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粵港澳大灣區

寄語畢業生胸懷祖國放眼世界
作者:何漢權2018-06-25
期望應屆的畢業同學,銘記「植根香港、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奮鬥方向,顧己及人的人生態度,毋負特別有意義的2018年。
唐英年:中美貿易戰會否殃及香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6-20
全國政協常委唐英年表示,中美貿易摩擦對香港帶來的負面影響並不大,但中美貿易戰一旦爆發,香港遭受影響將不可避免。
胡舒立:世界未來須寄望全球化,香港是戰略發展橋頭堡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6-19
中國只有全面深化改革,在國有企業的改革、財稅改革、金融改革、土地改革等領域,涉險灘啃骨頭,實現治理體制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才有出路;香港有實力謀求自身的新發展,為國家開放作出卓越貢獻。
中國市場開放戰略:打造國際一流灣區、海南自貿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6-15
中國為了推動經濟全球化,現正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區。面對新政經格局,中國將會遇到怎樣的市場機遇?中國的政策、制度體系將會有怎樣的創新改變?
大灣區政策將出台 突顯中央協調角色
作者:阮紀宏2018-05-31
中央政府官員的特點,是官僚的思維,凡經中央制定的政策,就必須具有權威,即不容隨意提出修改意見,但大灣區牽涉香港的繁榮穩定和國際聲譽,實在不容有失。
哪個城市是大灣區龍頭?江門市有優勢
作者:陳文鴻2018-05-14
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從媒體所見,似乎重心在深圳,一是深圳與香港合作,另一是深圳向東擴展。
創新灣區的目標對象
作者:陳鳳翔2018-05-04
客觀的經濟環境,正在落實「命運共同體」的成長。若要東方經濟圈進佔王者寶座,應發揮灣區作為支撑地的棋子作用,加快走出數字絲路的創新棋步。也許,是大家另一次提出想法、另一次建議規劃的時候了。
大灣區金融整合新動力
作者:編輯精選2018-04-10
香港作為區內市場開放、法治、經濟環境最完善的城市,在國際接軌、監管制度、市場體系等「軟實力」方面,仍是大灣區的重要國際平台。內地企業可以依託香港,加強參與全球化經濟,走向國際。
陳爽:大灣區發展港台企業的機遇與挑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4-09
陳爽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台灣並非旁觀者,而是合作夥伴。共同參與大灣區,建設符合歷史進程,符合合作原則,具有協同互補的優勢。
大灣區發展規劃快出台 香港須把握機會顯優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4-03
城大出版社舉辦新書發布會暨公開講座,邀請了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先生就「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角色」,與城大公共政策學系李芝蘭教授來一場精彩對談。
梁錦松:港台企業另一個風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3-27
梁錦松認為現時全球的競爭格局已由國家之間的競爭,轉為城市群之間的競爭,未來香港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定位不應局限全球金融中心,亦應作為人才中心,為中國吸引來自全球的人才。
區域融合第三回合 香港單向主導不再
作者:呂大樂2018-03-23
究竟第三回合的區域融合將會是怎樣的一件事情,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大灣區是一個什麼概念。
張博輝:我們為什麼需要一個灣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3-21
下一步我們不妨問問,既然有了經濟,地理和理論作支撐,我們會不會得到政策方面的支持?
人大閉幕習李講話 堅持一國兩制九二共識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3-20
國家主席習近平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方針,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總理李克強把粵港澳大灣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要堅持一國兩制。港人來內地工作和居住,會獲國民待遇。
李健麟:香港樓市與粵港澳大灣區的關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3-16
李健麟認為亞洲東南部的大灣區的敲定,對香港中長線來說無疑是好消息。大灣區的概念是世界一體化的潮流,是強強聯合。
香港「背靠內地、面向全球」的戰略定位
作者:陳德霖2018-02-19
中國是全球經濟活力最強的地區,「背靠內地、面向全球」無論過去、現在、未來都是香港經濟金融發展的磐石。
陳坤耀:展望2018年香港經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2-19
隨着世界經濟及貿易延續2017年可觀增長,與及粵港澳大灣區和香港-東貿自資協議落實,雖然金融局勢較難預測,2018年香港經濟仍可審慎樂觀。
梁兆基:大灣區城市優勢互補
作者:編輯精選2018-02-07
匯豐銀行亞太區顧問梁兆基認為,大灣區的發展最重要是建設完善的交通網絡及生態圈,從而驅動區內各城市善用本身的產業優勢。互相融合,產生更大協同效應。
大學科研產業化 紓看病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1-30
HPV是引致子宮頸癌的一個重要因素。凱普生物把香港大學的醫學科研成果產業化,十多年來碩果纍纍,香港企業是否可以從中得到啟示?
銀髮市場黃金時代 創新「長者分子料理」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1-19
容蔡美碧強調,基金會希望從經濟、社會民生、科技、跨代共融和身心福祉五大方面構建一個框架,供政府參考制訂政策、同時供企業和科研機構針對高齡化進行產品和服務創新。
陳帥夫︰粵港澳錯位發展 發揮綜合優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1-12
「大灣區的建設是百年大計,不是五年內便可完成的壯舉,而是需要每一代人不斷地耕耘。」
2018年香港如何走下去?
作者:陳文鴻2018-01-08
2018年香港的政局漸趨穩定,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漸漸提高。香港應該利用國家的優勢和機遇,重拾國際化的發展,特別在思想行為上,認識文化態度的轉變。
李玉彬:協同互補,共促物流與貿易便利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1-04
國內的電商發展都特別快,隨著互聯網和物聯網的發展,基於電子技術、信息技術的世界貿易格局會有非常大的變化。
五年規劃 一帶一路機遇
作者:陳鳳翔2018-01-04
回歸另一個十年,隨著國際環境的轉變,香港和東南亞新興市場的經濟繼續反覆,另一個金融風暴日漸靠近。
數碼港公司破千 執行能力成關鍵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1-02
林家禮認為,1000間公司只是起點,突破2000間固然是將來的目標,但強調未來除了談量,也要談質。
港廠商已難在大灣區立足
作者:施永青2017-12-18
世界上其他的灣區城市群,起初都是自組織的;政府只是在中後期,才在政策上加以配合罷了。
馬蔚華:科技金融之戀和香港創業前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12-08
這次科技革命的浪潮當中有一個特別引人注目的現象,這就是金融在追逐科技,科技也在擁抱金融,科技和金融處在熱戀之中,當前在深度的結合。
恒管發表大灣區報告 探討物流業未來機遇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12-06
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香港、澳門以至珠海的物流業者終於可以選擇運輸更為靈活可靠的陸路運輸,這對香港的物流業不啻是新機遇。
張景安:「帶路」輝煌與全球命運共同體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12-05
上世紀90年代,全世界主流都認為「信息、資本、人才、高科技的流動」是對全球文明和全球經濟化的最大的推動力,但是現在發生了變化:未來全球化主要是在發展中國家。
楊偉雄:孕育頂尖科研 邁向一帶一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12-04
香港擁有許多國際知名、具備高水平科研能力的高等院校,絕對有能力提供新的創科源頭。而香港企業家也都着力進行產業轉型升級,善用智能化系統,達到了原創及世界領先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