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金融危機

香港下一站──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
作者:鄧希煒2024-06-21
香港縱然佔有先機,但同時面臨的挑戰絕對不容忽視,主要來自不斷加碼的地緣政治壓力。在中美角力、保護主義抬頭及各亞洲市場競爭激烈等形勢下,香港近年來屢受衝擊。如何平衡各方壓力,維持金融穩定和法治透明。
倫敦市場在淪落?
作者:胡孟青2024-05-29
倫敦證交所正被競爭對手的證券交易所排擠。據彭博編製數據顯示,倫敦上市股票的總市值從2007年4.3萬億美元的高峰降至2024年2月的約3萬億美元。同期,美國股票市值幾近翻了三番,達到53萬億美元。
範式須變:經濟未來不可能重複過去
作者:張炳良2024-05-09
再出發征途上香港須認清大勢,不尚空言壯語,也不故步自封;弄清自身強弱虛實,不捨長取短,有所為有所不為;不凡事求大,但要做穩,沉着進取,由點及面。
中國的債務並不構成重大危機
作者:雷鼎鳴2024-01-11
不是說中國完全沒有債務問題,而是西方媒體所言,似是病入膏肓之人反而對患上普通感冒之人指手劃腳,說他們快要死了。
香港與星洲的財政儲備政策
作者:尹瑞麟2023-11-17
擴大點而言,國際地緣政治和內地經濟急劇變化,特區政府原先對未來財政收入的預測,有否需要重估?內地地方政府相繼陷入嚴重財赤,香港應如何引以為戒?
未來數年香港樓價、銀行業和經濟前景
作者:葉秀亮2023-11-08
一旦出現「樓價續跌心理預期」,長期物業投資者、真正置業者和炒家的房屋需求將快速消失;一些聰明的發展商見形勢不對,也會帶頭劈價,繼而引發其他發展商跟隨劈價去庫存。
中國的工作
作者:陳文鴻2023-10-03
中美之爭,中國能依靠的是中共的創新與自信,不為西方文明美國強盛所迷惑。走一步總結一步,把國情與世局連接起來,在新時代戰勝舊時代的帝國主義、西方霸權。
美國金融家的忠告值得反思
作者:張建雄2023-09-28
美國人只記得杜魯門、列根這兩個領導美國成為戰後霸主的總統,但目前看不見有這個希望。目前兩位老兄(拜登、特朗普)都醜聞纏身,經濟保障、醫療保險都走向破產。
中國經濟會否日本化?
作者:陳文鴻2023-08-01
日本的衰落有其獨特方式,美國因素是主導。中國經濟現時有些相同的挑戰,特別是美國欲施以對付日本的相近策略,但中國與日本的差別巨大,也不是美國附庸,任人魚肉。
陳浩濂:本港外儲4300億美元 可保市場穩健發展
作者:編輯精選2023-05-11
中華總商會(中總)會員服務委員會5月5日(周五)舉辦專題講座,邀請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擔任主題演講嘉賓,財庫局將致力與所有持分者合作,確保市場穩健有序發展和保障投資者利益。
藥石亂投等運到
作者:孫明揚2023-05-11
今年三月開始,隨著矽谷銀行,簽名銀行相繼宣告破產,投資者加劇對美國銀行業憂慮,最終由摩根大通收拾殘局,但這等大型民營銀行的力量也存在極限,並不能保證金融危機就此結束,救助銀行浪潮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建築形狀吉凶
作者:蔣匡文2023-04-15
本來建築是一個有功能的藝術品,它除了在功能上滿足當初構想時的要求外,它的外形是無可厚非的,其外貌往往是見仁見智。但是堪輿風水卻在建築上加了一個層次。
張炳良:香港潛藏的公共財政危機
作者:編輯精選2023-04-06
要真的做到「由亂轉治,由治及興」,關鍵在於包容及凝聚社會,公關和派錢都解決不了管治深層次矛盾。
盧永雄x張少威:中美擦槍走火開戰機會有多大?環球金融動盪 中國會否陷入危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4-05
香港資深傳媒人員聯誼會、明匯智庫合辦薈萃沙龍。資深傳媒人盧永雄、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客席高級講師張少威大談中美角力,以及港人對此的了解有多深。一起聽聽。
由貝爾斯登到矽谷銀行的歷史痕跡
作者:張建雄2023-03-30
雷曼兄弟雖名留青史,第一家倒閉的卻是2008年3月17日的貝爾斯登,距離起點11個月。歷史永遠用不同的角度重演。
德銀CDS:信貸風潮未止
作者:陳鳳翔2023-03-27
美國發動史上最嚴厲的國際制裁,引發通脹、加息、債券價格下跌,結果美國銀行倒閉,骨牌效應去到瑞士,進一步波及德國。這次焦點是另一金融産品──CDS。借此評估,後市如何發展?
