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一般人民根本沒有戰爭意志,誰會為了台獨政客及美國政客的利益去犧牲性命?烏克蘭的代理人模式不會出現,美國反而應害怕台灣軍人會把美方武器繳交到中國。中國要防的,反是如何保護外匯。

香格里拉對話會一連3天在新加坡舉行。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認為,中美兩國防長能夠對話屬好事。他又點評新任中國防長董軍的三個表現。一起聽聽!

6月如無突發的利好消息,樓價繼續下跌的機會很大。6月份只要再跌多2.3%,跌幅就達半成。大家對此應該有心理準備。

假如美國不惜冒天下的大不韙,執意永久分裂中國,並悍然向中國開戰,則其所謂軍事盟友屆時是否可靠也是一大問號。如果中國的目的只是要維護其主權和領土的完整,美國盟友不會冒着玉石俱焚的風險而參與美國對華戰爭。

中國大陸對美硬拚,拚軍備、拚軍演,可是對爭取台灣民心未必有多大作用。堅持戰線思維便讓美國牽着走,極為被動。倒不如不明言底線,讓美國及台獨處於不肯定的恐慌中。

美國不可以接受在新能源車市場敗給中國,稱中國的新能源車,即使在墨西哥生產,亦要徵100%的關稅。

根據2005年3月通過的大陸《反分裂國家法》,有兩項重要條款可以為大陸干預台灣政治動盪和混亂提供理由,台立法院內外持續不斷的內部政治鬥爭在未來幾年若惡化,最終可能令大陸使用《反分裂國家法》。

特區政府和工商金融界理應深入思考,如何在兩大經濟陣營的矛盾夾縫中尋求「共存之道」,並制訂相應目標和策略,包括支持、宣揚及履行世貿組織「再全球化」的主張。

黃循財帶領新內閣團隊在總統府宣誓就職,新加坡第4代領導團隊正式成形,而李顯龍則宣誓就任國務資政。黃循財表示,他的任務之一,是物色更年輕的新加坡人加入領導團隊。

國際關係理論學者、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教授帶你深入探討逆全球化的現象,從烏克蘭到加沙,透視衝突背後的經濟安全與西方國家偽善政策。

這次「不賣就禁」法案更是變本加厲,拜登政府毫不隱晦地迫使TikTok賣盤,企圖踢走其母公司字節跳動。筆者相信背後另有打算,事關美國總統大選,拜登擔心黑客會利用TikTok進行政治干預,影響其選情。

美國財長耶倫指中國一些行業產能過剩。著名經濟學家劉遵義教授指長期產能過剩是不可能持續的,短期的產能過剩則是創新或新市場帶動的市場自由競爭的必然結果,問題會自動解決。一起來聽聽他的分享。

延長訪華時間、到處飲飲食食,要傳達什麼信號?布林肯最後一招,說有證據顯示中國會干預美國大選,是假設中國會幫民主黨的對手特朗普助選嗎?還是為以後栽贓中國留下伏筆?更是撲朔迷離。

廠商會會長盧金榮博士指出,俄烏戰爭已持續兩年多,以巴衝突引起的「外溢」效應,令紅海局勢進一步升溫,影響本港的航運業,特別是供應鏈、金融市場和國際貿易。

拼經濟,單靠長官意志難成事?夏寶龍主任說走新路,意味中美關係變質?一起聽聽智明研究所總監許楨分析。

耶倫此行放出的姿態,基本上像伊朗和以色列互射的飛彈,沒有殺傷力,目的似是為拜登競選造勢。她雖然提出產能過剩的指摘,但沒有進一步提出懲罰方案。其實,貿易應該是商務部長雷蒙多的範疇,耶倫越俎代庖。

中美在跨境數據政策上,此刻剛好是背道而馳,當中國內地走向國際化之際,美國卻加大對華的數據跨境管控力度,這可能意味着新一場角力剛要開始。

中國的製造業在大多數人沒有注意的情況下,已經一躍成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對,是超級大國,還是唯一的。為何製造業的地位這麼重要?美國人應是很懂的。

耶倫將於6日(周六)下午轉到北京,與國務院總理李強會面。耶倫較早時向隨行記者表示,將向中方官員提出討論產能過剩問題。她重申,美國無意同中國經濟脫鈎,會努力穩定中美經濟關係,加深兩國溝通。

拜登表示,美中關係是全世界影響最深遠的雙邊關係。舊金山會晤以來美中關係的進展表明,雙方可以積極地推動合作,同時負責地管理分歧。他重申,美方不尋求進行「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

1945年2月,美、英和蘇聯領導人秘密出席雅爾達會議,二戰後世界被重新繪制。沙特阿拉伯為何支持美元?美國又是如何維持其全球霸權的?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為何能有長歷史周期?一起聽聽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分享。

所謂航行自由,應該理解為是非軍事用途的海上載體,例如貨櫃船和捕魚船等非軍事用途的船隻。而美國提出的所謂「國際水域」自由通行包括美國的軍事移動設置和海上載體例如航空母艦等艦艇,這是完全荒謬,不可接受。

人們希望一個能夠制約美國力量的多極世界秩序的出現,但多極世界秩序遠非現實。現實的發展足以使人擔心:如果美國繼續擁有構建一極世界秩序的能力,那麼這個世界秩序會是人類社會從未見到過的最糟糕的世界秩序。

王毅明言,中方支持巴勒斯坦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呼籲個別安理會成員不要再為此設置障礙。中方倡議召開更大規模、更具權威、更有實效的國際和會,制定落實「兩國方案」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希拉里,當了8年美國第一夫人後,又當了8年美國國務卿,是美國資深的外交專家。今時今刻臨門換總統候選人,無疑是動作大了點,但空降換來的是重量級人馬,民主黨人恐怕連舉腳贊成還來不及呢!

「你如果不來到餐桌上來,就會出現在菜單上來。」布林肯的比喻就是刀俎和魚肉的關係。台灣已成為美國的提款機,怎能不為台灣2300萬同胞扼腕浩嘆?

對中國的政策也會是特朗普的難題,貿易戰及科技戰等對中國的制裁始自特朗普年代,拜登不但沒有取消,還大幅擴大。現時美國對華政策仍處於一種兩敗俱傷的境界,特朗普會如何處理?

其實,類似的文章在網上常有看到,甚少能引起政府官員這麼強烈的回應。這可能因羅奇一向都是看好中國的「大好友」,算是與特區政府關係良好,並在金融界有一定地位的外籍人士。

拜登現在面對的更大挑戰,是特朗普,不是中國;拜登政府要贏得大選,必須要穩定美國國內、國外市場的預期,減少外交麻煩。

有此態勢出現後,解救之道是治亂世用重典,亦即大力增加犯罪者犯罪的機會成本,把刑罰加重,並用更多資源調查及檢控黑暴分子,使他們知道,若有犯罪,其被罰的概率會大幅提高,罰則也會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