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Apr 04 2025 20:55:03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新加坡

海外留學:五眼聯盟以外的選擇
作者:邱國光2021-02-18
五眼聯盟國向來是港人及內地父母為孩子選擇留學的主要目的地,但隨着中美關係緊張、一些國家歧視華人以亞裔人的事例不斷增加,父母對送子女到這些國家學習自有戒心。其實,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好選擇?
沈祖堯臨別專訪:我為何要去新加坡?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1-02
中文大學前校長沈祖堯教授4月將遠赴新加坡,到南洋理工大學接任醫學院院長和高級副校長。本社訪問沈教授,透露新加坡有何吸引之處。
自英返新加坡少女確診 證實感染變種新冠病毒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2-24
在英國發現的變種新冠病毒傳入亞洲,繼本港發現兩宗變種病毒確診後,新加坡也發現首宗受B1.1.7病毒株感染的病例,患者是一名於近期從英國返新加坡的17歲少女。英國則再發現來自南非變種病毒,傳播力更強。
新加坡小販文化申遺成功,香港為什麼不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2-21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小販文化是新加坡首個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的項目。反觀我們居住的香港,只有拉小販「走鬼」長留記憶。
電玩與旅遊:新加坡夥 Pokémon GO及電競冠軍推廣遊星新角度
作者:徐淑梅2020-11-27
新加坡旅遊局與遊戲開發商 Niantic 合作,未來會在10個地區及約300個旅遊點設立PokéStops,擴增實境遊戲 Pokémon GO 的玩家可在 PokéStops 捕捉精靈和對陣。
王賡武教授:香港高校可以發揮獨特作用 珍惜難得的學術自由《大師訪談錄》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1-21
香港高校面對多種挑戰,應該如何維持國際優勢?新加坡國立大學特級教授、香港大學前校長王賡武教授從其故鄉新加坡的大學管治經驗,反思香港高校管治模式。
新增43人染疫 灣仔舞室疫情蔓延 初步確診逾60宗 旅遊氣泡延14天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1-21
11月21日,本港新增43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另外初步確診超過60宗。灣仔Starlight Dance Club累計32宗個案,確診者去過14個地方跳舞。
港府推出「回港易」計劃 11月23日起粵澳回港港人可豁免檢疫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1-11
政府宣布推出「回港易」計劃,11月23日(周一)起所有從廣東省及澳門抵港的港人,如果由陸路口岸抵港,持有效核酸檢測陰性結果可以入境,獲豁免14天檢疫。
「當人的想法改變,人生就會隨着改變……」──專訪董啟章(下)
作者:馮珍今2020-11-03
現時,董啟章正在醞釀新作,計劃寫一本有關儒家思想的科幻小說,「我希望透過作品,帶給讀者全新的經驗,當人的想法改變,人生就會隨着改變。」
「雙城氣泡」激活經濟第一步
作者:葉劉淑儀2020-10-23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宣布和新加坡政府達成雙邊「航空旅遊氣泡」協議,消息公布後,旅遊業界反應不似如期。
氣泡夢
作者:胡孟青2020-10-20
旅遊氣泡這個構思說了很久,一直未見有突破,加上航空及旅遊界餓利好消息已餓了可能超過一整年,所以有如沙漠發現一滴水。
BBC:「旅遊氣泡」商機與挑戰並存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0-19
香港與新加坡上周達成「旅遊氣泡」協議,有望在近期免除往來旅客強制檢疫隔離,英國廣播公司(BBC)為此發表文章,指出「旅遊氣泡」既能幫助經濟復蘇,但也可能帶來風險。
王賡武:母親眼中的中國,是她害怕會消失的傳統中國
作者:中大出版社編輯部2020-10-17
在我心中,中國的不平衡讓人不可思議。母親眼中的中國,是她害怕會消失的傳統中國,她希望自己的獨生子對此能多少有所了解。母親將之視為職責,要讓我盡可能多認識中國,因為我是生長於異鄉的孩子。
文化價值觀︰國家與個人
作者:程介明2020-10-16
