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繼續一國兩制和深圳繼續經濟特區制度下,北部都會區和前海的出現,是允許在一個特定的局部做某種突破。這種嵌入模式可以通過進一步擴大兩地的交流,在效率上實現雙贏,是以制度變動理順市場關係。
過去三年,港深兩個城市最具體的向對方靠近和示好的行動,無過於深港前海合作區擴大,以及香港前所未有地提出了北部都會區發展戰略。兩者在發展面臨什麼挑戰?有什麼可預期的前景出現?
7家政府資助大學校長周三(10月19日)發表聲明,歡迎行政長官在2022年《施政報告》中宣布多項支持本港高等教育和創科產業發展的新政策。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房屋問題的關鍵在於土地儲備不足,李家超在北部都會區等長遠土地規劃上均有着墨是好事,但在保障人均居住面積上,仍需要多下功夫。
行政長官李家超周三(10月19日)上午出席立法會大會,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當中提出大量政策措施,着重提升政府長遠規劃能力,以及香港的國際競爭力,挽回受到新冠疫情及地緣政治亂局影響的經濟。
新任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接受本社專訪時表示,24年前政府致力發展創新科技,因為種種風雨而沒有徹底實行,如今香港再次面臨轉捩點,各界憧憬未來發展路向,是發表創科發展藍圖,凝聚共識的好時機。
鑑於北部都會區及「雙城三圈」未來發展潛力龐大,毗鄰物業的升值潛力均被看高一綫。希慎興業、香港興業攜手於大埔半山豪宅地段規劃發展的「林海山城 VILLA LUCCA」,有望成為大埔傳統豪宅新典範。
港府提出的逆向隔離安排是實行一國兩制具有一定程度創新性突破的示範,而挑戰在於廣東、深圳和香港方面如何在許多技術細節上達成共識,這些細節在全球和地區內可能有望進入疫情的最後階段時必須解決。
香港理工大學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周五(8月26日)舉辦首場「創科論壇」,前港深合作策略規劃顧問凌嘉勤指出,北部都會區計劃需要多個界別在規劃和土地使用方面通力合作,以利港深長遠發展合作。
我們可否以新加坡為目標,在20年內追上她今天的水平?只要看看中國在29年中人均住宅面積能猛增494%,若仍認為香港的56.9%太過進取,則我們不應羞愧嗎?
現今的許多新市鎮,失去了文化底蘊的特色,個個都大同小異。而我們視之珍貴的,不僅僅是土地,更加是土地上留存下來,近千年氏族形成的文化結構。
香港中文大學建議政府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投放更多資源設立獎學金及財政援助計劃,讓更多來自一帶一路國家的學生來港接受高等教育;並設立嶄新的「全球大灣區2+2」學位課程,讓學生受惠於兩地教育的長處。
鼓勵大家努力想像粉嶺高球會成為香港中央公園和去那裏遊玩的開心感覺,以及以大家各自的方法告訴政府:廣大市民希望這裏將來變成位於北部都會區的香港中央公園。
港鐵公司是灼見名家ESG企業典範大獎的得主之一,其公司主席歐陽伯權接受本社專訪,闡述港鐵公司制定新的企業策略「變·造未來」,積極貫徹ESG原則,以實現減碳目標,促進社會共融,以及個人和社區的發展空間。
新一屆特區政府政府任重道遠,必須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及「十四五」規劃的機遇,開拓創科產業,為香港經濟持續增長而努力。
新界原居民生活方式不變,人心更是從來沒有離開過祖國,根本不存在人心回不回歸的問題,甚至我可以說,在大歷史的軌跡下,新界從來沒有離開過祖國的懷抱,只是曾經租借給英國99年而已。
數字經濟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國家亦不敢怠慢,強調要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然而,在一國兩制之下,不少香港中小企業對數據「過河」無不戰戰兢兢,恐怕一不小心會觸犯內地法律,如何是好?
作者: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2022-05-27
凌嘉勤認為,隨着《香港國安法》的實施和特區選舉制度的完善,政府應全力推動城市規劃發展,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深信,隨着InnoHK共28間研發實驗室同仁全力以赴,加上位於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日後的新田科技城等大型基建同步推進,香港創科發展定會生機盎然,再攀高峰。
近年由於各地興起創業潮,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教授認為,創新與創業跟學位沒有必然關係,這個現象為大學帶來挑戰,這也是他訪問世界各大學校長後,希望從中得到的答案。
無論下屆行政長官所憧憬的架構重組方案如何,新任的政務司司長和財政司司長都應採取橫跨各政策局及部門的方案,以助香港繼續保持世界領先地位。
東鐵過海段周日(15日)通車,港鐵周六(14日)早上在會展站舉行慶祝典禮,由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與一眾嘉賓主禮。
過去新界發展,都有重西輕東的格局。現在看來,東部知識及科技走廊所覆蓋的範圍和發展潛力,不比西部經濟走廊小。筆者建議的「蓮灣線」連接多個工業區和科學園,對東部知識及科技走廊的形成起極大促進作用。
北部都會區能為李家超提供一個整合發展大型項目的機會,所以他面臨的首個挑戰是如何善用政府土地,以及有效地收回私人土地。就着種種挑戰,李家超需要一個能誘發廣大社會共鳴,以及能取得國家及國際支持的策略。
相比歐美多國,香港推動STEM教育起步不算晚。但歷經多年,香港學生的數理表現仍未有顯著成果,部分成績優異的理科生也捨棄報讀大學的STEM相關學系。到底當中出了什麼問題?有了願景,又如何啟動發展?
過去多個新發展規劃研究,都是各自為政,只處理個別範圍內原區重置受影響設施。成立新界優化發展局後,應視整個新界為一個大棋盤,獲取更多規劃和土地整合紅利。
政府有心去推創科是不爭的事實。例如,在疫情嚴峻的環境之下,科研總開支亦增長至GDP的1%。然而,效果會如何呢?特别是為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的目標尤其關鍵,可能當刻仍然言之尚早。
對香港市民來說,只要能把香港的新秩序整頓好,重新擦亮國際金融都市招牌,尊重並維護新界原居民傳統權益,既不負香港市民期望,也不負中央寄予的重任,就是一個有能力的香港特區首長。
香港特區政府行將換屆,在新任特首領導下,香港何去何從引人關注。灼見名家最新出版的專書《香港下一個5年》,邀請政府高層、學者及專家,為未來5年的政治形勢、規劃發展及經濟前景把脈與建言。
半導體行業作為明星行業,既有前景,又是大勢所趨。此行業將壯大本地再工業化人才庫,為工業4.0和工商界注入新動力,提升香港的競爭力。為年輕一代提供合適的工作機會和新技術知識,促成技術開發與學術研究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