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競爭的風雲,國際城市的香港,教育前路必須「保量提質」,全港教育同工是任重道遠,實體上課,實體的全人關懷,以之歡迎在內地的港人子弟全面返港就讀。
沙特阿美來港上市是一重要發展的里程碑和發展的推動力,特區政府在中央全力支持下應努力爭取,成功與否便是李家超政府重要政績表現,不能有失,也不能讓現有體制、證監會、交易所作絆腳石。
有關方面需要思考如何在按照《基本法》和一國兩制原則下,進一步為兩地人潮物流創造更便利更便捷的口岸機制,這不僅符合兩地民眾和業界的期望,也有利於香港優化投資環境和吸引更多海內外高端人才。
談到香港的競爭力,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不必過於擔心香港的競爭力和吸引力,但地緣政治情況複雜,預計外部勢力抹黑香港的情況會持續,當局會研究能否仿傚新加坡設立《假新聞法》,應對刻意抹黑的失實報道。
兩地業界並不是競爭對手,開放內地市場予港藥,夥拍共同做大做強,立足內地放眼國際。
儘管香港經濟和社會仍未完全復常,但我們必須策劃長遠未來,故應以此為契機,從根本上重新思考和重塑社會運作模式,並以綠色原則開發循環經濟的可能。
隨着世界各國已把眼光放在疫後發展,競逐中高科技高端人才勢所必然,特區政府需要摒棄過去的概念,以全新的思維理解人才的定義及需要,才能制定具前瞻性、具競爭力的政策,吸納世界人才來港發展。
有銷售產品到英國市場的港商,在審視自身的環球生產鏈或供應鏈時,應考慮到不同方案在發展中國家貿易計劃下可望帶來的優惠待遇。
今天在「百年未見之大變局」中,不少企業高層都在思考大變局對他們企業的影響和含義是什麼。當然,他們會詢問的顧問應該對他自己的行業比較了解,但他們更需要那些能夠看到全局和可以剖析複雜問題的「廣博」者。
融入國家發展,是香港與國家發展連接,與內地互補。香港要在百年不遇的全球大變中找出新的發展道路與戰略,不是坐待中央政府和內地地方政府帶領、牽引、扶助香港。
人總是喜歡互相比較,N年前,黃子華說睇人X街最開心;N年後,研究就發現,原來被(認為弱於自己的)人超前是最令人擔心。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重申,行政長官領導的問責團隊整體抗疫政策目標一致,會繼續根據疫情發展調整個別措施,以達致精準抗疫。而與內地及國際通關如同兼有家庭及事業,並非零和遊戲。
校長在學校管理上必須勇於向行政、持份者及專業問責之餘,在不違背辦學團體的工作期望之下,更須遵依教育專業法例與教育局所頒布的守則及行政指引。不過今天的世情不斷地轉變當中,從前所學的已不適用於今天。
「安倍經濟學」曾成功地將股市炒起,2022年又面臨崩潰,企業改革只從減少正式員工做起,臨時工已達總勞動力的40%,成為致命利器。
香港的大學應該呼籲學生們撇開泛政治的錯誤議題不談,少講主義,多講發展。其實香港的國際競爭力是十分重要一環。可惜香港大學的部分校長領導們,好像沒有符合新時代對他們的要求,未能夠登高一呼。
若能利用兩地現有私募基金架構進一步深化香港與內地這方面的合作,便利私募基金跨境投資和資金流動,香港勢必成為投資內地國際私募基金的首選註冊地,這也將是香港吸引國際基金管理人選擇香港作為註冊地的優勢之一。
大一統自秦始皇統一天下,已2000多年了,已在中國人的骨髓中了,所以台灣回歸是大勢,美國人競爭力不成了。
香港的年輕人是很聰明,亦願意為自己追夢而努力的。筆者相信經過政府及社會各界的不斷努力,以及善用國家經濟帶來的黃金機遇,香港的職專教育故事必能走出自己的路來,不比任何地區或國家遜色!
以筆者多年的觀察及個人親身經歷,Bernard是一個能將「人本領導」思維落實的卓越領導者。他待人處事經常展現着富人情味的「人本思維」,他不以人的職位及權力高低而決定擺什麼款。
美國的國家主義者,已認定人口增長戰線是一條美國較有把握戰勝中國的戰線。故此,他們正準備在這方面作多一些部署。其中他們較為着力的一個範疇,就是要減少來自墮胎的人口損失。
中電控股有限公司集團總監阮蘇少湄當選新一屆香港總商會主席,接替已服務兩年、宣布卸任的王冬勝。安永香港及澳門區主管合伙人陳瑞娟連任理事,並獲選常務副主席。
李家超的政綱有遠見而且準確地應對了2019年動盪的社會經濟根源。他任命的司長、副司長和政治助理將如何與現有公務員合作,實現四大政綱,這從客觀的角度來看是必要的和可取的,但成效仍有待觀察。
政府有心去推創科是不爭的事實。例如,在疫情嚴峻的環境之下,科研總開支亦增長至GDP的1%。然而,效果會如何呢?特别是為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的目標尤其關鍵,可能當刻仍然言之尚早。
香港發展的根本應是人才,就如新加坡那樣對本地有強烈歸屬感的人才,這才可通過人才的努力、知識的積累,使本地經濟可不斷地更新發展,保持競爭力。
近期,中國有多個地區同時爆發疫情,大都是與外國接壤或是與外國有航線往來的地區。從這個角度去看,Omicron可能已成功在中國的外防輸入上找到缺口。中國要堵住這個缺口,對付Delta的尺度已不足夠。
為鼓勵初創作家出版著作,由香港出版總會主辦、特區政府「創意香港」贊助的第二屆「想創你未來──初創作家出版資助計劃」,現已接受報名。
東華學院校長陳慧慈教授早前與香港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就香港高等教育和自資院校面對的挑戰及機遇交流意見。他們指出,自資院校可以靈活運用資源,在課程設計上更能針對學生的專長及市場需求。
駱惠寧的新春致辭,以「讓歷史之光照亮香港未來」為題,表示過去一年是香港開啟一國兩制新局面的一年,對香港發展前景充滿希望,關鍵是港人要有堅定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歷史自覺。
2030年,四小龍的人均GDP都會超越日本。日本現在還猛增軍費,所為者何?到2030年GDP只是中國1/ 5,人口只是中國6%,還爭什麼,做個好鄰居,不是更好!
東華學院陳慧慈校長與香港教育大學前校長張炳良教授,就自資院校未來發展前景等多個範疇進行精彩對談。自資院校與公立大學各具特色,自資院校除了在香港扮演一個獨特角色,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又可以扮演什麼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