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粵港澳大灣區

車過港珠澳大橋
作者:郭一鳴2024-12-20
澳門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進「1+4」發展方向,除了發展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還大力發展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科技、會展貿易及文化體育等產業,年輕人的出路有了更多選擇。
香港未來經濟發展繫於政府與工商界協同發力
作者:劉兆佳2024-11-28
香港必須銳意改革,主動作為,在變局中打開香港新天地。要大力推動創科發展,加大創科資源投入,壯大創科產業規模。
談教育樞紐概念推展至中學教育是否可行
作者:楊佩珊2024-11-12
香港作為亞洲的國際金融和教育中心,其教育體系受到廣泛關注。隨着政府推動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將這一概念進一步推展至中學教育的可行性引發了熱議。
「粵信融」促進數據跨境流動
作者:車品覺2024-10-14
「粵信融」服務促進了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市場的更深層次一體化,通過簡化和安全的數據流動方式,展示區域合作在推動發展經濟的巨大潛力。
成立灣區體育局建議被忽視 粵港官員思想解放才能邁步
作者:阮紀宏2024-09-06
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表5周年,現在才討論對接問題,似乎是落後於形勢。反過來說,是因為在對接問題上沒有做好,現在更需要重點提出。
豐碩見柬埔寨絲路之旅 凱歌迎汪文斌大使就任
作者:陳鳳翔2024-07-09
柬埔寨,曾被指人口販運猖獗,但考察團交流近一周,發現的則是蘊藏無限機遇。隨着特命全權大使汪文斌來臨柬埔寨,一顆超新星或即將誕生!
家鄉南海
作者:何漢權2024-04-05
由香港坐車北上,到達今稱南海區之人民政府所在地桂城,雖然要用3小時左右,但並無疲憊的感覺,倒是近鄉情意上心頭,這是祖父母輩生長於斯之地。
劉永松教授:香港在舉辦大型體育盛事時要注意四個重點
作者:編輯精選2024-03-07
你在信中問及農曆年前美斯事件,香港人生活節奏快速,非常健忘,那種不滿以及疑惑已經討論了很多,今天我想和你分享一下的是:美斯事件背後的運動盛事化主題,香港在這方面應如何走下去,同時,香港有什麼優勢?
複合文化與大灣區的未來
作者:鄭永年2023-12-07
很多人說深圳因為過於年輕,相較於底蘊深厚的城市來說,深圳簡直就是文化沙漠。但我覺得不是這樣的,深圳和大灣區就是中國複合文化的代表。
50周年專訪系列:再創輝煌
作者:香港會計師公會2023-12-04
證監會主席雷添良在會計界歷練多年,見證了會計師的角色演變,其責任與日俱增。他講述香港如何保持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會計師在可持續發展中應發揮的作用,並分享他擔任香港會計師公會會長期間的難忘時刻。
融入大灣區方向正確 手段欠佳速度成短板
作者:阮紀宏2023-11-02
香港要發展八大中心,當然要立足於香港,特別是遇到競爭對手,更加要鞏固地位。但世界上非常罕有的是,兩個每天成交額分別有幾百億元和幾千億元的股票交易所,地理距離不到50公里,卻是「那麼近那麼遠」。
香港專業人士如何在灣區尋找發展機遇──專訪何建宗博士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9-07
關於香港專業人士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潛在機遇,有關的政策討論和研討會議如雨後春筍,但一直缺乏具體的數據支持,這份內容充實的報告正好填補這方面的空白。
配合「數字中國」推大灣區數碼經濟
作者:黃錦輝2023-06-05
香港特區政府積極地推動「數碼經濟」發展,可藉此參與「數字中國」建設,促進香港與內地社會融合,特別是可以以「粵港澳大灣區」先行先試。
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改良建議
作者:莊太量2023-05-27
如能提高投資額度及降低投資門檻,相信會吸引更多投資者投資,有利國內銀行擴大理財和基金產品投資資金來源,及國內資金分享海外理財的產品收益。
回歸25年後的粵港關係也將進入新時代
作者:阮紀宏2022-07-08
粵港關係發展關鍵問題,在於香港對於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認知,融入是必須的,而粵港澳大灣區是順理成章的落腳點。以此作為抓手,粵港關係勢必會在一個更高的起步點向前邁進。
「北部都會區」十題
作者:張量童2022-03-21
「北部都會區」是香港規劃史上的一個重要標誌,也是關係到年輕一代甚或多代人的福祉。筆者希望「北部都會區」能成為「香港的浦東新區」,與中環商業核心區的「南部都會區」互相輝映。
把香港教育建構成大灣區亮點
作者:黃冬柏2022-01-04
只要善加應用和規劃,香港絕對有能力成為高等學府的領頭羊;只要政策加以配合讓內地一級科研教授往來訪問,加上香港享有的「一國兩制」優勢,香港穩操勝券。
中小學生掌上知識寶庫──《十分鐘・通古今——人文學與教資源500篇》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12
喜歡鑽研知識學問的師生,可以這本小書為楔子,由每一詞條透露的訊息,進一步從書籍或上網探索更廣大的知識海洋。
香港基礎教育在大灣區的機遇
作者:梁振威2021-11-19
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對於本港的中學、小學和學前教育,會帶來什麼樣的機遇呢?
