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通關

專資會歡迎粵港探討有關恢復通關之安排
期望當局盡快公布「逆向隔離」施行細節,方便更多市民往返內地升學或營商,讓兩地從速走出疫情陰霾,重振經濟。並繼續向內地部門爭取恢復正常往來,滿足市民全面通關需求。
一帶一路論壇今舉行 韓正:中央支持港鞏固國際地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8-31
第7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周三(8月31日)舉行。國務院副總理韓正透過視像發言,表示中央支持香港保持普通法制度,以及積極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發揮對外文化交流窗口作用。
香港戰略
作者:陳文鴻2022-08-29
中央推珠三角以助香港要感恩,但大灣區不是香港發展的方向,香港的優勢是外引內聯,走往世界。內地是香港的後盾和服務對象,香港的發展戰略只能是與世界連接。
疫情應對
作者:陳文鴻2022-08-26
精準防疫主要是紓減,不是解決。解決還靠動態清零,防疫的手段日常化,讓市民與之並存,爭取動態清零或病毒馴化。我曾建議的深港通關,防疫與經濟民生一體化是大的變革,卻可使香港借深圳有更大的經濟民生迴旋空間。
致逝去的風光──打工仔們須提早準備禦寒
作者:胡孟青2022-08-24
受制於政府收入結構長期過分依賴來自賣地收入、補地價收益及股票印花稅,看香港股市連續14個交易日主板成交額低於1000億元,說是本港財赤危機重臨,雖未必有太驚嚇成分,唯亦不能不居安思危。
霍詠強:香港怎樣有效改變入境檢疫措施?中國如何調整防疫五大難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8-17
政府早前宣布縮短強制隔離時間。時事評論員霍詠強認為,香港作為外向型城市,本來首選自然要與內地通關,但是既然做不到動態清零,就只能對外開放,所以縮短檢疫是必然選擇。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香港調整入境檢疫是對還錯?從疫情處理看關鍵問題
作者:霍詠強2022-08-16
香港一直引以自豪的公營服務效率,早已丟失得一乾二淨,關鍵原因就是「無心」,缺少了自覺性。於是所有程序都考慮妥當,但就在執行實施上欠缺那一點點的「代入感」,結果實際效果大打折扣。
「紅黃碼」無追蹤功能 私隱不外洩
作者:黃錦輝2022-08-15
有網民擔心「紅黃碼」存在跟蹤功能,他們誤以為政府利用新版安心出行跟蹤市民,從而發放「紅黃碼」。但據筆者理解,事實並非如此。
封關影響六成半人收入 嶺大學者促盡快與內地通關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8-05
嶺大副校長莫家豪教授表示,研究反映現時本港與內地出入境檢疫隔離措施已影響到市民的生計,生活模式亦大受影響。政府可採用「先易後難」的策略,優先討論與廣東省實現通關的可能性,進而逐步推廣至全國其他省市。
香港經濟步入衰退
作者:施永青2022-08-05
唯一跌得相對少的是地產,但亦已在高位踟躕了3年有多。看來下半年出現向上突破的機會很低,預期掉頭回落的人已漸成主流。現時,社會上唯一還值得期盼的是及早對外通關,希望可以藉此扭轉經濟進一步衰退的局面。
疫情後「完善新常態」不知何時實現
作者:阮紀宏2022-08-04
新常態的科技仍然是力有不逮,國際上醫學報告不能互通,即使在內地,全國的健康碼也不能相互承認。如果說疫情帶來的新常態不可避免,要建立一個跟以前一樣或者科技可以實現的機制,目前來說談何容易。
馬時亨:再不對外通關 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保?政府如何向全世界唱好香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7-30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前局長馬時亨接受本社專訪,認為香港已變成一個孤立的地方,亟待政府推出新措施,通關、挽留本地及吸引海外人才,保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找準定位 把握機遇
作者:香港會計師公會2022-07-27
即使疫情之下邊境關閉,粵港澳大灣區仍然為以香港作基地的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提供重大機遇。本文探討有哪些潛在增長領域,以及企業應如何定位以充分把握機遇。
香港融入大灣區:瓶頸與突破點
作者:宋恩榮2022-07-25
對於香港融入國家整體發展,「快」不一定「好」,決策者需要反思歷史,汲取教訓,牢牢抓住融合的主要瓶頸並採取有針對性的政策,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專訪馬時亨:優先對外通關 保住香港窗口角色 特首派精英出訪做宣傳大使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7-20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前局長馬時亨接受本社專訪,認為香港已變成一個孤立的地方,亟待政府推出新措施,通關、挽留本地及吸引海外人才,保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4位港大專家倡自然感染與疫苗接種 產生混合免疫
作者:編輯精選2022-07-19
