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IB滿分狀元、聖士提反書院校友梁以鏗認為,IB要做研究,有機會探索學科沒有教過的知識和看法,覺得有趣。
聖士提反書院校長楊清女士希望學生幸福,而宿舍就是提升學生幸福感的地方。
灼見名家與新城電台聯合舉辦的留學英國講座已於6月25日圓滿結束,兩名升學專家慷慨分享入讀牛津劍橋的策略及英國寄宿學校之文化,助有志英國升讀的學生做足準備。
IB狀元潘聞韶覺得IB課程國際化,能夠與海外大學接軌。他也覺得IB着重獨立思考,如果子女有批判性思維,不妨報讀IB。
為何聖保羅男女中學是家長和莘莘學子追求學術修為的理想學府?我在聖保羅男女中學學了什麼?我在1967年畢業,在母校學到的東西影響我一生。
隨着全球科技創新踏入新階段,資訊流動愈來愈頻繁,人才需要跟過去已不一樣。新一代的國際人才不能只知道、理解資訊和知識,更要有自發行動跟參與,香港教育又能如何回應這樣的多元人才發展新趨勢?
何謂黃金一千日?當小孩出生後,如果在孩子0至3歲時培育足夠的神經元,那麼孩子3歲後,父母就會做少一些工夫。神經元足夠,記憶力和脾氣會變好,學習能力也快。
今天香港學生回家做的每一份抄寫功課,是否能讓你的孩子在2038年,一個高度知識型社會中,找到他們的第一份工作?
作為父母,你認為應該給孩子什麼?要得到怎樣的照顧?孩子究竟要接受什麼教育?
人們對物質的追求,挑戰權威,價值觀的改變,這些都難分對與錯,在缺乏安全感的環境下,家長和子女都被許多未知的變化所困擾。
曹希銓校長指出人不可單單專注生命中的失敗,表面上令人傷痛的經歷,將來可以是成長的階梯。對將來懷抱光明的視野,相信走下去的路愈走愈寬闊。
曹希銓校長指出很多父母「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孩子表面上有個好父母,亦深信他們是好父母,但他們的行為令孩子難以成長,毫無抗逆力。
林浣心校長寄語所有父母,如果他們能夠給予孩子信心,無論孩子今天怎樣,好像每件事都做不好,他們仍然信孩子,仍然愛孩子,仍然耐心地幫助孩子成長,孩子有一天就會感謝你。
林浣心校長建議父母教導子女時,多從孩子的角度去想:要有同理心,要注意語氣和用詞,要欣賞子女獨特之處。
父母是孩子第一個老師亦是終身老師,從來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植物在最初兩年的生長期在樹根下面,樹木的高度與根部是成正比的,樹有多高根就有多長。培育學生成長,學校所要做的是鞏固幼苗,免受侵害,幼稚園和初小六年(3-9歲)最重要的塑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