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成立100周年誌慶,為隆重其事,內科學系於5月13日(周六)舉行百周年慶祝活動啟動禮。
香港大學化學學者任詠華教授獲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 UIUC)頒授2023-24年度Bailar Medal殊榮。
2017年度圖靈獎得主、史丹福大學前校長John Hennessy教授,就「深度學習革命」進行主題演講。他表示人類面臨的挑戰是思考如何利用深度學習人工智能技術,並以改善全球人類生活的方式使用它。
2023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於4月26至30日期間舉行,逾40個國家及地區超過1000個項目參加,當中約290個項目來自香港研發團隊。香港多家大學均有斬獲。
認識了孫受匡與香港的因緣,也許,有心有力的讀者還會有更多疑團或想法,從而另闢蹊徑繪寫早期香港文學發展史、香港社會史……反省香港人應如何處理這城市的歷來命運史,又該如何走向未來的道路。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今日(4月18日)到香港大學、科技大學校園等地考察。
香港大學兩位科研學者獲《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選為2022年中國地區「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
港大經管學院4月1日舉辦首場中國經濟名家講座,邀請到馬建堂博士、陳東升博士及毛振華教授3位重量級嘉賓,針對重要的經濟問題進行了深度探討。
香港大學周一(4月3日)於陸佑堂舉行第209屆學位頒授典禮,頒授名譽博士學位予7位傑出人士。頒授典禮由港大副校監李國寶爵士主禮。
港大校長張翔教授與4位全球頂尖科學家在首屆香港大學校長論壇上,就科學在保障人類的未來,以及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增長發展和解決老齡化等全球問題上扮演的重要角色進行探討和交流。
港英政府為表揚一位經營有道的商賈麼地對於香港的貢獻,特意將當時尖沙咀一條連接彌敦道(當時稱為羅便臣道)及漆咸道的道路加以命名。
香港大學於3月15日舉行高桌晚宴,超過1000名嘉賓出席,為一系列111周年慶祝活動畫上完美句號。
19世紀末的香港,在孫中山先生的眼中,無論政治制度、市政建設、衛生醫療等方面都比清廷治下的中國內地先進,耳濡目染之下,孕育了革命思想。
政府連續第三年派發消費券。鄧希煒教授認為,實際上沒有必要派消費券,幫市民解困,只是礙於一些政治團體和振興中小企的壓力而派發。
有幸十八廿二時,在這麼綺麗英式校舍度過了無憂無慮的青蔥時光,這些年一直跟着我,不曾衰老,像這粉紅色的花崗岩。
香港大學文學院及比較文學系合辦的「煮字人生:林青霞、黃心村二人談」講座於2023年2月10日圓滿舉行。林青霞女士和黃心村教授在講座中,與港大同學、教職員、校友及嘉賓人士分享她們各自的事業及寫作人生。
我在學術界能有今天的一點成就,要感謝的至少有5、6位人士,羅教授無疑是其中一位,而且是排在很前的一位。無論如何,我對他生前為我而做的一切,只有無盡的感激。
香港大學周六(1月14日)於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舉行ARTathon藝術嘉年華,慶祝111周年,是經歷3年疫情以來港大首個大型戶外活動。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醫學院和理學院的6個研究團隊,獲美國國家醫學院頒發健康長壽催化創新獎(香港)2022,囊括香港區10個獲獎項目中6個。
1966年的同班同學,曲指一算應該是56年前了!三劍客相見一如初見,話匣子一打開,少年的心就飛回來了,聊當年趣事,談當年老師,譬如牟宗三、羅香林、陳湛銓、羅忼烈、饒宗頣等等多位名師。
2022未來科學大獎公布得獎名單,由李文輝教授、莫毅明教授和楊學明教授分別獲得生命科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和物質科學年度大獎。各人獲取獎金100萬美元。
前清太史賴際熙和兒子賴恬昌,畢生致力傳揚中華文化,父子在不同年代走着差不多的路,肩負近似的使命,成為香港文壇佳話。
香港大學於世界大學排名權威《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U.S. News and World Report)雜誌最新公布的2022至2023年全球最佳大學教育及教育研究學科排名第一。
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所長陳志武教授出席灼見名家八周年論壇時表示,2022有三件大事改變了世界局勢,令中國經濟過去40年增長所依賴的條件改變,「只談生意、只談賺錢」的國際規則已成為歷史。
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所長陳志武教授出席灼見名家八周年論壇時表示,2022有三件大事改變了世界局勢,令中國經濟過去40年增長所依賴的條件改變,「只談生意、只談賺錢」的國際規則已成為歷史。
學校領導及教師均認爲提供專業發展和其他促進機制的校本策略以增強電子學習效能、學校協作文化和社區支持,均屬幫助學校應對新常態挑戰最有效的方法。
研究發現電子支付與數碼貨幣,以及網絡安全與數據私隱是香港最熱門的金融科技趨勢,而大數據分析及人工智能(AI)將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改變金融服務業的關鍵技術。
全球教育科技峰會周五於港大舉行,內容涵蓋亞洲人才發展趨勢、如何應用人工智能、數據分析和網絡3.0等新興技術創新員工發展,以及公私營機構和學術界別如何共建學習創新生態系統。
香港大學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管軼教授,獲聘任為上海市病毒研究院首任院長。2020年1月新冠疫情爆發之初,管軼是最早一批赴武漢調查的專家,對新冠肺炎可人傳人、發展曲線等作出了精準的判斷。
唱不完說不盡的張愛玲從來就不是目的,也不是終點,而是一個窗口、一套方法、一條蹊徑,從張愛玲重新出發,我想看看她還能將我們帶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