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對俄示好,欲「聯俄抗中」。分析人士認為,美俄真正走近可能性不大,因美俄結構性矛盾難解,且俄羅斯不會為迎合美國而疏遠中國。資深傳媒人趙靈敏認為,中俄關係的挑戰在於如何應對實力對比的歷史性變化,而非具體矛盾。

馬斯克個人在DOGE吃了大虧,便意味美國政府的財政改革失敗了嗎?

盧兆興教授接受本社專訪時表示,特朗普的外交政策旨在經濟利益上討價還價,中國軍演公布為力遏台獨,在中美領導人會面前,短期內未立即影響台海局勢升級,但顯然台灣將是雙方元首會面時重要的議題。

現在反Trump和Musk的西方人,尤其是西歐的左派,接近不了這兩位大王,於是砸電動車Tesla和陳列室洩憤,這是西方人的左派幼稚病。

無論長和採取哪一個選項,同樣會面對嚴重後果,基本上不存在一個「正確」選項──這或許就是今天香港的縮影。

香港過去一直與美西方的關係比較密切,今後香港需要致力加強和深化與非西方國家和地區的聯繫,從而拓寬國家和香港在國際上的地位、影響力和話語權。

美國長 的回落,是因為市場開始浮現衰退的預期,是歸咎而不是歸功於特朗普,但總統先生的邏輯往往是自己說了算。

特朗普認為,聯邦教育部的存在只會不斷浪費社會資源,把它廢除也不會對國家造成損失,不如把資源撥給州政府的教育部,成效一定更好。

為何目前是中國經濟平衡發展模式最佳時機? 美國走上孤立主義歪路 是給北京送大禮?一起聽聽資深投資人譚新強的分析。

中美如何爭奪國際有利位置?策略上有何不同?美國總統特朗普為什麼要全方位發動貿易戰?一起聽聽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的分享。

陳文鴻教授認為美國對中國咄咄逼人,一起聽聽他分析美國總統特朗普還未對中國全面開戰的原因。

筆者估計烏克蘭會很快舉行總統大選,澤連斯基會落敗,從此在世界政治舞台消聲匿跡;歐洲會藉此機會放棄支持烏克蘭,俄烏戰爭便會停火。

今年全國人大會議,李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港澳要「深化國際交往合作」。因此,如何合情合理也合法合規地處理長和事件,關乎釐清原則與利害關係、穩定企業界信心,對國際交往及投資合作具指標作用。

中國雖然擁有最完整供應鏈的世界工廠,但近年出現供過於求情况,年輕人失業率飈升,人民幣貶值,消費變得更疲弱,出口的強勢也未必可持續。中國應積極推動文化出口,拓展國際市場。

特朗普為何急須霸佔巴拿馬運河? 中國怎樣透過多元運輸戰略,不受美國牽制?一起聽聽前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的分析。

長和集團擬出售海外港口經營權,引發爭議。有人認為此舉呼應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立場,但忽略了事件始於波蘭格丁尼亞港口拒絕美軍艦卸貨,觸動美國及歐盟神經。一起聽聽策略顧問黃賢博士的分析。

特朗普於3月4日發布行政命令,凍結多家美國全球媒體總署(USAGM)的資金30天。此舉無疑宣布美國冷戰年代的文宣方式和心戰技巧已過時。同時,中國軟實力崛起,人才培育也漸成氣候,中美或從競爭變為合作關繫。

近年各國央行的黃金購買活動為價格上漲提供了重要支持。根據最新報告,黃金在全球央行儲備資產中的佔比,已從去年第二季度的15%,上升至第三季度的21%。

特朗普對俄示好,欲「聯俄抗中」。分析人士認為,美俄真正走近可能性不大,因美俄結構性矛盾難解,且俄羅斯不會為迎合美國而疏遠中國。中俄關係的挑戰在於如何應對實力對比的歷史性變化,而非具體矛盾。

長和集團擬出售海外港口經營權,引發爭議。有人認為此舉呼應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立場,但忽略了事件始於波蘭格丁尼亞港口拒絕美軍艦卸貨,觸動美國及歐盟神經,進而波及巴拿馬。香港特區行一國兩制、執行國家定下的「深化國際合作」要求;若要成功,必須嚴格區分對待港資、民企、國企,必須化政治為經濟、大事化了,而不是拔高攀比,犯左傾幼稚病。

美國打關稅戰自我孤立 將令美元霸權自殺? 中國經濟底氣足 可壓制特朗普控制人民幣升值欲望?一起聽聽譚新強的分析。

美國強勢介入下,美資資產財團貝萊德成功收購運河部分經營權。巴拿馬人民再次受美國強權壓迫,他們的聲音被國際角力淹沒,人民的未來在哪裏?

李嘉誠旗下長和集團出售全球港口八成權益予貝萊德,表面商業交易,實則暗藏政治角力。美國施壓長和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旨在阻礙中國一帶一路倡議,鞏固自身霸權。此舉突顯國際關係緊張,中國崛起受美國掣肘,長和雖為港企,亦難置身事外。

美國現今外交和貿易政策,大概率將導致反效果,變成自殺式自我孤立。Mar-a-Lago Accord更等同自動放棄美元霸權和儲備貨幣地位,如美元真的大幅貶值,將有助中國名義 GDP再次急速逼近甚至超過美國!

早早把中國視為眼中釘的侵侵,想盡辦法圍搗在急速發展科技的中國人,想把美國第一那塊殘舊招牌再翻新,但在一個空心、自大的國度上,只靠到處亂揮倍增不合理的關税木棒,美國很快就會自吃其果。

這夜,狂風暴雨。他夢見美國總統特朗普,他高大、臉色蒼白、銀色稀髮,頸部少許移位,西裝起皺,他正在練習醉拳。見到大人物,律師不稀罕「打卡」,一心只想討教,充實智慧。

譚新強表示,美國政商界瀰漫對特朗普政策的焦慮。企業家們憂心關稅戰、經濟衰退,甚至國家安全,對其「美國優先」政策及親俄立場深感不安。

烏克蘭是否無心講和,繼續乞求歐洲軍費援助? 美國傾向與普京談判,澤連斯基將成大輸家?一起聽聽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的分析。

特朗普誘使台獨勢力挑起事端 將找藉口介入製造混亂? 歷史上中國三次對台戰事 對兩岸統一有何啟示?一起聽聽時事評論員關品方的分析。

美國對巴拿馬港口的爭奪,恰似一面稜鏡,折射出中國在全球化變局中的戰略進化,從初期資產收購的積累期,邁入規則重構的成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