除非住院人數、深切治療部入院人數或死亡人數急劇增加。否則,無論變異或病毒的情況如何,社交距離措施(不包括戴口罩)不再必要。
學校快速抗原測試應否取消?蔡若蓮:保護同學健康安全為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7-17
就4位港大專家袁國勇、孔繁毅、龍振邦和薛達聯名撰文,建議應取消學校快速抗原測試,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周日(17日)表示,為了讓學生可以有正常的面授課堂,當局會用各種最好的防疫措施保護同學上課安全。
七夕快到了
作者:郭一鳴2022-07-15
與其兩地相關部門在預約酒店的數量、入境人數以及隔離天數等方面做出加加減減的調整,倒不如想辦法突破固有框框,例如讓港澳地區的防疫措施和防疫標準,與大灣區其他9個城市互相認可。
2047太久 只爭朝夕
作者:袁彌昌2022-07-13
目前香港最棘手的地方,是幾乎所有範疇的走勢都是見頂回落。筆者相信現在中央也感受到香港的國際地位開始動搖,特區政府及各界人士須在安全與穩定的前提下,保住香港獨特地位和優勢。
立法會首次前廳交流會 李家超率6高官出席 議員反應正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7-13
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提議的立法會前廳交流會周三(7月13日)首次舉行,李家超早上率領3名司長及3名副司長一同出席,分別與議員交流,就市民關注的不同事項交換意見。
李家超:「紅黃碼」只用於確診者及酒店隔離人士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7-12
新任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周一(7月11日)宣布, 7月15日起將規定居家隔離人士戴上電子手環,而未來確診者的「安心出行」二維碼將會變成紅色,以限制確診者、居家隔離人士等高危人群群組出入,預防病毒傳播。
應對人才外流
作者:李志強2022-07-08
自去年下半年開始的入境限制,人才不易從外地調動補充,尚幸5月開始放寬外國人入境,希望可以稍為紓緩來港人才的需求。我們愈延遲對外開放,愈影響經濟復甦,也愈令人才流向其他疫後開放較快的地區。
李家超倡行政立法「前廳交流」 設4工作組紓民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7-06
行政長官李家超周三(6日)出席上任後首次立法會答問大會,他闡釋其領導方式是要各司局長「在問題萌芽時主動介入,落場指導,分秒必爭」,10月發表《施政報告》時,將詳細交代細節。
陳茂波專訪:感謝中央信任 續任深感責任重大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6-22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即將成為香港回歸25年以來,唯一一位服務過3屆特區政府的官員。陳茂波表示,作為新一屆特區政府的一員,將在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的帶領下,與各界合作解決社會積累多年的深層次問題。
3年生命教育大課
作者:何漢權2022-06-20
從保障老百姓生命與健康的大前提出發,亦要顧及防止周邊的擴散。抓住這兩大重點,布抗疫的大局,施行種種應變政策,中國的「動態清零」,是值得世界各國嘉許的。
林鄭月娥專訪:5年任期「大起大落」沒有遺憾 反修例風波學到一國兩制真諦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6-20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即將卸任。她形容,過去的5年是「大起大落」,反修例風波讓她學到一國兩制的真諦。在應對新冠疫情方面,她認為香港與內地實際情況不同,因此方法也有差別,不能算是陽奉陰違。
周永新:市民對李家超的期望──與民休息、通關、幹實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6-15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教授從過去一個多月來接觸的人中,綜合了一些意見,他認為「或可幫助李家超在未來施政上更貼近民情和民意」。
鄧立光:《易》卦喻示香港疫情未完結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5-25
占筮之事,僅供參考。鄧博士也指出,凡事並非一成不變,如果所占是個人之事,比較容易趨吉避凶,而疫情是「眾人之事」,卦象顯示疫情會延續下去,若要改變結果,儘管難度較大,但疫情如何發展,仍要看港人如何自處。
潘燊昌博士:定指標 創績效 強化政府管治
未來5年是開啟「愛國者治港」發展新篇章的關鍵5年,社會各界均對新一屆政府有着極高期望。短期內希望政府盡快訂立與內地及國際的「通關路線圖」,長遠期望帶領香港實現「十四五」規劃之國家目標。
李家超就參選政綱答問 陳健波:倘能通關 良好開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5-01
行政長官選舉候選人李家超周六(4月30日)晚上出席行政長官選舉答問會,就多方面回答傳媒的提問。立法會議員陳健波在一個電台節目中表示,下屆政府若能即時解決最困擾的「通關」問題,便會有良好的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