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拜登政府第一宗對台軍售項目近日突然叫停,官方說法是俄烏戰爭令生產線擁擠,故此波及台灣。但另一邊廂,中國從海上屢次發射「長征十一號」成功,對美國對台政策上會否有特別意義?
利用烏克蘭打代理戰爭對付俄國,利用民進黨打代理戰爭對付中國。美國帝國霸權集團認為,這樣做可以損害中國和俄國的國家利益,因此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損人利己固好,損人而不利己亦得。
眾星都有吉凶,只是某星在大部分格局位置下表現是吉祥友善,所以一般被視為吉星,相反則被視為凶星。木星一般情況下被視為吉星,但是它也有邪惡的一面。
西方近期對中所安全協議的反應,不僅是西方對所羅門群島傳統的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的產物,也是對「中國威脅論」認知的結果。
史提芬史匹堡是戰後長大的獨立電影人,也是自由知識分子進軍荷里活的代表人物。這一代人對父母的反抗,首先表現在對外星人來地球的恐懼,提出另類觀點:為何假設外星人都是敵意的侵略者?為何人類不能與外人做朋友?
明知台灣不獨,中國不動武,武統的主動權其實在台灣人手裏,而美國又能夠控制台灣,美國唔批准,台灣連講都唔敢講,又點會搞獨立?
一旦美國用制裁、凍結切斷國際連接來對付香港,中國未必容易應對。香港難免出現斷崖式的金融和經濟災難。在香港新政府上台之後,美國會否施下馬威呢?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俄羅斯並不想發動戰爭,而這場戰爭元兇是美國。另一方面,中國在俄烏戰爭中應如何行動?一齊聽聽黃教授如何分析。
港交所日前提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戰略部署。但香港人只能寄望,中美在相互角力中,會不斷了解自己,了解對方,不會做出太多對自己無益,而又對香港不利的事情。
俄烏戰爭戰爭已持續超過一個月,多次談判仍未見曙光。張建雄指出,當下如此嚴峻的情況,歐美仍趁機挑起經濟戰,說穿了這場戰爭只不過是西方國家「鬼打鬼」。美國獨裁霸道的制裁行為最終令世界走向去美國化。
美國因為俄烏戰爭面經濟制裁俄羅斯,但只有少數國家跟進。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打經濟金融戰只會兩敗俱傷,而俄羅斯似乎實力較強,一起聽聽雷教授怎樣分析。
歐洲資本外逃,美國得大利是以5倍於俄羅斯天然氣價格供應歐洲,這就是歐洲「道德義憤」的代價,往後一個月,歐洲人不能好自為之,2022危機爆發,又是全球受累。
中國人有一句說話講得好,親生仔不如近身錢,將資產放在自己能夠管理的範圍之內,總好過交畀外國人管理,鞭長莫及,輸咗都冇人可憐。
隨着俄烏戰爭展開,世界秩序已進行重組,美元從美金到美油的霸權地位終結的新時代已經開始,港人不可不知。
作者指出,最近有20多萬外移的烏克蘭難民回國,或反映出戰事在俄羅斯主導下,新納粹武裝威脅被消除。只要人道援助迅速趕上,協助他們渡過難關和進行重建,戰爭的災難可以減少。
美歐多國正對俄羅斯祭出空前的制裁手段,但這些西方國家未必能像過去一樣呼風喚雨,俄羅斯有自身實力可抵擋,背後也有靠山。
在這次俄烏戰爭中,拜登政府所運用的正是這種「拜占庭模式」:不拘泥於軍事行動,以外交戰和經濟戰為主導,以己之長攻敵之短,從多方面確實地削弱俄羅斯的實力,這才是真正凌駕硬實力和軟實力的巧實力。
俄羅斯過去幾年去美國化,增持黃金變成高招,逃離歐洲股市的基金過100億美元。歐元貶值後,英鎊貶值亦不可免,這就是戰爭後遺症,亦是北約東擴的必然結果。歐洲人想不到嗎?還是沒有智慧?
美國今次的行動,全面把數百年歐美政治文明的發展一下地摧毀。連形式和藉口都不要,回歸到中世紀神權的強暴。若它今次打垮俄羅斯,下一步是對付中國,也可應付任何與美國利益有矛盾的國家。
俄羅斯反制不採正常戰爭,目的是把烏國非軍事化,不為美國利用來軍事對抗俄國,同時去納粹化,把犯上各種罪行的新納粹主義分子清洗,既救烏克蘭,也為了歐洲反法西斯化的全局。
俄羅斯向烏克蘭開戰,面對世界強國的入侵,弱小且負債累累的烏克蘭,在緊要時刻卻得不到北約實質支持。到底烏克蘭結局會怎樣?對世界經濟又有什麼影響?資深銀行家、專欄作家張建雄為我們深入剖析。
問題要真正解決,還得靠烏克蘭改行不結盟政策,不能一面倒親西方。否則,俄羅斯就會感到不安寧,導致烏克蘭也很難有安寧。
觀乎加拿大這次行動,今後再批評香港實施《港區國安法》或者鎮壓暴力抗議活動,完全喪失了道德高地;而美國、加拿大的雙重標準也不是第一次上演。
歷史一再顯示,當一個有風度的贏家不易,更多是趾高氣,譬如英國、美國,如何做一個有風度、進退有據的輸家呢?
美國的所謂最嚴厲的制裁,最絕的一招不外是不許俄羅斯用Swift系統來兌換外匯;沒法兌換外匯就很難與外國做生意,等於切斷了這個國家與外國的商業聯繫,被制裁的國家的經濟勢將崩潰。
兩岸怎樣結束敵對狀態,建立軍事互信機制,談判和平協定?何時談?怎樣談?和誰談?是否參考和平解放北平(1949年1月)的方式,現在已經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實現國家完全統一,時間在北京這一邊。
為了這場子虛烏有的俄羅斯即將入侵烏克蘭,這麼多國家要撤走自己的外交使節與僑民,這麼多的商業聯繫、文化交往都得中斷,多少人的日常生活都受到干擾?值得嗎?
1959年美國國務卿拒絕和周恩來握手,那是「抗美援朝」剛結束的第二年,美國人小器是無法的,尼克遜在書中說了:「我們的分歧是巨大的,但我們的共同利益更大。我們的任務是減少分歧,而不是使其加劇。」
美國在以實際行動回應俄羅斯的要求,今後不再把烏克蘭列入北約的勢力範圍,不會在烏克蘭駐軍,以讓俄羅斯與烏克蘭在新的環境下重建關係。
烏克蘭只是美國的「工具」,用來遏制俄羅斯的發展。對中國亦是如此,台灣只是「工具」,用來遏制中國的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