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Mar 31 2025 05:14:52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中共

徐復觀先生是位接地氣的學者
作者:羅海雷2022-05-13
李怡在Facebook連載〈失敗者回憶錄〉文章,當中出現最多的人,其實是新儒家的大家之一,也是台、港曾經最具社會影響力的政論家──徐復觀先生。通過書籍和網絡資料,我更完整地了解徐先生的一生。
孔家店魯酒與醬油
作者:馮應標2022-04-19
嚴格來講,共產主義與儒家政治哲學抵觸不大,而其修身學哲學,或許在這個缺乏理想、缺乏宗教信仰、缺乏道德、一切向錢看的今天,能夠發揮一些社會和諧穩定作用。
李家超參選香港特首的分析
作者:盧兆興2022-04-11
李家超參加香港特別行政區第6屆行政長官選舉,標誌着北京在其對香港政策上,採取以國家和制度安全為重中之重。但在重組香港分散的派系精英的統戰工作過程中,李家超挑選司局長和行政會議成員絕非易事。
抗疫戰爭的最高動員令
作者:雷鼎鳴2022-02-18
中共中央視抗疫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一場戰爭,習近平的動員令不啻也是對着黨員說,你們要以身作則不怕危險,走上抗疫第一線,不能像港官般都躲在家中對着電腦辦公。
習近平中國:商鞅路線的回歸與再實踐
作者:袁彌昌2022-02-16
現在習近平重新將中國引領到法家治國的路上,使中國社會與人民再一次暴露於這種周期性震盪與系統性危機之中,究竟是否有必要和值得?
如何看建國初期的「除虎害」運動
作者:施永青2022-02-10
有人批評,中國政府的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不足,立法太遲,才導致華南虎在野外滅絕。我覺得持這樣意見的人不了解中國的國情,把西方發達國家的那套,強行搬來中國。
林鄭月娥的政治運氣
作者:林沛理2022-02-07
林鄭搞砸了《逃犯修訂條例》,但搞砸的非預期後果卻是為香港帶來(至少表面上的)大治。這不是林鄭的功勞,而是她的「政治運氣」。好運的人切記不要得寸進尺,妄想好運會駐足停留。
曾鈺成:為完成中共三大歷史任務 須保證一國兩制跨越2047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1-31
香港奉行一國兩制,中共確保50年不變。然而,2047年之後的香港會如何?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指出,首次有官員公開提出一國兩制於2047年後繼續,並且分析中共的三大歷史任務。一起聽聽主席如何分析。
香港與中國共產黨
作者:劉蜀永2022-01-19
香港與中國共產黨的關係其實源遠流長,中國共產黨百年發展的每個階段都和香港有關聯。本文側重從歷史角度,簡略回顧香港與中國共產黨的關係。
習近平接見林鄭月娥:新選舉制度是好制度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22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2月22日前往北京述職,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分別於中南海接見。習近平表示,香港過去一年由亂轉治的局面不斷鞏固,新冠疫情防控成效明顯,經濟逐步復甦,社會保持安定。
制度自信下的香港政制轉向
作者:袁彌昌2021-12-21
香港政制發展的走向,則由邁向西方民主的政制改革,變成中國式的政治改造──通向西方民主的大門已被關上,未來政制發展將會是「完善選舉制度」與中國式民主的對接,基本概念已寫在剛出爐的香港民主白皮書裏。
丁新豹與劉佩瓊對談:香港在近代中國發展的角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13
香港在近代中國發展有什麼角色?未來又能否延續中介的優勢?劉佩瓊教授認為,香港經濟難以不歸邊、獨自發展,在中美角力下可借助緩衝區的角色繼續發展;丁新豹教授則認為,中介角色發展有限,發展創科才是自強之道。
新一代移民代價比前大
作者:施永青2021-11-15
新一代選擇移民的香港人,由於有外國政府的協助,走得比上一代容易,不用付出太多的代價,話走就有得走。放棄了原有的職位,原有的前途,與已經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都可以在外國獲得更好的替代嗎?
Mirror比《決議》更吸引
作者:劉銳紹2021-11-12
在特定的國情下,必須思想統一,才能凝聚力量。我對此也不一概反對,但問題是:凝聚力量是否只有「統一思想」這種辦法?相反,在方向基本一致之下,是否可以讓大家談得更真,更深,更透?
中共建黨百周年 「歷史決議」很重要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09
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11月8至11日召開。此次會議焦點落在外界稱為「中共第三份歷史決議」的文件上,這份文件被認為是定調中共現任總書記習近平的政治地位,及凝聚共識團結奮鬥的重要歷史文件。
白先勇:蔣介石「以戰迫和」是國共內戰一大錯誤
作者:編輯精選2021-10-15
《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這部傳記的傳主,雖然是白崇禧、蔣介石二人,但更重要的,這部書敘述,由於蔣、白兩人軍事戰略的分歧,使得國共內戰兩場關鍵戰役失敗,而使國民黨失去大陸。
誰是孟晚舟案的大贏家?
