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 Apr 01 2025 22:44:40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香港

參考深圳以「產業鏈」規劃創科發展
作者:尹瑞麟2024-09-24
深圳由原來的「三來一補」和輕工業為主,經多年努力,近年一躍成為「中國矽谷」。深圳當局的策略取態方面與香港有什麼不同?當中是否有值得香港借鑑之處?
趙雨樂博士:俄烏戰火膠着 美國無處立威 要拿中國祭旗? 白宮威脅關閉多個經貿辦 香港如何應對危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17
俄烏戰火膠着,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認為,美軍自顧不暇、無處立威,美國會借中國祭旗。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新加坡資深外交官馬凱碩:同在大國夾縫間 新加坡和香港如何生存? 西方紛紛排斥新移民 香港怎樣盡攬天下英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16
在中美競爭加劇的背景下,新加坡和香港如何利用自己的優勢來增強國際影響力?馬凱碩為什麼對小國的未來更加樂觀?一起聽聽有33年經歷的新加坡資深外交官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的分享。
美國國會「中國周」 通過多項針對中國法案 學者:政治意味大於經濟影響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12
美國國會自9月9日復會後,展開了所謂「中國周」,密集表決了多項與中國有關的法案,旨在抗衡中國的影響力。Orientis首席經濟師、學者徐家健認為,美國眾議院今次通過的政治意味大於實際經濟影響。
從一本書 看特區政府的胸襟
作者:張宗永2024-09-11
高華寫的《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史料充實,分析了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是研究中共黨史的一部經典。此書後來被內地封禁,倒令它成為我內地朋友點名的手信,助了銷路。
自由、多元和改革
作者:郭一鳴2024-09-06
其實大排檔應作「大牌檔」,是昔年香港政府批給一些需要照顧的人員的福利,政府沒有錢給他們,就發一個牌照給他們的家屬去合法經營幫補生活,這就是變通。面對難題善於變通解決,這是老友心目中的香港。
馬凱碩:香港應向全球人才敞開大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8-30
馬凱碩說,拜登政府在上任頭兩年,對中國採取了非常強硬的立場,因為拜登政府想表明他們和特朗普政府一樣強硬。「但我認為,當事情變得非常難辦時,他們就會說,哦,也許我們應該停下來。」
畢星主雨
作者:蔣匡文2024-07-06
7月中後雨勢會停,而火熱乾旱將臨中國西南,東南半島一帶。
貼天灸異常反應及對策
作者:陳妙霞2024-07-04
香港氣候潮濕多熱,使用天灸療法時容易引起燥熱反應。對於出現明顯過敏症狀的患者,應及時停止治療並採取相應措施。
香港要懂得把負面因素 變成動力
作者:雷鼎鳴2024-07-04
我們對香港的前景,不應盲目的樂觀,有外國勢力盯着你找機會抹黑攻擊,怎可不小心翼翼。但過分的悲觀也沒有好處,更積極的應對是創造條件,把壞事轉化為好事,消極因素變為積極因素。
大灣區澳門經濟初探
作者:雷鼎鳴2024-06-27
澳門現時經濟如何?近日雜誌《Global Finance》把全球100個經濟體排了個次序,澳門全球排行第2,我們難免會問,小小的澳門是否真的那麼勁?
以核藥打一場抗癌之戰
作者:徐家健2024-06-11
中國的收入比美國低,但人口卻是倍計。抗癌之戰的市場數以百億人民幣計是少不了的,而且會隨人口結構轉變和收入增加不斷上升。問題是,供應創新追得上以幾何級數增長的抗癌需求嗎?
港宜推展國際數字商務合作
作者:車品覺2024-05-21
筆者相信,通過這些策略,香港不僅能夠加快自身的數字經濟發展,還可進一步鞏固國際創新和商務中心地位,為區域乃至全球數字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中央積極主動管理港澳事務
作者:盧兆興2024-05-20
夏寶龍的7天澳門之行,與他上次訪問香港的情況相似,這表明中央對兩個特別行政區一視同仁,沒有延續「大香港、小澳門」的舊印象。
中山大學第3和第4校區
作者:郭一鳴2024-05-03
中山大學將於今年來港設立香港高等研究院,邁出跨境辦學第一步,努力爭取在國際化辦學方面取得突破。換言之,中山大學第4個校區已經選定在香港。
腫瘤專家莫樹錦教授:AI怎樣有效協助肺癌研究與治療? 台灣對肺癌篩查為何遠較香港進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17
AI怎樣有效協助肺癌研究與治療? 台灣對肺癌篩查為何遠較香港進取?一起聽聽腫瘤專家莫樹錦教授的分享!莫教授專訪陸續有來,密切關注!
