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學習

一則新聞的感觸:殤學校排名準則的失誤
作者:梁振威2018-03-14
現行的教育目標,沒有對學生「品德態度」作為目標,也沒有對學生「學習態度」作為目標,相關的目標只散附於課程指引,真正的基礎教育目標淪為附屬,實教人唏噓!
劍齒虎課程 配合社會變遷
作者:鄧兆鴻2018-03-13
在公開考試的指揮棒下,前線教育工作者多的只能照本宣科,課程是否能反映學習者的需求和配合社會的變遷,暫不在考慮之列。
現代管理學之父杜拉克:孩子天生可辨老師好壞
教學並不是指某個學科的知識,或是所謂「溝通技巧」,而是一種特質。教學最後的產物不是老師得到什麼,而是學生到底學到什麼。
反思教育之源與學習之法
作者:周慧儀2018-02-28
若大家想在這無邊際的「學習禾場」中取得豐碩纍纍的收成,我非常鼓勵大家要時常反思及活用「GET CROPS」這八大學習機制。
學習的科學研究
作者:程介明2018-02-26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不只是埋頭做研究,也運用自己的科學權威,做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最近組織一個聯盟,研究如何發揮學習科學的現狀和潛在作用。
愉快學習的秘密
作者:邱國光2018-02-20
愉快學習並非空中樓閣、緣木求魚,關鍵在於能否「對機對應」的培育孩子。
年輕不睡,老年失智
作者:洪 蘭2018-02-10
年輕時,生活規律,有節制,盡量保護自己的大腦,不要老時後悔莫及。
積極學習者
作者:程介明2018-01-29
學生的學習,除了有動機、有選擇,還應該有自己的天地,自主地決定自己的目標、內容、過程、成果。
自立與教育
作者:曹鴻輝2018-01-25
學校是培育孩童成年成長的場所,亦應該同樣營造一個學習的營生環境,在一個自由空間中,培養學童有自立的意識和能力,這才是真正的春風化雨。
白紙一張?
作者:劉詠思2018-01-08
上天(大自然)安排的人類潛能決不是白紙。而人為的,對孩子來說才是一張白紙。
啟動生命教育 譜寫生命故事
作者:黃智華2017-12-06
每一個學生都有獨特性和不同的恩賜。我們尊重每一位學生,幫助他們發揮潛能,各展所長。
多鼓勵孩子接受挑戰
作者:孫明揚2017-08-04
管教小朋友,要讓他清楚認識自己的能力,不宜高估因為天外有天,反之亦不宜放棄任何挑戰更强對手的機會。
讓孩子享受一個愉快的暑假
作者:孫明揚2017-07-26
人生的跑道這麼長,早了起跑會相差多遠?
告訴孩子什麼才重要
作者:淨空法師2017-06-24
親人只有一次的緣分,無論這輩子我和你會相處多久,也請好好珍惜共聚的時光。
擁有超過100年學習經驗的周有光(上)
作者:黃顯華2017-03-18
超過110歲的周有光一生經歷了五個不平凡的階段。 周有光(以下簡稱「周」)在1906年的江蘇常州出生,曾就讀於上海聖約翰大學和光華大學。周畢業後任職銀行,二、三十年代遠赴美國、日本學習和工作,1949年回國後擔任復旦大學經濟研究所和上海財經學院教授。 周參加了1955年全國文字改革會議,並於會後擔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研究員和委員。作為《漢語拼音方案》的主要制定人,周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 周在文革時被下放到寧夏。 他在文革後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並成為中美聯合編審委員會中方三位委員之一,翻譯《不列顛百科全書》。