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抗拒美國批評對華貿易赤字太大,中方就指出我願意多採購貴國的產品,但是你有所謂政治考慮,科技、軍事物資禁運,因此造成貿易的不平衡,就不要責怪我。

基金要減倉的,早就減了,只要市場確認對經濟走勢、中美貿易戰發展、及聯儲局對利率政策取態,下一階段大規模資金調配,明年初很快就會出現。

根據資料,今年以來已有大量對沖基金面對贖回,到本月15日原來是投資者決定年底前是否要進一步贖回的大限死線。

美國特朗普主義不惜犧牲全球利益以強調美國優先的率性作為,其實正好給中國提供了一個絕佳機會。

從穩坐全球最大貿易出口國家,到舉辦世界第一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正展現取代美國「最終購買人」的企圖。

我認識一些產品主要出口去美國的廠家,他們是貿易戰的切身受害者;我覺得由他們來評估加關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一定會更加實際。

2018至2028是第二個中國「黃金十年」,黃金十年第一個絆腳石自然是美國強攻的貿易戰,第二關是在2020年前可能爆發的超級金融危機。

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在許多議題上意見相持不下、立場南轅北轍。只有在中國這個問題上意見一致,在遏制中國這個問題上沒有不同立場。那麼這種變化到底是如何發生的?為什麼會發生?

內地仍然是個製造業為主的經濟體系,向企業減稅由於涉及財政稅收減少,對赤字構成進一步壓力,未必能輕易成事,但要解決經營問題,仍然大有辦法。

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在過去40年領先大部分西方國家,並培育了一個人數以億計的中產階級。可以說,即使現在的格局是另一場新冷戰,美國的對手──中國──跟當年蘇聯完全是兩碼子事。

ParticleX三位創始合夥人鄧敬來、鄧漢來及林永君認為,利用深港這個「一小時生活圈」扶持初創企業發展,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好事。

美國中期選舉結果如何,將決定下一回合如何開展。要是共和黨輸了, 特朗普首要之務在於保命,顧不了中國這個外敵。 但如果共和黨贏了,南海便立馬風雲變色。

外界共識是,貿易戰一旦緩和,及美國利率或美債債息走勢一旦有跡象見頂,均會為區內再注入動力。

特朗普雖然狂妄,對經濟原理一竅不通,但他重實利,也許他還想美國當世界警察,但卻要別人向美國交保護費才肯幹,與中國打仗,軍費便恐怕要自付了,這是虧本生意。

不管是被美國指責的中國官媒,還是已經運作整整80年、幾乎被世人遺忘的「外國代理人登記法」又在刷新存在感,在在顯示中美角力不會停留在硬實力層面,也必然在軟實力尤其是在意識形態領域延伸。

對特朗普來說,要繼續孤立中國已成為他爭取選民的主要策略了。如果中國再沒有辦法抵禦美國的經濟貿易戰,中港兩地經濟肯定有排捱。

美國長期以來都能既能守住蛋糕又能吃掉蛋糕(have the cake and eat it)。它長期入不敷支,要以借貸維持,卻從來不用擔心債務帶來的負擔,原來這是因為美元的特殊地位。

不要以為特朗普傲慢無禮,狂徒性格,橫衝直撞,便低估這個人物,其實由開始競選那一天開始,直至今天,所有的舉措都按部就班的去進行。

作者: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編輯部2018-10-03
國際經濟體系紛繁複雜,這既是一席觥籌交錯、推杯換盞的盛宴,又是一場你死我活、一較勝負的拳擊台。而在拳擊台上,除了積極進攻、消極防守之外,還有第三種戰術,就是摟抱。

直到11月6日選舉日這不到40天的日子,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我們國家安全的每一條戰線,都應該處於高度戒備狀態,隨時應付突發事件。

今日中美貿易戰,中國是沒有能力單方面結束,而特朗普當然不想,結果是美國政府的確可以從關稅得到不少收入,但美國人民就要承受到物價上漲之苦。

從中共的歷史看,危機才奮發出革命動力,安逸之下反而容易迷失初心。此所以中共建國,即使今天富國強兵之時,仍然以《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中國不忘危難。

今次港息上升周期將會是有秩序的,不會出現如2005年時本地息口不斷追加的情況。在這情況下,股市和樓市所受到的影響不會太大。

筆者估計,貿易戰帶來的市場震盪會持續至2018年11月6日美國中期選舉。不過其影響會已經幾乎完全消化,而市場焦點回歸美國經濟強勁增長的基本點令「特朗普牛市」順利延續而再創新高。

美國從全球化獲益要比它的貿易夥伴多。我們反可質問:是美國佔了人家便宜,還是人家佔了美國便宜。

股市會否繼續下跌?可能性是有的。因為中美貿易戰只見負面影響,不見正面影響。金融海嘯10周年,市民擔不擔心會金融海嘯重現?

特朗普給美國經濟打了四針「雞血」的後遺症,大概從明年第二季度之後就會慢慢顯露出來,那個時候美國的經濟政策就會陷入兩難。

金融海嘯10年過後,我們倒應總結經驗,看看哪些地方做對了,及什麼問題仍未解決。

當「共享經濟」已成營商大趨勢,香港港口業界亦應跳出框框,思考「共享經濟」所帶來的可能性和機遇。

為盡量避免受到中美貿易戰的影響,香港和內地貿易商應了解各種有助自保和排難解困的報關策略、國際規例和出口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