銀行風暴的真正原因
作者:雷鼎鳴2023-03-25
若說美國這些銀行像雷曼般靠有毒資產過度擴充而爆煲,並不準確,它們的崩潰,原因頗不相同,起碼表面原因是這樣。
40年前美國的金融危機
作者:曾國平2023-03-22
拯救矽谷銀行最值得商榷之處,是本來有上限的存款保險,好像再沒有上限,又或當銀行有一定規模,上限就不再適用。這次的因時制宜,對銀行將來的經營方式難免有影響,為下一次危機在某處埋下種子。
究竟銀行衰邊科
作者:胡孟青2023-03-22
開始懷疑歐美金融機構高管究竟懂不懂經濟,duration analysis的知識都俾返大學教授,個個勝利沖昏頭腦。其實他們應該懂,只不過是低息環境持續了太長時間,已經無人再肯相信利息會不斷攀升。
30年以還 政府變大市場變小
作者:張宗永2023-03-07
過去3年,新冠疫情令全球經濟遭受巨創,大家都接受並且期望政府擔當領導角色,出手防疫和救市,某程度上犧牲了個人自由和私隱亦在所不惜。自由市場會否變得愈來愈小?
美國加息 全球「埋單」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02
美國因通脹問題引致加息壓力大增,豈料本年初發生俄羅斯與烏克蘭發生衝突,導致世界石油及天然氣價格爆升,全球通脹更上一層樓。
如何拯救地產?
作者:盧麒元2022-08-08
我國房地產發展確實超前了。好在中國製造業發展尚未被終結,意思是,我國仍然有機會完成製造業產業升級。通過稅改,讓資本重返製造業,依舊存在最後的機會窗口。
談談習主席對港的四點希望
作者:施永青2022-07-06
習主席出席香港回歸25周年的慶典時,對香港提出了四個必須和四點希望。四個必須昨天已經談過,今天續談四點希望。
風物長宜放眼量
作者:曾國平2022-07-05
歸根究柢,傳媒為了生存,提供準確客觀的資訊和分析是其次,吸引注意激發討論才是王道。
通脹惹禍火頭處處
作者:胡孟青2022-04-14
俄烏戰事持續,上游資源價格居高不下;中國疫情升級,超嚴格防疫措施累及供應鏈及製造業,環球通脹上行壓力不輕。
與疫共存
作者:陳文鴻2021-07-30
至少今年至2022年,香港社會將要與疫病並存,經濟民生不會迅即恢復。香港朝野現時還在觀望幻想,可是時不我予!香港可能需要中央再出手,迫使轉型。
21世紀社會主義的春天
作者:袁彌昌2021-06-08
今天中國已毋須一定向西方看齊,重複資本主義的道路,可以開始走自己的路,演化出一個優越於現存資本主義的制度與社會。
生活方式不同 衝突必不可免
作者:張建雄2021-06-07
中美衝突免不了,中國人在特朗普4年後亦覺醒了, 拜登上台止不住中國人對美國反感,高達74%,逆轉不易了。
事後孔明的謬誤
作者:曾國平2021-03-31
貨輪出事之後,我們都忽然變成物流專家,提出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法,從實施載貨量管制,到尋找其他航線,好像事前我們都活在夢中,白白讓大好機會流走。
發展良機
作者:陳文鴻2021-03-18
新冠肺炎疫情的打擊,使歐美自金融海嘯以來,尚未完全恢復的經濟困難再受重挫,但是,中國不會再用寬鬆貨幣政策來配合。鑑於2008年金融海嘯的陰影,今次中國應如何調整貨幣及金融政策?