他提倡現代漢字學和比較文字學,並出版了《漢字改革概論》、《世界文字發展史》、《比較文字學初探》等語文專著三十餘部。 1989年退休後,周的視野更加開闊。他回顧和展望中國以至世界的文化,提出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並且不斷推出新作。 周剛剛在2017年1月逝世。基於個人實踐經驗,他對學習有很多極具價值的觀點。   家庭和老師的培育 周十歲時隨全家從常州遷居到蘇州,於當時初始興辦的新式學堂讀書;1918年幸得家庭不可或缺的支持,升讀常州高級中學(江蘇省立第五中學)預科。在周的中學時期,教育風潮有兩個特點:第一,提倡國語,可是沒有人講國語,老師教書時都是用方言;第二,提倡白話文,並得到老師的贊同,可是上課學的都是古文,做文章一定要用古文,兒女的家書一定要寫文言,如果寫白話文的話,那時可是大不敬呢!但是有一位老師思想很前衛,經常宣傳白話文,對周接觸新事物有很大的幫助。   要通過思考才算是學習 周初進聖約翰大學時,老師教他如何閱讀報紙。老師說看了之後,首先要問自己,今天的新聞裡面哪一條是最重要的?第二個問題是,為什麼這條新聞最重要?第三個問題是,這條新聞的背景你知道嗎?不知道的話,你就到圖書館裡面查找資訊。老師這樣一番話的影響很大,周後來真的按照老師的辦法去做了。這三個問題都要求學生去思考,而不斷思考是學習最重要的因素。 這個過程對於放寬他的知識的視野很重要。而看報過程的目的就在於促進你的思考,因為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思考,不是多讀幾本死書!周指出:「解放後,教育的最大缺點就是不許人思考,只叫人家服從,這種教育是教不好人的。」周覺得蘇聯在這方面實在是落後得很,中國到現在還沒有擺脫掉它的影響。 周認為一個人一定要保持樂觀的態度,要相信進化論,相信歷史總是在進步,後人一定超過前人的。二要多動腦,多思考。上帝給他們一個大腦,不是用來吃飯的,是用來思考問題的,思考問題會讓人身心年輕。 周提出防止衰老的方法之一是寫文章。人們總認為老了就不要再用腦筋,而外國科學家研究,年老了更要用腦筋;腦子多用反而可以長壽,不易衰老。老是多方面的,眼睛不好了,耳朵不靈了,人要生病了,但最可怕的是腦筋壞了。周指出要不斷思考,不斷用腦筋,越用腦筋就越不容易衰老。   獨立思考對學習的重要性 周指出,青年朋友們閱讀他的文章的時候,不是先肯定文章的內容,而是先質疑文章的內容。這群讀者都是經過獨立思考,然後接受;不會盲目地認為老年人閱歷多,知識水準就必然超過青年人。因此,周為這群年輕讀者感到很高興。 獨立思考是輕而易舉的腦力活動,是人類的一項先天本能。對於長期接受引導訓練的青年們,如果一時失去獨立思考能力,周提出只要正襟危坐、閉目靜思,就能漸漸恢復正常的獨立思考本能。 而學校應該提供甚麼教育?他以個人的經驗回答:「學校最應該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過去教育學蘇聯,只鼓勵信仰,不鼓勵思考,一段時間內把你培養成工具,這是有很大缺陷的。他以為沒有獨立思考就沒有教育可言。」此外,分科太細對一個人的成長並沒有太大的好處。他的一位叫鄭曉滄的老師很有名,這位受過西方教育的老師說:「你原來有天然的智慧,天然的思想,教育就是把你天然的東西引出來。這是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思想。」周對這句話印象非常深刻。裝進去的東西是有限的,通過教育能發揮自己的本能十分重要,一個人能自修是最好的。   要提高語文作為學習工具的效率 周認為英文很容易學好,你重視它就會好的。他們的英文教師都是教會學校畢業的,學生能用英文演講比賽,英文不過關不能畢業。實際上只要在中文、英文、數學三門課下工夫,旁的都不用那麼著重,校內很多課不用考的。