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聞上看到,很多人覺得隔離是一件苦事,甚至有些人會抓狂逃走,但修行的人卻可以樂在其中,證明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是完全由自己選擇的。
新冠初期,我們未確診就被隔離,連出外購物也像偷走似的,一眾居民惹上了集體抑鬱症。3年了,這種集體抑鬱寂寞感,把很多脆弱的關係推上崩潰邊緣。
今次新冠疫情持續超過25個月仍未有消逝跡象,在這些時候的電影將來流傳下來,會成為新冠疫症時代的印記,更可作為公共衛生課題的教學材料。
除非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每日染疫人數降至雙位數,甚至單位數,又可作別論,這個可能性是舉世渴望,但幾乎不可能了。
連同中央援建的方艙醫院在內等設施,總共只有7萬張床位,根本不可能將所有強檢發現的病人安排隔離。換言之,大部分確診者可能與現在一樣回家隔離,政府總不能由得他們自求多福吧?
當局宜加聘人手,並為該等人手提供訓練讓他們辨識真正有需要的人士,並協助他們接駁到適當的「行動中心」,盡快解決急須解決的問題。
本港新增34466宗確診,再創疫情新高,只有4宗是輸入個案。中央援港防控專家組下午從深圳抵達香港,協助特區政府抗疫。
在隔離設施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家居隔離適用於輕症/無病徵患者或密切接觸者。要「優化」家居隔離,首先要立例禁足,如家中有人呈陽性,則其同住家人皆應被定性為密切接觸者,也應立即隔離及禁足。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對於全民強檢於3星期內進行3次,並於每次強檢期間進行快速檢測等安排有保留,認為需要達到「須檢必檢」。
國家醫學研究中心榮譽主任鍾南山教授2月21日(周一)以廣東話錄製影片,為香港市民加油打氣,並指出已經與有關企業及廠家聯繫,為香港抗疫提供必須藥物。
動態包含變化,要適應時勢的轉變,具體政策措施可有不同。從每天萬宗確診到清零會有不同階段的防疫治疫方法,無必要一成不變。
種種莫名的堅持,往輕的說是個人固執,往重的說是視內地的做法是禁區,不能學也不能做。現在再說全民檢測可能已經為時已晚,特區政府應該立即啟動研究,感染者超過100萬之後,社會如何運作。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認為,衞生防護中心應該牽頭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盡可能吸納這些意見領袖,以便他們了解最新的防疫信息和防疫措施的局限,彼此快速學習進步。
不知道這種壓抑感可以煎熬我多少時間,我又會再出發,忘記了21天的苦,又再出行?
曾有人對我冷言冷語說,疫情再爆發你負責嗎?他是一個沒有家人在異地的人,甚至有幾個根本就沒有家人……。我唯有說,沒有身受其害的人才會說出這些冷血的批評,但一個愛民的政府卻不可以這樣。
香港管弦樂團音樂總監梵志登指出,新冠肺炎改變了他對「自己前途、人生和家庭的想法」,宣布2024年離任紐約愛樂樂團總監一職,到時他會否留任港樂有待宣布,但看來機會不大。
如果請一個沒有打疫苗的年輕人,倘若以後那人確診,僱主就不能怪他沒有打疫苗。
近日廣州的疫情有擴散跡象,又臨近高考,筆者為姊妹學校打氣加油。
特首和政府官員天天講大灣區,實際上卻連廣東防疫的做法也不認同、連粵康碼都不承認,這是典型的講一套做一套。
政府周一(15日)宣布擴大優先接種疫苗群組,多間接種中心未來10多天預約已額滿。另外,美國駐港澳總領事館兩名職員確診新型肺炎,目前總領館已停止運作,是首次有外國領事館因出現確診個案須強制檢疫。
榜樣學習之為物,總是照單全收的多,學好還是學壞,便要看對象和因緣際會了。
法國總統馬克龍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將接受隔離,但仍會遙距辦,以視像方式開會。
對於樂師們被隔離14天,個人深表同情。既然被官方定性為「緊密接觸者」,他們亦無奈接受隔離事實。
香港管弦樂團近日因為一位樂團成員確診新冠肺炎,導致全體近百樂師被強行送至大嶼山竹篙灣檢疫中心隔離14天。在微信有人貼出樂團全體隔離後加了一句:「後台50多人也送隔離了」。事實是這樣嗎?
隨着疫情在香港紓緩,近日似乎不少音樂家願意來港隔離14天後演出。上周為香港管弦樂團新樂季揭幕演出的指揮廖國敏便是其中之一。
全民檢測的成效不可以單看計劃的成績,而是其對香港政府防疫政策的影響。
德國音樂家柏鵬不懼隔離14天遠赴香港,要在疫情困境中演奏幽默而充滿力量的作品。
正當各地專家在爭論全面封城和群體免疫之間的利弊,羅默提出了「全民檢測」這另一選項。羅默老早撐聶德權?其實只撐了未夠一半。
小事還是失誤,明顯地特區政府上層的決策能力低落,若不改變,便會是大小事一齊出現失誤,社會經濟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典型的「庸官治港」了。
美國副總統彭斯的新聞秘書米勒早前確診新冠病毒,彭斯亦傳出「自我隔離」的消息。不過,彭斯的發言人否認。另一方面,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國務卿蓬佩奧一再指控病毒源自中國的實驗室,卻被德國情報部門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