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注定退出北約?烏克蘭不得不簽署礦產協議 最終會被分割成七塊?一起聽聽時事評論員的分析。

俄烏戰爭加劇波蘭對俄羅斯威脅的擔憂,基於歷史恩怨和自身安全,波蘭積極援助烏克蘭,並強化國防,包括考慮核武及擴大軍訓。

美國斡旋烏克蘭戰爭時不能優先考慮礦產資源協議,因為此舉不僅損害美國的全球領導形象,還會強化人們普遍認為美國霸權實際是經濟帝國主義,利用戰爭來製造人類苦難。

在特朗普下班前,北約還能存在嗎?這三年將是大清洗,希望壞人下台,還世界一個清明。100萬烏人都已死去了,還要多少才夠!

俄烏戰爭恐將落幕,澤倫斯基或遭美國拋棄。歐洲力求體面退出,烏克蘭命運堪憂。顏色革命後果自負,香港曾有盲從者,今成笑柄。特朗普趁火打劫,歐洲損失慘重,應拒絕烏克蘭加入北約,烏克蘭宜永久中立並割地求和。美國應聚焦國內問題,勿擾亞太。

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歐洲危機峰會達成一些共識,包括允許建立歐洲軍,但在敲定細節前,歐洲起碼派遣維和部隊。

特朗普正式就任美國總統,近來他針對不同國家的言論到底反映了什麼?他的第二任期外交政策將有什麼變化?一起聽聽香港珠海學院陳文鴻教授的分析。

特朗普政府有意購買格陵蘭,丹麥斷然拒絕。更揚言以關稅甚至武力施壓,強硬的外交手段可能損害美國的國際形象,丹麥及格陵蘭人民的意願在此過程中被忽視,這引發了對美國行為的道德質疑:美國是否有權以強權手段強迫他國出售其領土?

踏入特朗普2.0的今後四年,由於變數極多,中歐之間現在有極佳的機會在新的層面上建立戰略對接,不論是德國、法國還是意大利,甚至第二層級的歐盟國家(例如西班牙、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葡萄牙等,以及北歐和中歐部分國家)都值得認真考慮。

在美國拋棄下,歐盟能堅持與俄羅斯對敵,繼續支持已敗的烏戰嗎?最大機會是歐盟出現變化,但要先推翻拜登扶植上台的好戰政權。

近期,美國總統拜登利用其任期的最後這段時間,加大了對烏克蘭的支持力度,先是放開了烏克蘭使用美國援助武器的限制,允許烏克蘭使用陸軍戰術彈道導彈等先進武器攻擊俄羅斯本土。

特朗普即使有心對俄羅斯綏靖,要讓烏克蘭成為棄子,實施起來也不容易,而且歐洲各國也不會讓烏克蘭成為棄子,從芬蘭到波羅的海國家再到波蘭,每個國家都與俄羅斯有過一段不愉快的歷史。

在中美於亞太區進行激烈博弈的大格局下,大國的互鬥牽扯到朝鮮半島南北兩韓各自靠邊站和進行自己的布局。萬一朝鮮半島發生戰爭,這可以隨時會是一場大混戰,比中東戰事不遑多讓。

親美的澳洲智庫洛伊中心做了一個亞洲實力指數排名,美國81.7排第一,中國72.7排第二,相差9分。中國只在外交和貿易排第一,美國其他6項領先。美國軍力世界第一,但分配全球,在亞洲能第一嗎?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正在游說北約資助和支持「勝利計劃」,並提出北韓參戰的證明,一起香港珠海學院陳文鴻教授分析其背後的目的。

接下來幾個月,需要關注的主要是兩件事情,一是拜登會不會在美國大選之後,取消或者明顯放鬆對烏克蘭使用援助武器的種種限制。二是如果特朗普贏了大選,會不會減少對烏克蘭的援助。

石破茂要想實現建立亞洲版北約這一構想,首先需要找到平衡經濟與安全利益的有效路徑,同時還須處理好亞洲國家之間的內部矛盾。

美國就算想永續霸權,我們也知道這不可能。她總有衰落一天,被人挑戰,但按照她的思維,一被挑戰便要打擊對方,若是力不從心,便唯有動用核武這底牌。薩克斯大聲呼籲,要把衝突降級,否之,則是人類滅絕。

全世界都在揪心的一個問題,那就是俄羅斯會不會在被逼到牆角或者面臨戰敗前景的情況下,鋌而走險使用核武器,把全世界拖入核戰爭的泥潭。一起聽聽資深傳媒人趙靈敏的分析。

美、日、印、澳四國元首日前在美國舉行會議,四國集團同意擴大安全合作,包括聯合海岸防衛隊任務。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表示,四方安全對話表面上是美國加強亞太區的那個部署,但明顯有制衡中方在區內擴張的意圖。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對中國發展的無知,又以政治冷戰思維,主張軍事擴張準備,威脅要對中國經貿、科研諸多限制與封鎖,這是對中國的極大不公道,對世界和平的發展是極大的危險。

俄烏戰爭進行了30個月,筆者認為現在已經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美國圖窮匕現,以烏克蘭為代理人發動對俄戰爭的意圖已原形畢露,扯開面紗。戰場在烏克蘭,本質是美俄對抗。

美國不能放棄以色列,猶太人已騎劫美國政治大權,只許猶太人生存,不管多少美國人或非美國人死,更何況被猶太領袖視作人形動物的巴勒斯坦人。以色列的種族滅絕還在橫行,美國只是責備。

烏軍突襲庫爾斯克,香港珠海學院陳文鴻教授認為背後主使的是北約。美國正值大選,特朗普揚言要結束俄烏戰爭,因此北約此時發動攻擊,防範美國退出戰場。

烏軍突襲庫爾斯克,香港珠海學院陳文鴻教授認為目的只是打垮俄羅斯。不過,烏克蘭戰爭基本因素不變,對歐盟國家的考驗愈來愈大,有機會對美國「造反」。

若然烏軍優勢能持續至11月美國大選的話,澤連斯基這局通買策略,既可「順得哥情」(共和黨特朗普),亦沒有「失嫂意」(民主黨賀錦麗),兩邊都討好。

澤連斯基為了突破對他不利的局面,突然揮軍進入俄羅斯的領土,並宣稱已獲得重大勝利,但他的如意算盤看來不易達到。

資深時事評論員盧兆興教授認為,北約理事會7月11日發表的華盛頓峰會宣言,不僅可以被視為對所謂俄羅斯「擴張主義」的回應,而且也標誌着一場新冷戰的開始,這場新冷戰將世界分為兩個陣營。

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認為,美國相比其他帝國、霸權主義國家特殊,不易崩潰。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北約宣言也許可以被視為一種現象,顯示了在前蘇聯解體後不久,從美國領導的單極世界,到由許多快速崛起的經濟軍事強權組成的多極世界,尤其是俄羅斯、中國、伊朗甚至北韓等持續、艱巨和不懈的國家權力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