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創新

專訪黃玉山教授:迎變、應變、求變
作者:編輯精選2021-04-08
2014年就任校長,黃玉山教授帶領大學變革求新,耕耘建設。今天細意回想,時光荏苒,七載歷程宛若晃眼消逝,卻又記憶猶新。
學校創新的 “Why, What & How”
作者:鄒秉恩2020-12-04
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的持續發展息息相關,若不勇於冒險創新,學校一定會被環境所制,無法追求卓越。雖然學校變革未必可於短期內取得任何進展,但因它觸動人的思想範式轉移,也會影響整間學校文化的全新改變。
從山寨到科技開拓者,中國啟發西方
作者:謝祖墀2020-11-17
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不應試圖將中國拒之門外,而應設法確定與中國合作的內容和保護的內容。各國不應針對具體的公司,而應就潛在的合作領域制定明確的國家規則。
擁抱創新是香港未來唯一出路
作者:編輯精選2020-11-06
應用創新思維,把新媒體、動漫、遊戲、電競、短視頻與傳統文化藝術相結合,創造創新理念及文化藝術融為一體的新產業新產品,這是香港發展的方向。
工業革命與創新──以人為本
古語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自古而今,人類不斷追求創新,工業革命確實為人類帶來進步、挑戰和機遇,也標誌着科技文明的里程碑。
科技賦能現代美術教育的途徑——《亞太創藝談》
作者:林桂光2020-03-14
科技賦能美術教育的途徑,簡單而言可以從課程規劃、學習模式和空間優化三方面去思考。
理大副校長衛炳江:香港跟隨中國科技潮流 前途一片光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3-05
在一國兩制下,香港的科技有機會發展。中國微型科技在貿易戰不斷美國打擊,對香港來說是機會。一帶一路、大灣區對香港都是機會。中國國策推動創新,對香港很大機遇。
浸大與慧科訊業簽署協議 進行大數據、人工智能和數碼媒體研究
作者:編輯精選2020-02-13
浸大與慧科建立夥伴關係,將有助以數據主導的方式開展深入研究計劃,並推動利用創新意念和方法,培育新世代所需要的新聞工作者及人工智能數據分析師,長遠有利整個媒體業界的發展。
重建香港八大策略
作者:彥山2019-09-09
香港政府應當果斷大氣面對此類似乎本可緩可急的社會問題,應改變以往「議而不決,決而不作,作而無效」的失效管理。
對香港教育的建言
作者:何漢權2019-04-05
校園生活,最了解學生、最適宜進行全面輔導學生的,應是老師。對學生品德教育的栽培,亦需要教師以身作則,並花大量時間與空間,與學生並肩前進,但教改及教育投資能關注此重要一環嗎?
面對高科技發展,未來學校需要什麼特質?
作者:編輯精選2019-02-08
什麼是未來學校?未來學校是否需要轟動性的改動?未來學校是在現在教育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和改變。我這裏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4新配合5個重點。
未來的工作將如何變化?
作者:編輯精選2019-01-27
能活用創造性與協調性這兩項人類獨有能力的工作,正與創新有關,包括提出新產品、新服務,以及開發新事業等。
推動香港藝術文化35載 回顧學院里程展望璀璨前景
作者:編輯精選2019-01-16
35周年,校長華道賢相信香港演藝學院將繼續於本地文化生活擔當重要角色。隨着更多增建設施落成,以及裨益學生的教學計劃逐步落實,演藝學院的發展將更上一層樓。
中美科技競爭趨勢比較和思考
作者:陸觀豪2018-12-25
近年來,美國對中國科技發展卻表現得忌憚三分,是否真的反映中美之間的科技發展差距已經收窄,甚至到了可以爭一日之長短的地步呢?
