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來西亞經過2018年大選變天之後,大馬政局的發展有哪些值得華族選民關注?

商人出身的特朗普,如果南北韓與台海兩岸不再僵持對立,本身就是一大商機。台獨若不再成為中國的要脅,比現有的商機會更有發展的潛力!

特朗普應該知道是美國在討這個世界的便宜,不是世界在討美國便宜,他此番把關稅倒行逆施,遭殃的是自由主義!

如果金正恩選擇先和文在寅見面,接着便和特朗普會談,之後無論他會不會和習近平會面,對朝鮮不利的開局將會米已成炊,無法或難以挽救了。

既然日本、中國和南韓與東盟建立建設性關係,如果東盟邀請北韓成為成員國,這未嘗不是北韓一個和平落幕的下台階。

泛客家人的會館最明顯的作用是其「化零為整」的代表性,這是其他地域性、姓氏與祖籍的會館比不上的。

客家會館分布全球各地,他們能在當地各自傳承客家傳統文化,為當地做出多元的建設性發展。

「通俄門」要成為不可原諒的罪名,對美國公論來說還需要一個先決條件──即俄羅斯是不是美國的敵國?

回顧過去百多兩百年的歷史,只有印度有負中國的信任,由宗教信仰到政治外交都有負中國的信任。

三國如此迅速作出軍事配合,IS孤立無助當可預期。

儘管平壤政權想發展核子武器來自保,但是要靠戰爭來要求民族自強的想法,全球歷史已證明行不通。

就政治現實來論,只要由全港合格選民普選,民意如流水能載舟也能覆舟。

港獨涉及分裂國家主權的問題,特區終審庭沒有中央授權,無權力處理港獨案件。

唯一可讓文在寅拿去和美日談判的籌碼,是他這次高票當選的民意牌。

華人人口比率下降的同時,馬來人人口反而比例增加。

不巧的是平壤在美軍兵臨城下的時刻,展開了其史上最大的閱兵。

林鄭能一面倒獲勝,其中一個因素是被反對派迫出來的政治效應

正所謂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

馬來西亞政府面臨到雙方有可能會斷交,卻對斷交的問題作出了諸多考慮。

處此亂局,不但被改造的中東回教國陷入不能自救,連西方社會也告四面楚歌。

排斥TPP的特朗普,對美國是禍是福?

中國在馬的一帶一路發展配套會不會有變卦而被全面叫停呢?

列根之後的白宮領導人,也早從他們的先輩領略到,為了統一中國,北京會絕對以武力奉陪到底,而且是有能力和美國軍事周旋到底的。

請參考《一年不買中國貨》(A Year Without “Made in China”)一書

分分合合仍是中國大一統的朝代更替。在此奉勸台獨、藏獨、疆獨與港獨,不妨到中國「帝皇廟」去體驗中國歷史真相。

國際關係說到底都是在彼此算計。你在我身上打主意,我也在你身上打主意,算來算去不外是在對方身上謀取利益。

釋法是針對時弊而發,不是無中生有,目的是要杜絕今後重犯,何曰不宜?

在一般的情況下,要建立「民主政府」去取代「良好政府」,不是容易的工作。

美國面對到的選擇便是:要不,放棄台灣;要不和中國開戰。這兩個選擇以美國的說法是:都有損美國的國家利益,其所願見到情況是兩岸維持現狀,就是體現美國利益的最佳效果。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後,引起全球關注的問題是他會不會如他競選過程所說的要徹底改造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