作者:馮應標2021-10-12
孟晚舟的疏忽大意,讓美國有機可乘,導致中共被逼出此下策中之下策,結果讓非共產陣營更加凝聚、團結,在這冷戰的現階段,美國暫時佔盡上風。
中國共產黨如何領導特別行政區?
作者:曾鈺成2021-09-20
中央過去一直對一國兩制持有的某些觀念,非但不能推動一國兩制成功向前發展,反而給特區帶來一次又一次政治危機。「特區政府不需且不應由政黨領導」這個觀念,是否也應該改變呢?
施永青:中共對香港的管治會愈收愈緊嗎? 民主派可按照831框架爭取空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9-09
在新的政治形勢下,民主派能有什麼作為?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指出,香港政治氣候重返回歸之前的狀態,雖然特區政府的自主空間會被收窄,但民主派可爭取按照831框架下的空間。一起聽聽施生分析。
兩岸如何看待余英時和黃仁宇?
作者:馮應標2021-08-31
就算14億的兩岸三地華人都集體失憶,在半億的海外華人當中,或全球35萬間公共和大學圖書館中,只要有一格書櫃或一部電腦的記憶體,保存着余英時、黃仁宇和同類的書作,華文化便會繼續存在下去。
「共同富裕」與「三次分配」
作者:施永青2021-08-30
今次中國政府的構思,似乎是要向一些超級富裕的企業着手,引導他們在交稅之餘,還得做大量的捐獻,以減少中國貧富懸殊的程度,讓社會可以走向「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 達之惟艱 易走歪路
作者:施永青2021-08-26
自人類有歷史以來,社會學家與政治領袖都一直在為達到「共同富裕」而努力。老子說「上善若水」,原因是水會為追求平等而終身努力不懈(流到世界同一水平)。
羅冠聰及同伴榮獲Arno-Esch民主獎2020 Nathan Law et al Awarded ARNO-ESCH Prize 2020 for Democracy
作者:楊必興 P H Yang2021-08-15
今年Arno-Esch獎2020頒發給香港學生羅冠聰及其同伴。評審團發新聞公報表彰了羅冠聰和他的同伴們在反抗中共,為自由、人權和民主做出勇敢奉獻。頒獎禮8月14日在德國波恩市舉行。
百年片說覺醒 陳獨秀與胡適
作者:丁望2021-08-13
正在香港播映的電視劇集《覺醒年代》,紀念中共創黨百年。其「主旋律」,是走社會主義革命之路,但也涉及新文化、五四運動與民主、科學、人權、自主。
建黨不在七一 是八二或八三
作者:丁望2021-07-30
中共百年政治劇集《覺醒年代》,正在香港的電視台播放,它記述中共建黨過程。中共建黨日不是7月1日,而是8月2日或8月3日。
掃巷望氣看百年照片
作者:張建雄2021-07-26
看美國人上街的照片,精神面貌差矣,怨氣十足,奉獻精神全無,跟中國青年的精神面貌,神清氣爽,生來就是享福的,但不忘記奮鬥相距甚遠。
美國政府的不知彼不知己
作者:雷鼎鳴2021-07-16
反觀美國,人均壽命竟在下降,自殺率高企,很多人陷入諾獎得主迪頓所說的「絕望海洋」之中,社會中很多矛盾也激發了出來。美國不花精力去化解國內的尖銳矛盾,怎會知道自己輸在哪裏?
傳理系老爺張國興
作者:鄭明仁2021-07-15
1968年,張國興應浸會學院傳理系主任余也魯邀請到浸會任教,筆者在三年級和四年級都上過「老爺」的課,深刻體會這位資深新聞工作者的厲害,他博學多才、人脈網絡廣闊,常邀得世外高人到校演講,學生受益不淺。
施永青:回歸後中共對新聞自由過度放任 反對派傳媒帶領港人走上歧途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7-05
《蘋果日報》停刊,有指政府利用《港區國安法》打壓新聞和言論自由,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先生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回歸後中央對新聞自由過度放任所至。一齊聽聽施生的分析。
曾鈺成:香港政治要堅持什麼?糾正什麼?駱惠寧講話揭示共產黨最新看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6-22
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在「中國共產黨與一國兩制」主題論壇上,強調五次釋法、《國安法》及完善選舉辦法有什麼意義?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指出,2004年是中央對港政策的分水嶺,究竟香港制度哪些方面跑偏了需要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