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新冠肺炎

新增107宗確診 顧問倡緊急使用復星及BioNtech疫苗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1-18
1月18日,本港新增107宗確診個案。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通過向食物及衞生局建議,緊急使用復星及BioNtech疫苗。
中大發現八成新冠康復者會失眠脫髮 腸道微生態失衡成關鍵
作者:編輯精選2021-01-18
中大醫學院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新冠患者的腸道內缺乏可調節免疫力的益菌,與病情的嚴重程度息息相關。即使患者體內病毒已清除,但其腸道微生態失衡的狀態仍然持續,可能導致一系列長期病徵。
香港新聞博覽館舉行「與疫同行」網上講座 專家分享抒緩情緒壓力方法
作者:編輯精選2021-01-18
香港新聞博覽館1月17日舉行「與疫同行」網上講座,邀請香港大學社會科學院副教授及臨牀心理學家黃蔚澄博士,以及精神科專科醫生曾繁光醫生與參加者一同對抗「疫」境。
毋須排斥
作者:顧小培2021-01-16
我提出的見解並非無的放矢,而是基於一些科學家實實在在的科學研究,可以正如南懷瑾老師說的:「沒有辦法互相討論計劃一件事,只好各走各的路。」
智障抗疫連累經濟
作者:關焯照2021-01-15
林鄭政府總是在防疫措施上出現漏洞,這不但為本地公共醫療系統帶來龐大壓力,而且更重創經濟。假若疫情繼續揮之不去,香港經濟是不可能從衰退中走出來的。
無破不立
作者:顧小培2021-01-15
有一位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臨床助理教授,名叫Sridhar Siddharth(譯名薛達)作出公開指摘。直接將我說的,歸類為「偽科學」,並指稱有「誤導」之虞。所以我總得將事情正面地做出一些原則上的解釋。
新的心,新希望
作者:徐區懿華2021-01-15
我這位好朋友命途坎坷,早年喪偶,獨力養育兒子成人,人生本來就充滿挑戰。至2020年8月,她患上嚴重心臟衰竭。她生命危在旦夕,我究竟可以做什麼去幫助她逃離死門關呢﹖
防疫失誤真攬炒
作者:胡孟青2021-01-14
農曆新年前後香港將出現更多零售餐飲業商戶倒閉潮,慘遭沒頂之災,影響所及,超過40多萬從業員生計頓時蒙難,試問薪高糧準堅離地的官員曾否在獻計前經大腦過濾一番,難道屆時又係講句Sorry側側膊當冇事?
肺纖維化
作者:顧小培2021-01-14
一個病人若因COVID-19令其肺部纖維化,嚴重受損,最後死於肺炎,自有可能可以看到他的肺部有瘢痕,也就是因纖維化而「花咗」。然則,「沒見到有花」並不等同「一切正常」。
中國的「疫苗外交」取得重大突破
作者:盧兆興2021-01-11
中國已在加速生產疫苗,其臨床試驗亦在迅速進行。隨着各國積極尋求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以及國際對中國疫苗功效的認可日增,中國的「疫苗外交」已取得重大突破。
疫情考驗管理思維和教育初心
作者:曹啟樂2021-01-11
當校監、校董、校長,教師知悉當局容許學生可以有彈性的實體課安排時,第一個感覺是怎樣的呢?是感到高興,表示歡迎嗎?
