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太希望新府能夠發掘民間和商界的力量整合資源,為青少年和現今社會的人才需求重新部署。
反對兩地融合的,不是狂妄無知,便是別有用心。
確保青年人能夠置業,令他們安心工作、創業,是李光耀打造新加坡成為世界一流經濟體系的成功之道。
讓非本地生入讀本地學校,隨可激勵本地生外,亦可為他們提供文化交流的機會。
特區政府和其智囊們「騎馬搵牛」,挖空心思,想出了各式各樣的新策略或者新口號。
我們太依賴第三產業,知道發展這些產業都是好事,但是香港能否再工業化?這需要很大的決心、氣力。
可以說,香港和新加坡在經濟上最大的分別,就在於勞動人口和非勞動人口的比例。
在楊榮文眼中,香港面對的問題不是一國兩制會否受破壞,而是2047年後會如何,一國兩制是否仍存在。他指出,2047年後的《基本法2.0》將不再是倫敦與北京的決定,而是香港與北京的決定,是香港人和中國人之間的決定。
「楊榮文除了在推動政務時的開放包容和勤誠懇切的態度之外,在企業管理方面也有相當先進獨到的經營理念。現在有機會拜讀這一本言論集,欣賞他無私地分享自身的心路歷程和治理經驗,當有助於我們以更加宏觀透徹的視角,來觀察和評斷世局的發展和演變。」
如果習近平主席想向世人證明中國共產黨是認真地和腐敗作鬥爭,他應該認真考慮公務員薪酬制度的改革。反腐敗運動雖然震懾了一些貪官,不過制度建設還是任重道遠。
財政司司長昨天公布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不知道讀者是否滿意一系列新措施?不過似乎連年「派糖」,亦不見得各大市民就會歡天喜地。香港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較早前(2月16日)公布2015年「開心指數研究:香港、日本、新加坡三地比較」的結果。調查發現,不論是開心指數,或是對各方面生活素質的滿意度,香港所得的分數均低於新加坡及日本(大阪),為三地中之最低,只有經濟方面的滿意度處於中游。
既然新加坡模式能令經濟增長超越香港,那香港有沒有必要轉換政策模式?
現在愈來愈多人喜歡把香港跟新加坡比較,新加坡的發展模式是否值得香港參考?這亦是愈來愈多人關心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