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張衰老淒戚的愁容,在牀位望向鏡頭,他不也曾為香港建設出過一分力嗎?當樓房呎價過萬元時,他不也值得在一個小單位莊嚴地呼吸嗎?
我們不可能期望一手市場可以作為樓市的火車頭,繼續帶領樓市節節上升。
香港房屋土地既患寡亦患不均,大規模填海雖然可以解決「寡」的問題,不過還要推行適切的房屋政策,才能解決「不均」的問題。
今次各大銀行在聯儲局宣布議息結果之前加息,其實是向大家提出警告,在中美貿易戰陰霾之下,存放在香港的資金逐漸流走,香港必定要加息。
香港以前沒有限售政策,因為沒有需要,但是時移世易,炒風熾熱,不限售不足以達到保障香港市民「置業安居」,願望行政長官急市民所急,下決心,行新政,遏制地產炒風,造福香港人。
香港炙手可熱的房地產市場,是富裕的內地人和國際投資押注的好地方。他們的熱錢,加上本地人覺得樓價會繼續攀升的心理預期,意味着泡沫將不會爆破。
現在的加息速度,與通脹水平還有距離。要達致實質負利率,令樓市跌,起碼兩年時間。
古人說「朝三暮四」,林鄭及其政務官團隊是把港人和中央政府看作傻瓜?林鄭月娥表明支持填海造地。這樣的表態是扭轉立場還是順應民意?抑或是另有所圖呢?
「公屋族群,其實是潛在的房屋購買力。」
政府在增加土地供應上一籌莫展,想法多多,但實際近乎零。為表誠意或為高樓價的民怨消消氣,高球場及部分私人佔地會所,似乎有需要被開刀祭旗。
古諺云:「一法立,一弊生」,香港實行自由市場經濟,奉公開公平公正為臬律,政府不應輕言干預。
林鄭月娥任內首年最大的建樹,應該是領導建制派,在立法會成功通過一地兩檢方案。
香港人口的增長速度十分緩慢,人口大量增加的機會很低,根本不是土地不足的重要因素。
今天回顧,我認為源自新古典的經濟學者偏於批評政府,有幾個原因,第一點是經濟學者的忽略;第二點是任何龐大的私營機構都可能出現;第三點則被我分析過的中國的縣際競爭制度否決了。
政府質疑空置量上升是地產商囤積居奇,究竟這是否事實?
多謝發展商、多謝財仔,成全上車心願,消除了沒有磚頭的恐懼,樓市影響市民對政府的信任程度,皆因由始至終,政府在加息或增加供應兩大降溫樓市假設問題上,都是一事無成。
現在樓價太貴,民怨沸騰,政府不能不做點事。所以不管有用沒用,這空置稅是收定了。
平心而論,香港樓價狂升有很多內外因素,不能只靠政府某些行政或稅務措施便可以完全遏止。
社會住屋若由單位不得流通的公營房屋所主導,成為壓倒性的房屋體制,對經濟繁榮、社會凝聚力、政治包容性都會造成損害。
韓先生患病的父親走了,家裏現在少了一個人,擠逼的居住環境或可稍見紓緩;難道這就是基層家庭改善居住條件的唯一辦法?
資助出售公營房屋單位的計劃,可為低收入與中等收入階層重燃希望。計劃關鍵不在派錢,而在精打細算,重新調配。
「港人港地」政策存在漏洞,無法保證最後用家是否港人,導致樓價不能有效抑制。但大家都心知肚明知道,這就是各國政府推行「量化寬鬆」為全球帶來的必然惡果。
每年的吉凶方位都有所不同,戊戌年特別要留意北方,由於寅午戌年「三煞」,三煞為不好的神煞,這個煞有衝撞力,正處於北方。
近期香港股市不斷升至高位,多了人充滿投資意欲,如何才好?筆者有三個定律,確保平穩賺錢。
政府房屋供求管理政策過猶不及,五年多來辣招不盡、樓價升完又升,原本寄望政府出招抑壓樓價的市民,多已變得失望。
白表免補地價購買二手居屋計劃,簡稱「白居二」。「白居二」買家以較低的經濟能力出高價購買二手居屋的唯一原因,是他們的需要更大和更逼切。
總結五年經驗,辣招遏抑置業需求,未見其利先見其弊,有目共睹。轉手及按揭市場失效,發展商當道,樓價反節節飆升。
香港學生不少是既聰明又勸奮的,但被社會的功利意識感染,很多時失去學習的目標。
假若美國聯儲局在今年年底前加三次息,香港銀行又會否加息呢?
人生幾部曲,正正可能在不同時期,為不同的「位」而有所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