了一個專輯,探討了音樂如何負面影響人類心理。
2020年皮尤研究中心研究據顯示,全球陷入「討厭中國」的熱潮,看似是無法挽救的局面。但外國人真的是鐵皮一塊嗎?中國的「戰狼外交」一定會成功嗎?中大社會學系榮譽客席教授謝宇的研究或能啟發中國外交的未來。
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社會學系榮休講座教授金耀基提出,今時今日中國快速崛起因擅於吸收西方文化。一個民主社會能不斷借鏡別人,是成長的關鍵。
「拉丁區」是巴黎左岸的中心,也是知識分子群集的地方。
每個人的際遇逃不離時代的布局。活在大時代的夾縫,在對的時間在對的地方遇上對的人,可能比中彩票更幸運。
有人認為,社會學是一門在西方發展的社會科學。因為中國的社會和傳統文化與西方的不同,所以社會學不宜在中國應用。謝教授不同意。他認為社會學可以在中國應用。
導演要發掘到演員潛力,他坦言這次的表演是注重「多點中大人參與」,雖然不是要做到十分專業,但也重視演出的水準,確保是是好看的。
自1980年至今38載,CC是我的學術啟蒙、研究模範,他帶領我走上傳播學術之路,更在我尋覓人生伴侶的過程中幫上了忙。
我們不打算冒險預測共產黨在中國還會統治多久。歷史上發生的偶然事件多變難測,這讓預言未來毫無價值。
筆者在研究之路上,花了最多時間,便是為一些準則、指標作出定義。
一個所謂分裂的、敵我分明的社會,或者就是這種存在的狀態。在每個人的眼裏,主要是對方的所作所為有多錯。
當然每個國家都需要維護主權,但中央的體制往往有一些很具體的目標要達到,以追求一系列國家民族式、宏圖偉略式、富強式和復興式的目標。
政治秩序的最終目的,在現代社會來說,是如何保障個人自由、如何保障個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何做到和平共存減少紛爭。
政治學和政治行為在人類文化中,從第一天開始已經是十分重要。
在利益衝突和資源分配的安排上,當每個集體需作決定時,其中一個很關鍵的是:你得到什麼、為何會得到?
以下是核心數學科的幾條例題。讀者或可從中窺見該科的教學目的,看它和香港DSE數學科怎樣比較。
林鄭月娥:「回顧大學生活最令人難以忘懷的經歷,當然是清華大學之旅。」
現實是沒有西方國家的介入,這些國家的內政矛盾不會激化到今天這樣的程度。
祝願金耀基教授健康長壽,不斷創作,期待一直讀到他的新著,更期待他的90書法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