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總統選舉活動已經正式開鑼。然而,大多美國公民表示兩名候選人都投不落手。拜登常搞不清自己在幹什麼,腦退化病徵明顯,特朗普則一如既往,胡說八道、謊話連篇。就算民主黨有意換走拜登,臨陣換將難度也很高。

美國總統大選,日前劍拔弩張的電視辯論與敵對情況,忽然間改轅易轍,不再是無厘頭的「兩傻對壘」,而是以國家為重的共識。不過,作為國家領導人所必須堅守的公平、正義與為人民謀福祉的原則,卻仍然付諸闕如。

特朗普在競選集會上發表演講時遇刺,現場傳來至少5聲槍響。前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認為,特朗普此次遇刺是因禍得福,總統席位穩了。一起聽聽他的說法。

兩位總統候選人都年事已高,不少人擔心他們年齡是否合適的同時,也質疑二人的誠信。

不管事實真相到底是什麼,刺殺是個人行為,亦或背後有團隊策劃,以及真凶是否存在,是誰,目的為何,目前發生的一切對於拜登及民主黨來說,都是「跳進黃河都洗不清了」,肯定會有人將此事與民主黨聯繫起來。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13日(周六)在賓夕法尼亞州舉行競選集會,他發表演講時,現場傳出槍聲,右耳被子彈擦傷。特朗普發言人14日(周日)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特朗普目前「情況良好」。

拜登雖經多次因年齡問題受到質疑,但在任內所實施的各項經濟政策,卻為美國未來的繁榮奠定了基礎。民主黨正面臨是否更換候選人的挑戰,令人期待拜登能否順利續約。

斯托爾滕貝格周日(7日)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 News)訪問時,表明北約應將目光擴至太平洋地區,以制衡中俄。他的言論引起關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長王毅就表示,要警惕北約把手伸向亞太。

今天的很多選民都仇視建制,這是全球現象。特朗普之所以擁有一班外人覺得很不理性的鐵粉,便是源自這些反建制心理。但難道「倒特」一定要靠拜登,民主黨豈無人哉?

拜登一方面,大赦50萬非法移民,這是否純粹是為了爭取移民社區的選票?另一方面,全面禁止非法越境移民尋求庇護,這將對美墨邊境局勢有何影響?

弗里德曼認為,特朗普在許多關鍵民調中領先的唯一原因,就拜登的許多潛在選民擔心的不是物價上漲,而是拜登年齡的問題。

美國2024年總統候選人的首場電視辯論,兩位老年候選人之間的對峙引發了不少討論,互相指責、懟臉嘲諷。民主黨內部對拜登表現的批評和質疑,或將導致新的政治變動?

美國總統大選在即,人們對於總統人選的討論此起彼落,極右和左派支持者互相爭辯。然而,總統的影響力,真的如人們預期中的高嗎?

美國總統大選在即,人們對於總統人選的討論此起彼落,極右和左派支持者互相爭辯。然而,總統的影響力,真的如人們預期中的高嗎?

美國大選在即,通常電視辯論會在選舉的前一兩個月進行,今次卻意外地提前進行,CNN對辯論的安排,包括不設公眾席和禁止插嘴。眾多安排調整出有利於辯論的效果?民主黨內部對拜登連任前景有何評估?

港府最好趁拜登還在任,對現拜登政府實行「有差別對待」,為香港多爭取一點喘息空間;否則,倘特朗普入主白宮,香港可能將首當其衝。

美國最近秘密派遣僱傭兵參戰烏克蘭,全球戰爭或即爆發?美國與烏克蘭簽訂的雙邊安全協議,以及俄羅斯在這此行動有何反應?一起聽聽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有何看法。

今年是歷史上最多選舉的一年,每個地區有各自不同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狀况,而受到一些全球因素影響,例如難民問題,和氣候變化亦是多國的重要政治議題。

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真的會是一個多事之秋!而即將跨入的7月,更是一個多事的仲夏。因為政治舞台上的奇蹟並非絕無可能,尤其是在美國這個好戲連台、目不暇給、富有變數的大選之年!

今年美國的大選,無論是民主黨或是共和黨、拜登還是特朗普,他們在美墨邊境政策上將不會有何分別。「要錢不要人」,墨西哥人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口邊,來指控美國。

大戰可能會在月內開始,誰會去作最後的斡旋?普京多番表示願意停戰談判,但美國不聽,中國亦難以推動烏克蘭的和平,美國已一心要大戰。

4年前立場傾向拜登的《紐約時報》,直言拜登在辯論中「磕磕絆絆、語不連貫的表現在民主黨人中引發了一波恐慌,並促使他們再次開始討論他是否應該成為提名人」。

筆者估計,拜登應可順利連任,這對中共、香港、不少黃、藍絲來講,會是一個不小的打擊。而這更將會是特朗普的大難臨頭,起碼有3宗與選舉舞弊、顛覆國家的刑事重案,會火速進入訴訟程序。

最終兩國各自的和平條件哪個能夠落實,會在中間什麼地方落墨,肯定還得透過外交談判來解決,只不過目前還不是開啟談判的合適時機,畢竟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得不到,俄烏雙方對此都很清楚。

外強中乾是每一衰落皇朝必經之路,美國不是不可以修正,但時日長久,等到子孫長大,埋怨閣下帶他們到此境地,沒法逆轉,後悔莫及。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拜登兒子亨特均有罪名成立。前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認為,共和、民主兩黨候選人醜聞纏身。中間派選票有機會流向自由黨候選人,使3人都未必能奪得足夠票數。

今年11月美國大選,不管特朗普能否參選,「中國產能過剩論」、「中國威脅論」都會是這次選舉的最重要議題。中美關係不會轉好,只會更差。香港同樣處於風眼,也難求安靜。

從2023年9月開始便開始遭受美國司法部多項刑事指控的拜登兒子亨特,會不會是特朗普和共和黨反擊的第一槍,在民主黨今年8月19至22日的芝加哥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之前也被定罪?

2024年5月,43%美國人認為未來十年有可能發生內戰(上次1860年),理由是人民貧困化,貧富懸殊,經過4年通脹,人民憤怒,尤其當人民是儍的,拜登自行其是,其次是精美過度繁殖。

制裁一招對俄失敗了,日後對中國能湊效嗎?存疑!制裁令俄羅斯成為歐洲第一大國!這也是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