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表示,「港人治港」並不是說只能由香港人自己來治理,不完全是這個意思。當然中央也要治港,不治港這個《基本法》哪裏來?
一國兩制如何走下去,端賴國家意志,也決定於港人的生活態度。香港經濟上不會「玩完」,但要贏得世界重視,就要展示乃背靠而非只依附內地經濟,具固有優勢且助中國大陸發展與開放,重建使命感。
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雷鼎鳴認為,《基本法》23條立法有其必要性。現在社會環境跟過去20年比已大起變化,必須加強罰則來防止叛國等罪行。
香港要成為港人留戀的地方,港人必須認識自己同是香港居民和中國公民的身份。這兩個身份是一致的,並非二選其一。唯有這樣,香港才能有本身的優勢,才能掌握香港和國家的發展機遇,展翅騰飛。
近年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概念備受爭議。當年的立法原意是什麼?為什麼司法機構可以由非港人擔任要職?一起聽聽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為大家講解《基本法》內容的條文。
鄧小平所樹立的一國兩制的戰略目標和核心原則依舊是一國兩制的基石,今天仍然有重大的理論和實際指導意義。對中央和香港特區來說,廣泛宣揚鄧小平的論述有助於糾正香港人對一國兩制認識的偏差。
考評局未來應繼續推出樣本試題和邀請不同背景的學校參與模擬考試,展示更具體和準確的達標表現,然後在公民試切實執行,切勿不斷變更達標的界線,令師生無所適從。
在接種率提升及有了快速測試之後,如果Delta出現率減至最低甚至消失,香港是可以與Omicron共存。
在大破大立的過程中,中央的魄力,視野和格局,正以無比恢宏的氣勢展現在港人面前,殆無疑問。在一國主導之下,香港民主發展的道路一定越走越寬,亦殆無疑問。
林行止認為,原定今年9月舉行的立法會議員選舉順延之局已成,而「最佳」時刻是鄭副市(林行止已將林鄭月娥「降級」為「副市長」)第一任終任後一年左右──以「嘉獎她忠實地執行中央政策的苦勞」。
港人治港要以愛國者為主體,是中央政府一貫堅持的要求。「雙十一決定」是對立法會落實愛國者治港的一項措施,把治港者要愛國的政治要求變成法律規範。
晏子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97前和97後,香港的管治為何會南橘北枳呢?
要讓一國兩制重新上路、行穩致遠,必須總結回歸以來的經驗教訓,做好「第二次回歸」。
香港與祖國本來就是一個命運共同體,香港是你家,也是我家。內地是我家,也是你家。誠如古詩所言,青山一道共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期望由習近平主席在2022年7月1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慶祝回歸25周年之際,宣布「一國兩制」在新時代的修訂構想和版本──「一國兩制2.0」。
曾鈺成覺得,一國兩制堅持得好不好,一國兩制是否能夠成功實踐,關鍵在於港人治港是否成功。因為「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三句話是連在一起的。
今年(2019年)的四中全會索性直截了當不迂回地說要對香港「實行管治」,不再提什麼「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了。這個歷程表明,中共其實是一直處心積慮思考如何直接統治香港的。
四中全會帶來的訊息是中央進一步加強「管治」香港,並會透過種種措施,例如人大釋法,確保其意旨可以在香港通行無阻。
究竟香港九七回歸以來,出了什麼大問題?這裏暫不談經濟民生,並非不重要,乃因當前主要矛盾在於政治和管治,可見諸三方面。
說穿了,香港的根本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誰主香港?
革命也只是由一個新秩序取代舊秩序,並非革命浪漫者所空想的天堂。
英國學者雅克指出,香港在回歸後,政治上沿襲了殖民政府的管治架構,缺乏強有力的政治領導;經濟上延續了壟斷型的殖民地經濟,少數財團瓜分了經濟發展成果。
香港的管治,應該是中央代表國家進行管治和香港高度自治相結合,兩者都應該重視。
如果《政府工作報告》不提「推進民主」就是不要民主了,那麼「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和「促進和諧」,同樣沒有提,是不是通通都不要了呢?
國家主席習近平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方針,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總理李克強把粵港澳大灣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要堅持一國兩制。港人來內地工作和居住,會獲國民待遇。
在美國的政治集會上,一定不會容許有人高舉伊斯蘭國的旗幟。這不是表達自由的問題,而是政治姿態的問題。
到2050年,再翻一番的話,人均GDP就可能達到5萬美元,這是甚麼概念呢?就是達到目前香港或美國的水準。當然,美國也會進步;但大家不要忘記,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倍,所以屆時中國的國力就相當於4個美國。
就政治現實來論,只要由全港合格選民普選,民意如流水能載舟也能覆舟。
港獨涉及分裂國家主權的問題,特區終審庭沒有中央授權,無權力處理港獨案件。
隨着一國兩制實行多年,管治人才的問題似乎是越來越嚴重。人才的錯配、缺乏,是現時的種種管治困難的成因之一。為何人才總是出不了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