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七大工業國組織)世界和她的僕從就應了豐卦上六爻,孤立無援,險象環生了。尹錫悅為救嬌妻,來個6小時戒嚴,成世界大笑話,下台不遠。
但願新蒲崗繼續繁榮興盛,七寶街的東浦為街坊帶來文化及康樂活動,並於啟德的體育園區產生協同效應!我是東華舊生,更願東浦綜合中心大放異彩!
離卦警示那些為了自身權位,妄作非為,最後是被擒和權位分離、光明熄滅,所以2025年開始不很好,但結局是光明的!
相信此次風波的有關人士和管治者,若能緊守《易經》解決紛爭的法則,應能盡力減低其負面影響,順利解決,否則後果堪虞。誠心希望這次風波能夠盡快平息!
家人卦卦辭的全句是「家正而天下定」和「君子之言有物,而行有恆」。世界如今何以不安全,既有俄烏衝突,又有以巴殺戮,就是執政者不理別人家庭的安全,婦女兒童都不放過。
清廷為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對「月令」可謂極為看重。許多宮中相關的繁文縟節,無不體現在清宮舊藏的繪畫用瓷與陳設器物當中。
近日由中國博主拍攝的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火爆全網,講述了在大英博物館中的一盞中華纏枝紋薄胎玉壺,出逃尋鄉的故事。文物歸家的主題在中國觀眾中引發了極大共鳴。
近年,中外關係、香港社會都經歷了不少轉變,香港能否維持成功一面,甚至更上一層樓,就在於能否適應這些轉變。筆者認為,香港有能力在文化藝術等不同層面繼續開拓。
《易經》的64個卦象是64個「大局」,每個卦象裏的6個爻,可視為「小局」。從大局和全局的角度如何看「未濟」卦對香港未來的啟示?
從《易經》的《序卦傳》中可以看到,我們有需要考慮重新為這城市定位,才能繼續推動這個國際城市、文化之都發展下去。
「復」卦給我們的整體啟示,就是「有過則改、親善向善、屢過屢改、合而不流、從善而行、擇善固執,若執迷不悟,則凶。」應用這個原則去分析世間事物,尤其是如今的國際大勢,中美博弈的結局,一目了然。
在這些爭奪資源的過程中,一個國家或群體的綜合競爭力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其中尤以科技為主。當年鄧小平專注於科技和教育,如今大家都能體會到他當年的智慧和遠見,奠定了中華民族復興的基礎。
我們《易經》的智慧是公元前1050年已存在了,距今3000多年。相比之下,Graham Allison在2012年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相差了5000多年!中西文化高下立見,也解釋了為何中國必勝。
伏羲的智慧,可以理解為為中華民族往後數千年的發展,劃出了一個發展框架。不少人視《易經》為群經之首,諸子百家之始,不是沒有原因的。這對於香港又有什麼啟示?
虎年是多事之年,國際局勢動盪不安。《易經》「既濟」卦勸人「思患而預防之」,若既不思患,又預防不了,事情就會「未濟」,結果不能好,這句話用來形容當今國際大事再合適不過。
國際大都會和國際金融中心都是一些只能由自然秩序力量成就的東西,不能靠打造而來的。不過,話得説回來,不能靠打造而來,也並不表示香港要做真正的國際大都會和國際金融中心,我們是沒有什麼可以做。
法住機構佛堂放置近代百餘年新儒家主要學者的神位作供奉,會長盧瑞珊博士指出,他們是新儒家學說的殿堂歷史人物,每天供奉是為了紀念他們對中國文化的貢獻,並希望引起更多人對新儒家思想的關注。
蔡英文派蕭美琴這名中美混血兒去當華府代表,是花300多萬美元公關費就釣上佩洛西這位三號人物。至於安排美籍台人貢獻了多少的政治獻金,就不得而知,這是台灣的秘密帳戶,自老蔣父子時代就有。
鄧老師心繫祖國,熱愛文化,功在士林,令人懷念。
植物是值得人類學習的:它們大都正直、向上、向善。多年來有人愛梅花、有人愛紅棉、有人詠竹,記情託志,也很有意思。寒梅傲雪、夏堇耐熱,各有千秋,相得益彰,我向兩者致敬!
李小龍作為一個歷史人物、香港文化的一塊重要磚石,康文署便有責任,用李氏的長短得失去教育大眾,絕不應將文化博物館變成影迷俱樂部。
寫康熙的歷史小說很多,但寫康熙一朝的欽天監,我還沒有讀到。5年來我邊看邊寫,不斷有新的認識、新的想法。
虎年的啟示就是提醒大家,無論你是什麼崗位,是時候跟隨世局大勢作出較大的改變。
人間風雨,紅塵滾滾。玉中豈會無紋,天上豈會無雲。願人生如玉,歷劫不衰,澄澈明淨。
2022年新一年,新開始,我們應該如何防止發生類似去年的悲劇?資深銀行家、專欄作家張建雄認為,雖然去年自大的人或機構已經得到教訓,但其他人一樣需要利用這些事件反照自己,不要重蹈道德敗壞之風。
老一輩先生久經世故,往往有「澄之不清,擾之不濁」的雅量,所流露的雖無不是真情實感,但常留下幾分,故每有溫厚的餘韻。而隨時不忘勉勵、愛護學生,則始終不變。
中國共產黨提出共同富裕,這當然合乎憲法和配合國情;在西方社會經濟面臨嚴峻挑戰的情況下,這也是促進人類福祉的崇高目標和偉大實驗。
2023年值年,不是64卦的「未濟」,而是37卦「家人」,明年要預防於其始,使利終於無患,做不到就有患,不明《易經》的西方人恐怕未必做到了。
阿正哥近幾年身體欠佳,纏綿病榻3、4年之久,2021年10月22日終於離開了紛紛擾擾的人世間。在此,我追憶這位寂寞的哲學家──朱高正!
因為社會風波與疫情持續,社會負能量積累不少。中華智慧管理學院院長彭泓基教授認為,這會令香港盛極必衰,香港如何透過《易經》智慧邁向善治及做好困境管理?一起聽聽彭教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