那時候比較輕鬆而學得好,今天的學生們把時間都浪費掉。 周一進聖約翰大學,所有佈告都是英文的,連門房都講英文。周立刻拿中文和英文作對比。「一比較,中文沒有英文方便,文字要講方便哪。特別是那時打字機在中國還很少,可是聖約翰大學裡面的很多學生有打字機。我沒有,我窮得很,連打字機也買不起,所以印象很深刻。」從那時開始他便覺得中國的語文要改革,否則就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自此,他對語文研究產生了興趣。   學習要親身經歷 周曾在美國工作生活多年,當中學到不少東西。「讀書,圖書館設備太方便,只要你願意學,在美國都能學。」更重要的是,他在辦公中學到不少東西,從辦公的方法看出美國為甚麼進步。他也曾在日本工作學習過,但總覺得日本遠不如美國。「美國的辦公方法可以說,每一個分鐘,每一秒鐘都爭取。這不但是一種思想,而且有具體的方法來實現要求,的確了不起,這一點不是在美國工作,不能瞭解,我是去工作了才瞭解。」 周在美國學了當地人士的工作方法,回國後覺得中國人也要改。他到處講中國人沒有效率,可是沒有人聽他的話。於是,他便理解到親身體驗的重要性,沒有這個經歷,中國人要改很難。   興趣是學習的關鍵 周指出他的老師非常重視興趣,強調沒有興趣,甚麼東西都學不好。他在聖約翰大學學習,那所帝國主義辦的教會學校有比較好的教學條件,圖書館內有很多書、報、雜誌。老師非常鼓勵學生去圖書館廣泛閱覽、培養興趣。 周認為「興趣是自然產生的,不是勉強的。現在的教育負擔太重,孩子們沒有一點自己的空間,興趣也就沒有生長的土壤。」他上的中學、大學都是當時最好的學校,但他們的學習非常輕鬆,「中學時九點鐘才上課,上午只上正課,下午是遊藝課。遊藝課包括圖畫、音樂、寫字等內容,不考試不計分數,很輕鬆。」他們沒有任何家庭輔導,因此學習得很輕鬆很快樂。「興趣就是在這樣一個沒有太多壓力,有很多空閒時間幹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樣的過程中產生了。」上學時,他利用課餘時間讀了不少語言學方面的書籍。 周先生更認為小學、中學不能學得太多,要給孩子們時間玩。一個人有空餘時間才會去思考。 那時周所讀的中學和小學有許多很優秀的老師,老師讓他們在日常學習中覺得很輕鬆。周認為「一定要輕鬆才能學得好,緊張是學不好的;不是壓力越大就學得越好,壓力太大學習效果就不會好。孩子不管不行,但不能管得太多。」他主張教育要提供寬鬆的環境,他們的老師當時強調興趣。「興趣是自己產生的,不是外來的;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一個人一定會有某種或某些興趣。必然的興趣同偶然的機會結合,就能成就事業。」周的語文改革成就也是如此。 周認為領袖人才是在社會中自然產生的,不是學校教育能夠培養的。中學階段應該給予學生培養興趣的機會,「你給他灌輸東西,腦子裝得滿滿的,他就沒有自己的空間和興趣去學東西了」。他的襟兄弟沈從文早年很窮,沒有老師指導,小學都沒有畢業,他的學問是自學來的。「他(沈從文)自己說是『鄉巴佬進京』,誰理他?他寫的小說像法國小說,但他不懂外文,他是自己看翻譯小說學會的,這完全憑興趣。有人看小說,看到半夜還不休息,是因為有興趣。」   小結 整體來說,他重視思考,特別是獨立思考;他也強調動機和親身經歷對學習的重要性。而怎樣提高學習效率則成為他人生中第二階段的主要工作。   本文參考的書籍包括《對話周有光》、《周有光百歲雋語》、《靜思錄:周有光106歲自選集》、《我的人生故事》。
學好英文 裝備自己
作者:張堅庭2017-03-04
地球有4億人以英語為第一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