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佛三者交錯,是中華文化主流,西方人何時才明白!
凡事總有其優缺點。人類生活追求上等享受,各種聲色味、活動、財貨,要不斷探求、擁有、發揚,其實就是把生活逐漸推向喪滅的邊緣,以至不能自拔。
道家講求養生,旨在「性命雙修」,修性,在於修養心性,培養道德品行,解說世俗私欲,升華精神境界。
筆者近年愛上行街市買菜,發現「用志不分,乃凝於神」──莊子的道理,都在街市裏 ; 陽明心學的「日用生活是道」,也在街市的動態充分表現出來。
以食養治本,以藥療治標,本標並舉,養其身,醫其害,治其危。以臟腑相生而養,以臟腑相和而醫,以臟腑相克而治,飲與食並養,飲與食並醫。飲而食並治,扶正固其本,驅邪強其標,急救之時,方用藥伐其毒。
國際著名養生專家朱鶴亭長老提出防範疫情先由安和五臟六腑,調節生理機能方面做起,做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方能減少疫症的危害。
從佛堂出來,腦海中依然映現着法師的熱忱接待和親自忙碌地準備款待的茶點情景。手捧着法師贈送的書本,一種潛在的意識,感到了宗教的力量。
呼吸,基本上只是兩種方法,即靜法、動法。今期先介紹道家的靜法和動法。
朱老認為,西醫是科學,中醫是哲學。「我尊重西醫的原因,是因為西醫是科學;尊重中醫的原因,是因為中醫是哲學。中國文化以哲學為基礎,外國文化以科學為基礎,所以我尊重科學,鑽研哲學。」
希望學員知道,儒學並不只是道德教化,還是身心療癒及養生長壽的絕妙法門。
在經歷過不少的複雜的人情世故之後,提煉出來的是處世智慧是認命:你最「叻」了,我最蠢了,有什麼好爭呢?
中國傳統文化的抗逆智慧,不管是儒、是道、是釋,都是走內省之路。儒釋、道皆重「人」,三家的理論歸根結底是要解決人如何生存處世這一人生的根本問題。
余幼年接受家教,熟悉家傳醫藥和傳統文化及養生益壽丹藥、道功。
我們有個更重要的課題,那就是如何了解文化的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