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Mar 31 2025 14:55:16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DSE

內地生應考DSE的新趨勢
作者:曹啟樂2019-06-25
對內地生而言,DSE吸引力頗大。相對於AL、AP、IB等國際課程與考試程度,DSE是唯一可用中文應考主要科及選修科的國際認受性強的考試,讓內地生免除用英語應考的阻礙。
職業規劃密碼之會計學
作者:凌羽一2019-06-06
如果想選擇從事會計專業,學生需要在學業上提前做好準備:要報讀會計專業,在DSE選科時除了必修科目外,在選修科目亦應該選擇理科科目,以及資訊及通訊科技為主。
中文科,給了我們什麼?
作者:編輯精選2019-06-05
每個人喜歡中文的原因都不同,有些因為對作家作品有共鳴;有些因為文字動人,可以陶冶性情;有些因為中文必須達標,最初被逼投入,沒想到因此產生感情。應付課程是基礎,能否獲得更高的價值,得靠我們自己。
歡迎DSE中文口試改校本評核
作者:鄭楚雄2019-05-22
增加範文,是因應教學實踐,指取消範文會導致學生語文水平下降。但重訂範文,除非是逼於形勢,無心改善,只求敷衍過關,否則所佔分數和考核方式都要細心思量。
聖保羅書院資深老師 分享DSE中文科致勝秘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5-17
高中文憑試的中文科給予學生很大壓力。蒲葦老師認為將中文知識視為對人生有幫助的材料,而考試或關乎應試時的狀態,壓力太大容易適得其反。
就讀國際學校 讓子女掌握升學選擇權
作者:邱美婷2019-05-09
國際學校與本地學校最大差別在於教育理念,國際學校較關注學生們的獨特性以及積極性。
兩代聖保羅男女中學校友對談:IB狀元潘聞韶遇上鄭慕智律師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5-07
IB狀元潘聞韶覺得IB課程國際化,能夠與海外大學接軌。他也覺得IB着重獨立思考,如果子女有批判性思維,不妨報讀IB。
當DSE遇上IB
作者:孫明揚2019-04-15
莘莘學子選取DSE還是IB課程呢?從現實角度出發,本港考生和家長多關注「認受性」問題。
DSE中文科口試不公平
作者:莊太量2019-04-05
DSE中文科口試原意是用一個公平的制度考核學生對該科目的理解,可是現有制度就像懲罰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他們未必是溝通能力有問題,而是礙於他們天生的性格,難以與別人在短時間內爭論。
梁錦松:面對世界急速轉變 必須檢討教育發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0-22
我們都知道,大學收生是現時整個中、小學學習階段發展的一枝重要指揮棒,它一路牽引中小學課程發展、學習空間與學習方法,大學如何收生,中小學的教與學就得配合。
檢討高中文憑試
作者:何漢權2018-10-19
為何高中文憑試的報考人數不斷下降?除了大環境的總體人口也下降之外,考評局有無謀求「落地」政策呢?
擺脫應試模式 開闊學生眼界 才能協助本地生升學
作者:陳偉倫2018-09-18
IBDP給予學生較高的自主性,並培育學他們的國際意識,而DSE始終擺脫不了我出題目你應試的考核模式。要在DSE取得佳績,學生無不花精力在捉題目和操練答題技巧上 。
聯招與階級流動
作者:鄭楚雄2018-08-22
聯招入學的比例,雖只是一個小小的數字,但當中卻反映了一個很複雜的教育結構問題。
請給予新高中文憑試的失敗者機會和尊嚴
作者:鄒秉恩2018-08-20
對於無法取得入讀大學最低條件的學生,政府可有考慮給予他們另類機會,學界又可為他們做些什麼?這個問題值得深思!
神級名校是如何煉成的
作者:關焯照2018-07-27
筆者從來不覺得所謂「神級名校」能夠將腐朽變神奇,因為如果學生表現不佳,早已被學校踢走,又怎會生存至中六考DSE呢?
IB狀元增加、DSE建議「降準」合論
作者:鄭楚雄2018-07-18
香港學生考IB的人愈來愈多,成績也愈來愈好,甚至狀元逐年增加,你覺得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嗎?
英國升學全攻略
作者:編輯精選2018-07-16
子女想去英國留學,但要如何準備呢?這篇最齊全、實用的英國升學攻略能解答你的疑問。
幾分鐘決定你DSE命運
作者:編輯精選2018-07-10
在DSE考多少分真的代表不了什麼,有時副學士升上大學的,或分數較低的同學在大學的表現更好。因為大學要求的,是認真探求知識的態度,而不是只求符合達標的人。
跟DSE成績中游學生一起構思留澳計劃
作者:余錦明2018-06-28
學院希望透過課程、實習、師友計劃(Mentorship)及兼職工作支援等方式,幫助成績中游的DSE學生成為有方向感及實幹的專才。
為DSE成績中游的港生提供留澳機會
作者:余錦明2018-05-25
香港的大學學位不足,到澳洲留學是一個選擇,但學費昂貴令不少家長卻步。
必修不考但有評級的通識
作者:黃冬柏2018-05-14
傳統智慧謂:不用考試的學科將被矮化,或者惹來學生不認真上課。通識科價值仍在,所以不用考試但文憑上仍應列出學生的學習成果。
學生的廣闊天地為何不見了?
作者:程介明2018-04-09
過去,教育就是從事篩選,天經地義;今天,當我們要學生有更寬廣的學習天地的時候,就要追溯教育體制裏面的種種因素,大學收生便成為最關鍵的因素。
高中教育多元進路的理想與現實
作者:趙永佳2018-03-27
香港不少大學課程在聯招時已承認應用學習(Applied Learning)為選修科目,若能參照美國的P-TECH模式,推出應用學習的「加強版」,可為青年打造更多元進路。
免DSE考試費的煩惱圈
作者:何漢權2018-03-09
《財政預算案》眾多教育開支當中,「未來一年,全免DSE的考試費」一項最引起大眾爭議。這措施能否對來屆報考的中學生得益?
免費考DSE會影響成績嗎?
作者:施永青2018-03-05
要報名其實是很麻煩的,先要細讀報考需知,繼而要下載報考表格,然後正確無誤地填好表格,還要附上近照及各種證件等。
楊明倫校長:舉辦國際閱讀論壇 爭取每個體驗學習的機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12-01
「海外同學的參與使整個閱讀交流更多元化,香港學生也能了解不同區域的同學怎麼看同一部作品。」
楊潤雄:為青年提供多元出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11-02
楊潤雄期望,未來社會在討論教育議題時會回歸理性,有信心新政府能做到廣集民意,推行受市民歡迎的教育政策。
不考口語和聆聽了,那範文呢?
作者:鄭楚雄2017-08-23
有不少害怕「死亡之卷」的學生選擇放棄DSE而放洋留學,看着這些人才的流失,有關方面不是要慎思明辨嗎?
成也3322之惑
作者:何漢權2017-08-17
今天「3322」的入大學門檻規則,實在有必要改變。免得扼殺各科的發展,最後落得文不成、理不就。
不是讀醫才勵志
作者:鄭楚雄2017-07-19
一個怎樣型格的社會,自然會有怎樣型格的理想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