什麼才是超級大國?
作者:雷鼎鳴2024-04-11
中國的製造業在大多數人沒有注意的情況下,已經一躍成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對,是超級大國,還是唯一的。為何製造業的地位這麼重要?美國人應是很懂的。
港人幸福感點解咁低?
作者:湯文亮2024-03-27
見到樓價係咁跌,又點會開心,新加坡逾八成人住組屋或政府宿舍,樓價升跌是不會影響他們的心情,這亦是新加坡能夠在幸福報告排名遠超香港的原因之一,加加埋埋,香港在世界幸福報告排名咁低是有根據。
陳文鴻:一國兩制要適時革新 配合中國復興大業? 為什麼北京對台灣統戰仍不成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3-23
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認為,內地革命的初心與復興的方向應緊密結合,港澳台發展可以不同,但總方向與內地有根本衝突。
香港年輕一代除了融合大灣區之外 還應放眼東盟十國
作者:關品方2024-03-22
過去7年多以來,為了反擊美西方的故意唱衰,中國不斷闡明立場,已經廣為大多數東盟國家所知。筆者認為,除了北望神州之外,香港聚焦東盟製定長期發展策略,此其時矣。
私募債為全球投資新寵
作者:張宗永2024-03-20
今日高息債市場和40年前已有很大分別,香港很多私募債都是以房地產作抵押品。美國的融資市場比亞洲多元化得多,曾經做過一些項目,抵押品是科技公司的知識產權(IP),甚至找來保險公司為IP 價值作擔保。
鋼琴奠基人香江前傳
作者:周光蓁2024-03-19
1928年8月,查哈羅夫與夫人從新加坡、西貢巡演後抵港,29日在舊大會堂皇家劇院演出,9月3日再演一場。據傳媒報道,演出期間為了保持靜音,全院窗門關上。8月盛夏,在沒有空調的日子,「場內酷熱難耐」。
「俠之大者」金庸百年誕辰紀念活動在港隆重開幕 致敬武俠文學巨匠
作者:編輯精選2024-03-18
本次紀念活動以「俠之大者」為主題,源自金庸作品《神鵰俠侶》中的郭靖對楊過的一番寄語,當中提及:「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是金庸先生筆下英雄豪傑的真實寫照,亦是觸動讀者內心的情感共鳴。
借力港商推動個人遊
作者:文振球2024-02-29
西安始終在風俗、文化與飲食習慣上,與香港大有不同,香港的旅遊賣點是否能成功俘虜西安遊客心?如何更動聽地說好香港故事?如何為擬訪港的遊客提供支援?
大仔增高速度比細仔慢
作者:湯文亮2024-02-28
祈耀年講完之後,匯控在業績理想下,股價仍然下跌 5%,或者,這是睇衰香港的人對祈耀年發出的一個警告,如果唔跟着劇本講,匯控有排冧。
國際數據港 上海志在必得
作者:車品覺2024-02-26
我們可以看到上海在國際數據跨境流通方面的努力,上海對國際數據港有志在必得的決心。目前亞洲比較有希望成為區域數據樞紐的地方,分別是上海、新加坡及香港。筆者期望香港能更加重視,增強在這方面的部署。
港澳經濟繁榮與社會管治面臨的挑戰
作者:盧兆興2024-02-14
香港比澳門面臨更多挑戰,因為這個特區陷入了維持地產行業現狀和應對經濟下滑的兩難境地,尤其是中層和基層市民現在紛紛湧向大灣區消費,而不是周末和假日留港消費。
種植的樂趣:城市居民的農業探索之旅
作者:張灼祥2024-02-08
原來在香港,不用太大的地方,就可以親手種植蔬菜,自己享用,也可分給親戚朋友。梁醫生說出親手栽種的樂趣:「不光是可以享用蔬果,看着它成長,是看到大自然的奧妙。」
港澳居民對大灣區的態度
作者:盧兆興2024-01-22
筆者希望港澳有更多的智庫、研究機構和相關團體能夠願意對公眾對大灣區的態度,進行更多的研究。此外,港澳兩地政府有必要加強對內地就業計劃的教育和宣傳工作,並給予適當津貼,鼓勵本地人到內地體驗工作和發展。
兩文三語 左文右理
作者:何漢權2024-01-19
學如逆水行舟,究竟今天兩文三語的水準如何?平均發展的實力到底又怎樣?從教育現場看,與此同等重要的教育議題必須檢視,那就是發揚人文精神的歷史文化,以及改進生活的科技與科學、數理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