別再隨便說創新!──訪史丹福大學教授:創新沒有魔法方程式
作者:編輯精選2018-12-24
Mair教授和Seelos博士發現,近年「創新」一詞愈發泛濫,各行各業都說自己在「創新」,但細看,很多時不過是產品升級或常規的企業發展。
大灣區拼教育,再拼教育──我們需要的關鍵能力
作者:黃智華2018-12-17
要造就良好的教育成果,不能只靠財政投資,箇中關鍵還是要回歸基本──即「教師」,透過訓練、指導、支援他們發展有效的教學計劃,才可幫助學生建構知識,培養學習興趣及21世紀關鍵能力。
張翔:帶領港大迎接全球化 急速轉變的挑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2-11
「我們着眼於成立大灣區國家實驗室的可行性,把不同學院放在一起,發展跨學科研究,更引進企業家精神及經驗,與工業界合作,展望未來港大在這些實驗室會扮演重要角色。」
中國經濟 不能只靠房地產
作者:施永青2018-11-26
中國現在已落入一個中等收入的陷阱,單靠量變只會令產能過剩,庫存沒有出路。結果銀行的貸款就沒法收回,金融危機日益嚴重。
大灣區有創新商機 稅制有待釐清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1-16
普華永道稅務及中國商務諮詢總監李志雲說,香港是全球名列前茅的金融中心,與深圳合併計的創新指數亦高,「為何會有大灣區的概念?其實就是整合11個城市的優勢,然後互補,好像踢足球11個人,一齊出去打。」
一國兩制既要保持 更要創新
作者:陳文鴻2018-11-12
兩制各有優劣,改善的方法只能是兩制各自的制度創新,不是否定任何一制。兩制差別更可提供制度對沖,各自在兩制之間擇吉避凶。
解難能力重要還是語文能力重要?
作者:鄭楚雄2018-10-10
解難能力重要還是語文能力重要?應該說兩種都很重要吧。但仔細地分,解難能力應較側重在目標,而語文能力則較側重在方法。
恒管研究發掘新知 培養學生探究精神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9-14
恒管的學術研究不僅由熱心研究的教師帶動,亦有本科生同學的參與,在校園營造出良好的學術研究氛圍和文化,既緊貼社會需求,亦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
為何中國不是現代大國?
作者:張信剛2018-09-06
今天的中國還不是一個智力構建很堅實的現代大國。我們固然想要培養大量能夠創新和創價的人才,但是往往「有心栽花花不發」。
香港軟實力助中央抗貿易戰
作者:黃錦輝2018-08-08
美國以貿易制裁手段壓制中國發展,中央政府在短期內亦難以招架。筆者認為,在這困境之下,香港可以發揮軟實力的優勢,協助國家渡過難關。
港深高校攜手合作 打造大灣區新型國際創新創業平台
作者:唐偉章2018-07-17
作為大學校長,我深知創辦高等教育機構的困難和責任。理大決定與深圳大學合作創辦大灣區國際創新學院,就是在大灣區發展的大前提,深化港深創新合作的模式。
新世界K11鄭志剛、商湯徐立、JPMorgan歐冠昇:AI時代的行業變革與創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7-09
創新科技能為經濟帶來什麼新的發展方向和行業革新?當中有什麼隱憂和要解決的問題?
李劍閣:中國青年要談創新,先求懷疑精神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6-21
新經濟帶來新動能,賦能經濟高質量增長。新經濟與創新之間有什麼關係?創新的力量可從哪裏獲得?
學校也要「體現新風」嗎?
作者:鄒秉恩2018-06-21
無論是高效或低效的學校,今天皆正面對着一個迅速萬變的社會,資訊轟炸的年代,不斷被外界鞭策,承受着不斷增加的高期望和挑戰。
胡舒立:世界未來須寄望全球化,香港是戰略發展橋頭堡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6-19
中國只有全面深化改革,在國有企業的改革、財稅改革、金融改革、土地改革等領域,涉險灘啃骨頭,實現治理體制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才有出路;香港有實力謀求自身的新發展,為國家開放作出卓越貢獻。
熱情爸爸助兒踢出成就
作者:張堅庭2018-06-17
香港的教育是打擊熱情,任何玩物的結論必是喪志而非勵志。教育有激情,才可把考試成績低分的同學視作瑰寶來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