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粵文字變成香港主流的文字,就會排斥了學生學習華人社會通用的白話文,香港就會變成文字的孤島。普教中是其中一個出路,另外一條出路是,香港人要學會兩種書面語,這也許是更能反映香港現實的出路。
千萬不要輕易丟掉。若是勉強為語言、文字戴上政治的帽子,是一種愚昧,必將使教育帶上不必要的枷鎖,最後遭罪的是學生的未來。
在各行各業中,如何和不同的客戶銷售,或是說服,或是建立信任關係,都有賴優良的口語能力。
將來有影響力的人或團體積極推動「普教中」的師資方面的大革新,情況又可能會令我們這些粵語保育分子擔憂的;所以我們實在不能掉以輕心,以為「普教中」這個做法以後都不會再危害粵語!
今日中小學教授的中文,大都是以北方語言為基礎的「白話文」,記者問黃老師,是否反對「普教中」(普通話教授中文)?黃老師說:「我是百分之一萬反對的。」
十八世紀,威爾斯的學校強制以英語作為教學語言,若有人説了威爾斯語,就被掛上一塊刻有Welsh Not的木牌。前幾天一間「普教中」的小學處罰在課堂上講廣東話的學生,Welsh Not的陰魂在香港復活了。
如果想在教育層面提倡學好普通話,而不想妨害教育優勢,應考慮引進普通話成為整體的學習語言,不要拿其中一科來嘗試。
身爲教育工作者,我們固然不能忽視普通話對聽說讀寫的正面影響,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也理應讓學生掌握普通話的溝通技能。
作為語言,普通話與廣東話的表達能力及各自用母語去思考的能力都是一樣。但對母語是廣東話的新生學子來說,要學普通話,就要先學好廣東話。
教育下一代具備良好的語言能力,亦要欣賞語言之美。
其實我們應該慶幸,我們能夠有這麼多元的做法,而非一刀切,這就是香港教育可貴之處,學校可按自身的需要或優勢,選擇一套校本的推行模式,讓孩子得到最適切的學習,這就是我們的教育專業。
不少人會把普教中和粵教中作比較,提出推行普教中不一定勝於粵教中,或是普教中無助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云云。
文章要寫得漂亮,得靠先下苦工,多讀書,多看古典文學,從中汲取養分,以補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