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樓市會不會上升12%,我不敢說沒有可能,但以每月1%速度上升,這應該很難做到。
梁錦松、鄧希煒指出,中美博弈本可為香港帶來更多機遇 ,促使不少生活在美國及內地的人才轉到香港發展,但近期香港的局勢卻可能令他們卻步。
筆者一直覺得,央行十年前的政策,救了經濟但輸了整個資本主義制度,甚至連全球化發展亦被質疑。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表示,無論中美貿易戰進展如何,香港須充分利用基本法賦予香港作為單獨關稅地區的制度優勢。
在美國接二連三的施壓下,特朗普原以為中國很快會屈服,不得不向美國求饒。但中國的適應能力遠比美國強,產品沒法輸去美國,就賣去歐洲與第三世界。
香港是中國內地的特殊窗口、也是國際博弈的戰場、世界文化的舞台。「堅持一國、用好兩制」對國家和香港的繁榮穩定都起相互促進的作用。
作者: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編輯部2019-10-12
劉鶴表示,中美磋商中就共同關心的經貿問題進行了坦誠、高效、建設性的討論,在農業、智慧財產權保護、匯率、金融服務、擴大貿易合作、技術轉讓、爭端解決等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討論了後續磋商安排。
關稅是一把「雙刃劍」,沒有任何經濟效益,更沒有贏家。中國在貿易戰爆發前已深明貿易戰只有輸家的道理,所以已多番表明中國「不願打,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
所謂成也科技敗也科技,深圳太依賴單一行業,有可能重蹈美國底特律的覆轍,當汽車行業風光不再,整個城市也變了死城,所以深圳現在也要居安思危,多元化經濟發展。
按傳統智慧,每當大陸受美國封殺,香港的窗口位置就會乘勢而上,發揮補充和替代作用。
打貿易戰無往不利的美國,這次遇上勁敵中國,從國內壓力沸騰、政策反覆錯亂的現象看來,特朗普政府恐怕招數已出盡。
中美磨擦的第一個回合是貿易戰。特朗普在這個回合的策略是以徵收更多關稅的方式,向中國施壓,希望藉此迫中國簽署一份對美國長遠有利的貿易協議。不過,事情進展並不如特朗普預期中那麼順利。
美國主攻態勢十分明顯,以香港作為與中國貿易談判的籌碼,即使談判達成協議,也可以藉在香港搞出一個「大頭佛」拖慢中國發展步伐,是個一石二鳥之計。
貿易談判反覆無常,今日的好消息隨時給明日的壞消息抵銷,特朗普一個tweet又足以令投資者改觀,股市固然大上大落,人民幣匯率同樣是無定向風。6月時就有不少專家認為「破七」機會不大。
假若林鄭沒有強推《逃犯條例》修訂,香港根本不會發生過去兩個多月的社運,所以,解鈴還須繫鈴人,林鄭必須為自己一手造成的災難問責,否則難以服眾。
港股今年表現叫人失望,並非示威活動對投資氣氛的影響這麼簡單,而是對長期港股支持者來說,所謂安全又穩健股份,今年卻完全兩回事。
今次重啟談判之後,中美雙方很快會達成協議,信不信由你。
從幕後走向台前,恰好證明美國是挑起這次香港顏色革命的幕後黑手,由於香港局勢持續動盪,中央政府遲遲未出手用兵,美國有些人開始着急了,中方不會隨之起舞而陷入美方設下的圈套。
重讀這份剛發布的《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文件還是沿用傳統計劃的特色,也就是口號治國。
我認為中美貿易戰已經來到尾聲,美國知道中國退無可退,除非不顧一切,否則,中美貿易協議將會隨時簽訂,而中美亦滿意這份協議,不過,以特朗普商人性格,在簽訂前攞多些少着數是很正常。
麥萃才指出,金融中心指數的排名第二的英國已因為脫歐,甚至是硬脫歐,地位受到挑戰。「如果金融中心指數的排名第三的香港因為社會事件而使到金融中心地位下跌,究竟誰會得益,相信讀者心中有數」。
「反送中」運動的產生和發展,是香港人自己作的業,果亦是我們自己承擔。
香港經濟(包括零售業)下滑不會只是因為反送中示威,以及往後的警民衝突而引起,前景仍然不明朗的中美貿易戰,或許是一個更重要的因素。
排擠新移民,加上貿易戰不止針對中國,而是全球的各個國家,特朗普可以說政治上得罪了很多國家。
香港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周二(13日)在《香港經濟日報》撰文,從經濟角度分析連串事件影響的是社會整體利益,對香港並無好處,最終只會影響民生。
林鄭月娥率領商界代表會見傳媒。香港經濟處於外憂内患局面,外有中美貿易戰升溫,內有兩個多月的社會紛爭。因此她認為香港不能亂,反映絕大部分市民心聲。她呼籲各界停止大規模不定時不定點破壞行動。
若要了解特朗普對貿易戰的目標和策略,就必須提到他的背景。身為一位商家,特朗普比較注重獲得短線利益,而會忽略有關經濟及政治的長遠規劃。
在對中國實施關稅的同時,由於不能做到如中國一般的低成本效益生產,相信美國在未來仍然會依賴中國的進口商品。若美國不撤除向價值2500億的中國貨品所開徵的關稅,貿易戰對美國的負面影響將會慢慢浮現。
重建香港,最先要政府領導及高官找回他們的人性,幹點體察民情的事情,學會說些正常人類應說的話。
因為中國擁有充分的人力資源,和中國繼續施行市場經濟,我們可以對中國今後的經濟發展採取一個樂觀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