東華學院陳慧慈校長與張炳良教授對談:自資院校須樹立獨特品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12
東華學院陳慧慈校長與香港教育大學前校長張炳良教授,就自資院校未來發展前景等多個範疇進行精彩對談。自資院校與公立大學各具特色,自資院校除了在香港扮演一個獨特角色,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又可以扮演什麼角色?
中共如何領導香港 值得關注深入討論
作者:阮紀宏2021-10-06
證諸中共在過去40年間可以帶領整個中國從貧窮落後走向繁榮富強,香港為何要抗拒中共的領導?只要中共的領導方式並非取代或者凌駕香港特區政府的行政管理權、立法權和司法權,也就沒有違反《基本法》所作出的承諾。
大灣區商學院正式成立 進一步拓展粵港澳版圖
作者:編輯精選2021-09-16
中滙集團旗下之大灣區商學院9月14日正式成立,並與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及數碼港簽署合作備忘錄,為大灣區培養所需人才。
黃柳權:符「五個善於」管治團隊 應當支持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8-25
黃柳權說:「不少香港青年朋友已經捷足先登,在粵港澳大灣區闖出了一片新天地,只有親身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創業就業,才知道祖國對港澳青年的支持力度有多麼大。」
黃柳權:香港要融入國家發展 「蘇州過後無艇搭」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8-24
港澳辦副主任黃柳權指出,現時香港的良好局面來之不易,「蘇州過後無艇搭」,香港要盡快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社會共識,發揮一國兩制的優勢,融入國家發展。
鄭若驊:法律界應把握機遇發揮專業所長
作者:編輯精選2021-08-17
香港作為國家唯一實行普通法的司法管轄區,法律及爭議解決業界應該在大灣區積極發揮「一國、兩制、三法域」的獨特優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促進香港「後疫情」復甦有妙計
作者:黃錦輝2021-07-28
近期在中美貿易戰影響之下,數以百計內地高材生未能獲得美國簽證,令他們往美國深造的計劃化為泡影。估計這情況將會持續一段時間,香港高等院校可以趁機吸納這些人才。
為何現正是香港經濟轉型的良機?
作者:鄧希煒2021-06-10
香港社會在九七回歸後,對政策改變普遍存在恐懼感,任何需要改變經濟政策的方案,都會受制於港英年代起已主宰經濟命脈的不干預方針這個舒適圈,當香港經濟面臨結構性問題時,社會各界均認為不干預政策實屬過時。
深圳發展的政治經濟學:對香港和澳門的直接啟示
作者:盧兆興2021-05-03
面對深圳在社會、經濟和科技的高速發展,對香港和澳門有直接而明顯的影響。香港和澳門都必須為大灣區的進一步發展進行規劃和充分準備,相互協調確保雙贏,而城市之間的競爭,將促進未來10年大灣區的經濟進步。
段崇智:吸引海外華裔學者 服務粵港澳大灣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4-15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之前談到,中文大學是香港最早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展學術、科研合作的香港高等院校之一,並回顧了中大跨足大灣區的歷史、現況,今期段校長繼續前瞻中大今後在深圳的發展。
新制度下立法會要吸納更多專業人士
作者:黃錦輝2021-03-29
香港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城市,區內其他城市已陸續復工復產,新一屆立法會增加專業界議席,對香港發展百利而無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