出行App不泄私隱 全民下載有利抗疫
作者:黃錦輝2021-01-11
不少市民對「安心出行」應用程式運作依然存有種種疑團,誤以為在使用過程中,其私隱及行蹤會被泄露。事實上,這全是誤解,只要看清楚這個應用程式的運作細節,當知個人私隱不會被取走。
無敵是因為沒有敵人
作者:馮孝忠2021-01-10
一位一向對中國哲學有研究的朋友,介紹一篇論述《道德經》內老子的治國之道和待人之道的文章,說能做到沒有敵人和沒有人視你為敵人,才是真正的強者。
市民如何選擇新冠疫苗?港大孔繁毅教授逐一深入剖析《抗疫專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1-09
特區政府購買的三款疫苗準備為市民接種,三款疫苖究竟有何不同。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為大家剖析,而港大自家研發疫苗進程如何,一起來聽孔教授的專業分析。
周永新:同行如陌路 疫苗接種成效難料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1-08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認為,接種疫苗是大工程,稍有差池,不但令市民無法安心接種,更會令他們對政府更加失去信心。
個人權力的美式自由 成為新冠病毒蔓延的「元兇」之一
作者:劉寧榮2021-01-08
2020年過後的10年,我們可以期待個人自主的一個新時代的來臨。但新冠大流行也更加清楚地揭示了,在每一個人更加獨立的時代,在強調個人權力的表像之下,人類只有採取集體的協調行動才有望解決人類的困境。
哈佛教授Fernando M. Reimers論教育在新冠疫情期間的七個轉變
作者:徐淑梅2021-01-08
香港教育城推出「LTE2020 Teaser」網上講座,邀得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教授Fernando M. Reimers教授分享。他表示教育界有很多創新,教育在新冠疫情期間出現七個變化。
2020年度香港十大創科新聞揭曉 快速驗新冠病毒上榜
作者:編輯精選2021-01-07
2020年度香港十大創科新聞評選,經過院校推選、十餘位在港兩院院士組成顧問小組協助篩選名單,然後由公眾從20則候選新聞選出十大創科新聞。近半涉及抗擊新冠肺炎,包括快速檢測法及疫苗。
前瞻今年香港經濟 專家:下半年有望明顯改善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1-07
香港總商會周四(7日)舉辦網上研討會,前瞻2021年香港經濟。政府經濟顧問歐錫熊、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以及香港貿易發展局研究總監關家明應邀出席,各抒己見。
新冠病毒橫行,中國成功過渡
作者:張建雄2021-01-07
中國在美國貿易戰打擊之下,東盟成為中國第一貿易夥伴,是2020年度大事之一。
師生接種疫苗及考評安排建議
作者:何漢權2021-01-07
若疫情持續放緩,除考慮容許學校不超過六分一學生總人數回校上課/考試外,可分階段讓不同級別恢復面課。現時教育局容許小六學生回校參與小六呈分試,教育局亦應容許小五學生也可以回校參加小五呈分試。
港大孔繁毅教授:變種病毒來勢洶洶 港人宜靜觀疫苗成效《抗疫專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1-05
去年底,英國等地發現變種的新冠病毒,香港至今已累積最少15種確診個案。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指出,變異毒株更具傳播性,可能成為主要感染源。
確診破九千 社交限制延長 學校續停課 瑪嘉烈醫院爆疫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1-04
1月4日,本港新增53宗確診個案,累計9018人染疫。政府宣布繼續收緊社交措施兩星期,直至1月20日為止,預計農曆新年前不會放寬措施。
科學抗疫
作者:曾鈺成2021-01-04
從制定抗疫防疫政策到即將開展的疫苗接種,都必須依靠科學,排除任何狂妄、迷信和偏見。我們看到,有些國家疫情惡性失控,並不是因為他們的科學水平落後,而是因為當權者不尊重科學。
回望歷史:影響未來10年的10條軌跡
作者:劉寧榮2021-01-04
1968年和2020年所發生的重要事件有如此之多的類似之處,這包括大流行病、種族衝突等。因此,在1968年過後,上個世紀70年代走過的歷史,和21世紀的第3個10年是否也有可比較之處呢?
潘聞韶:新冠催化新科技與業務融合 疫後生產力躍升可期
作者:編輯精選2021-01-04
新冠疫情加速了各行各業在業務中落實使用新科技,更先進的生產及經營模式將大大提升生產力。
放下分歧 共同書寫2021「年度詞」
作者:郭一鳴2021-01-04
內地去年遭受的挑戰和壓力可謂前所未有,但在中央政府領導下,14億人民從沒有失去信心,更逆境自強創造出奇跡,迎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而香港呢,真是一言難盡。
嚴長壽:文明是我們信仰的微光
作者:編輯精選2021-01-03
成熟的社會必須有自我修正、進化的能力,公民教育是第一優先的教育核心,不單單是培養有思辨力的台灣的公民,更要培養出具有普世價值的世界公民。
2020年度香港十大創科新聞開始評選 即日起網上投票
作者:編輯精選2021-01-01
2020年度香港十大創科新聞取材於2020年1月至12月,獲傳媒報道兼具創新意義的創科新聞,候選名單將在京港學術交流中心官方網站刊登,元旦起接受公眾網上投票。
絕望的力量──2020歲末感言
作者:廖書蘭2020-12-31
明天即是2021的元旦,面對新的一年,香港會有什麼事發生?美國會發生些什麼事?還有,地球又會有什麼變化呢?我們真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