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法會議員和校友評議會欲維持其影響力本是無可厚非,但若每個組織都這樣看,就變成互相角力,已忘記了眾人的共同理想就是維護大學的利益。

中文大學管治有沒有問題?難免。以前有沒有討論過有關問題?肯定有。討論有沒有結果?據聞2016年有個共識。大難當頭,如何自處?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著名病毒學家何大一教授與香港大學(港大)微生物學家袁國勇教授將聯手成立全球聯盟,共同開展新發傳染病研究。

知名語言及文學學者何文匯博士主持《唐詩三百秒》節目,慶祝母校香港大學利瑪竇宿舍成立93載,7月7日(周五)於港大黃麗松講堂舉行首映禮。

現階段中國很多的大型企業都參與了國家的脫貧計劃,企業與地方政府合作,運用與華潤集團相似的模式,幫助許許多多的中國村莊脫離了絕對貧困。

「蘭桂坊之父」盛智文博士在港大發表演講。他表示,傳授學生重要的知識、提供合適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我作為一個商人,我可以確切的告訴你們,不用擔心政治,只需擔心如何盈利就好。」

今屆年會的主題為「從創新到實踐:可持續發展未來的解決方案」,有來自51間大學逾140名校長和高層人員出席,聚焦討論如何夥伴協作,應對目前和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的挑戰。

《中華文化論衡》的風格大開大闔,兼具縱向的歷史維度及横向的東西跨度,於世界史視域中評點中華文化,對讀者有一定的啟發。

本港有5間大學名列全球百強。香港大學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排名同列第26位,已是全港最高,但今年的排名較去年跌5位;中大排名第47,較去年跌9位;科大排名第60位,較去年下跌20位。

香港大學薄扶林西高山校園重建地盤大樓前日(25日)被揭石屎(混凝土)呈現「蜂窩狀」問題,項目團隊承諾會跟進建築顧問及承建商,以確保所有工程都符合所要求的標準。

「學習空間」塑造的是物質的空間,關鍵卻是人的空間、學習的空間。也是生活的空間、生命的空間。

張愛玲創作3個階段,都和香港有關。早期小說為上海人造香港夢,描寫她的殖民地經驗,文字華麗,意象蒼涼。3年港大生活,對張愛玲早期寫作有什麼影響?一起聽聽著名文學學者許子東教授的講座。

近日不少香港和內地市民身邊都現新冠病例,港大病毒學專家金冬雁在灼見名家撰文,表示市民不需過分緊張,多數青壯年市民在接種過疫苗或自然感染後,防重症、死亡效果仍強,病毒殺傷力整體減弱。

香港學生、家長和教育工作者表現出強大的閱讀韌性,讓香港成為全球少數沒有受新冠大流行影響而退步的地區之一。

今年是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成立100周年誌慶,為隆重其事,內科學系於5月13日(周六)舉行百周年慶祝活動啟動禮。

香港大學化學學者任詠華教授獲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 UIUC)頒授2023-24年度Bailar Medal殊榮。

2017年度圖靈獎得主、史丹福大學前校長John Hennessy教授,就「深度學習革命」進行主題演講。他表示人類面臨的挑戰是思考如何利用深度學習人工智能技術,並以改善全球人類生活的方式使用它。

2023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於4月26至30日期間舉行,逾40個國家及地區超過1000個項目參加,當中約290個項目來自香港研發團隊。香港多家大學均有斬獲。

認識了孫受匡與香港的因緣,也許,有心有力的讀者還會有更多疑團或想法,從而另闢蹊徑繪寫早期香港文學發展史、香港社會史……反省香港人應如何處理這城市的歷來命運史,又該如何走向未來的道路。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今日(4月18日)到香港大學、科技大學校園等地考察。

香港大學兩位科研學者獲《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選為2022年中國地區「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

港大經管學院4月1日舉辦首場中國經濟名家講座,邀請到馬建堂博士、陳東升博士及毛振華教授3位重量級嘉賓,針對重要的經濟問題進行了深度探討。

香港大學周一(4月3日)於陸佑堂舉行第209屆學位頒授典禮,頒授名譽博士學位予7位傑出人士。頒授典禮由港大副校監李國寶爵士主禮。

港大校長張翔教授與4位全球頂尖科學家在首屆香港大學校長論壇上,就科學在保障人類的未來,以及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增長發展和解決老齡化等全球問題上扮演的重要角色進行探討和交流。

港英政府為表揚一位經營有道的商賈麼地對於香港的貢獻,特意將當時尖沙咀一條連接彌敦道(當時稱為羅便臣道)及漆咸道的道路加以命名。

香港大學於3月15日舉行高桌晚宴,超過1000名嘉賓出席,為一系列111周年慶祝活動畫上完美句號。

19世紀末的香港,在孫中山先生的眼中,無論政治制度、市政建設、衛生醫療等方面都比清廷治下的中國內地先進,耳濡目染之下,孕育了革命思想。

政府連續第三年派發消費券。鄧希煒教授認為,實際上沒有必要派消費券,幫市民解困,只是礙於一些政治團體和振興中小企的壓力而派發。

有幸十八廿二時,在這麼綺麗英式校舍度過了無憂無慮的青蔥時光,這些年一直跟着我,不曾衰老,像這粉紅色的花崗岩。

香港大學文學院及比較文學系合辦的「煮字人生:林青霞、黃心村二人談」講座於2023年2月10日圓滿舉行。林青霞女士和黃心村教授在講座中,與港大同學、教職員、校友及嘉賓人士分享她們各自的事業及寫作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