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開考試成績以外,要全面評估一間學校的表現成效,還要檢視學校的不同表現指標,才能較準確地評論一間學校的表現優劣。
赤柱聖士提反書院助理校長鄞學研說,學校給與同學廣闊空間及自由度選擇自己喜歡走什麽路,由中一開始可以作各種嘗試,考獲最好成績的同學不一定只選擇修讀專科,也會按自己的興趣選擇城市研究、建築及地理等。
傳媒一方面說香港考試成績不「重要」,卻把放榜成績放在報紙的頭版來報道。
香港中學文憑試7月19日(周三)放榜,41000多名日校考生中,17000多人考獲33222的大學一般最低收生要求。今屆僅有4名考生考獲7科5**,「狀元」人數是歷屆最低。
不少學生隨父母移民去了英國,令到那些名校可以從其他學校發掘出一些優質學生,來填補移民去了英國的學生。我大膽講一句,插班生大多數比移民去了英國的學生優異,這就是狀元數目大升的原因。
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DP)在7月6日放榜,本港2213名學生中有93人考獲45分滿分,英基學校協會的7間屬校,擁有全港最多的狀元,共36人考獲45分滿分。
佛山自晉唐以來,文士輩出,文脈綿延昌盛;有陶藝之鄉、武術之鄉、美食之鄉、粵劇之鄉、嶺南成藥之鄉、獅藝之鄉等美譽。
「在港大,我修讀計量金融。我是基於對數學和經濟的熱愛而選擇這學科。」 Ian說他喜歡課外活動:「我可是個『舞林高手』。我愛Modern Dance(現代舞),到日本參加國際比賽,還拿了個冠軍呢。」
JUPAS 周四(12日)放榜,大學聯招處公布有15492人(87%)獲八大及公開大學學士學位課程取錄。今屆DSE文憑試的7名狀元中,6人首選醫科,當中4人入讀中大醫學院,另3人為香港大學錄取。
近日「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放榜,近2200名本港考生之中,有130人考獲滿分成為狀元,可見香港不乏年輕人才,所以筆者相信港產太空人指日可待。
有人以狀元身份入美國史丹福大學,半年瘋了回來。鬥心不可無,但最好的對象是跟昔日的自己鬥,從來也不用自卑氣餒。
今年,5名考獲7科5**經JUPAS派位的文憑試狀元,4名獲香港大學取錄,其中3名將入讀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另一名則獲取錄入讀工學學士課程。
中學文憑試7月22日放榜。2020年DSE有7位「狀元」,共4男3女。他們在7科甲類科目得到5**成績。當中1男1女同時在數學延伸部分(即M1或M2)得到5**成績,成為今屆「超級狀元」。
如果我們只盯着學生是否獲得了這樣或那樣的大獎,是否考上了清華、北大或哈佛、耶魯(甚至為此目的而不擇手段地挖別人的優生),而忽略了培養了無數善良、勤勞、富有智慧的普通勞動者,這是教育的悲哀!
目前港大的管理團隊都是前兩任校長招聘及委任,張校長走馬上任,是否需要建立自己的班子,推行他的鴻圖大計?
今年入讀港大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的37名同學中,平均成績(最佳6科)在39分以上。排名首30名的考生,平均成績更高達41.27。
筆者從來不覺得所謂「神級名校」能夠將腐朽變神奇,因為如果學生表現不佳,早已被學校踢走,又怎會生存至中六考DSE呢?
其實「狀元」都不過是十來歲的中學生,只不過在一次並不太艱深的人生階段試中脫穎而出,所受社會崇敬、關注和讚賞,得到了不太合稱的高度。
考試傳奇,明年再創。對無法創造考試特優成績的大多數學生來說,大多數科目的應考課程內容,要減量提質,同樣是大家所樂見!
香港學生考IB的人愈來愈多,成績也愈來愈好,甚至狀元逐年增加,你覺得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嗎?
小學會考重要之處是決定一生的前途,因為只准考一次,使人生成敗得失際遇迴異。
楊潤雄期望,未來社會在討論教育議題時會回歸理性,有信心新政府能做到廣集民意,推行受市民歡迎的教育政策。
香港成功的故事很多,很多時要找的,是一條看起也許平平無奇但明顯適合自己的道路。
一個怎樣型格的社會,自然會有怎樣型格的理想職業。
香港過去奉行精英教育,隨着時間的流逝,那管教育制度從事了多少改革,精英教育的本質還沒有改變。
馬到功成,衣錦榮歸,從來引人注目。一篇狀元訪問,讀者或至少家長同學,期待讀到成功心得,諒屬人之常情。但這次,請等等,容記者先問他們最感激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