在這些筷子文化的社會,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國家的關係,始終是教育目標的一個關鍵環節。凡是教育方針、教育目標的文件,都無可避免要把這個關係講清楚。但這並不是每一個社會必然的。
語言上溝通的便利,是全球華人的財富
作者:編輯精選2020-10-10
語言上溝通的便利,是全球華人的財富。利用這個語言的財富,對自己是有無限好處的。
林行止:獅城精英雲集 街上不見黨員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0-08
林行止表示,新加坡在政經上有突出成就,享受國泰民安經濟旺盛,全靠李光耀及其「傳人」深諳治國權術。
要香港與內地脫鈎,簡直狂妄自大
作者:陳文鴻2020-10-05
若香港要與內地脫鈎,珠三角的港口城市便可放手把香港的業務接替,香港便回復到開埠前廣州外港的地位,與澳門並列,也被深圳排擠。
湯家驊:對民主的前景悲觀,對香港的前景樂觀
作者:劉寧榮2020-09-25
悲觀,是因為我覺得香港最大的問題,歸根究底也是跟民主發展比較緩慢有關,而最不幸的是現在民主發展正在倒退中。倒退是不是單單北京的問題?我認為不是。
非樂土 未玩完
作者:胡孟青2020-09-24
香港既是塊好地方,但亦是一個過客之地,並非簡單代表在香港搵夠然後遠走他方,而是一個進行身份提升的地方,當中重點是機遇。
香港退、新加坡上
作者:陳景祥2020-09-17
面對中美關係急劇惡化,香港過去可以發揮折衷斡旋的角色,但如今時移世易,香港已被「廢了武功」;「禮失而求諸野」,中國唯有轉向新加坡。
談美國撤與港船運雙重課稅寬免的影響
作者:王永平2020-08-26
除了是國際金融中心,香港也是國際航運中心。早前政府容許沒有在港卸貨的貨船船員在港換班引起爭議,側面反映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地位。
曾鈺成:未能實現普選造成香港難以管治
作者:劉寧榮2020-08-25
曾鈺成認為,香港和新加坡在民主概念上大有不同,選民評價局長的表現,是看他推出來的政策能否成功,因此官員擔心的是立法會夠不夠票通過,所以他們先去立法會拉票,而不是到社區去拉票,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施永青:中國希望香港變成新加坡 特區政府應貫徹中央的指令
作者:劉寧榮2020-08-15
施永青認為,香港特區政府應該貫徹中央的指令,有些地方知道不能寬鬆的,就不能寬鬆。
施永青:如果香港人想改變,可以直接向北京爭取
作者:劉寧榮2020-08-14
香港人現在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他以為世界是理想的,他可以怎樣便怎樣,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如果他知道不是他想怎樣便怎樣,他只能夠兩害取其輕。
接任南洋理工大學醫學院院長 沈祖堯將遠赴新加坡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8-11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8月11日公布,中文大學前校長沈祖堯教授將接任醫學院院長和高級副校長,2021年4月1日履新。
智慧城市發展:出行便利與交通運輸
作者:香港貿發局研究部2020-07-31
傳感器和物聯網的進步,使監控交通的能力出現重大飛躍。現時借助先進的分析技術,可以監測車輛和行人的實時流量,以盡量減少交通堵塞,鼓勵市民步行和偵測交通事故,在東亞各國成為政府政策的一部分。
極權威權差別 涉及自由選舉
作者:丁望2020-07-31
7月新加坡大選,引出威權主義與極權主義的話題。各地報紙和網絡的一些標題、文章,卻分不清極權主義、威權主義,把「一黨領導」的極權政體,與一黨獨大的新加坡威權政體混為一談……
自由和競爭力的誤區
作者:張建雄2020-07-30
6月14日,新加坡蟬聯最具競爭力經濟體,香港由第二跌到第五,中國由14跌至20,美國由第3跌至第10,排名前五名都是小型經濟體,依次丹麥、瑞士、荷蘭、香港。
諾獎得主克魯格曼:「自私邪教」害死美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7-29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克魯格曼撰文狠批特朗普及其盟友是「自私邪教」成員,指在特朗普領導下,美國無論在流行病學還是在經濟層面都輸得一敗塗地。
一個台灣人看《港區國安法》
作者:廖書蘭2020-07-27
一名居港台灣人,如何看待《港區國安法》?我觀察得出的結論是,打從去年6月開始,香港部分年輕人像着了魔似的,四處搗亂香港,然而當《港區國安法》一出台,霎時間雞飛狗跳,作鳥獸散去,似乎全部人都清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